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真正发挥教科研在数学教学中的引领作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真正发挥教科研在数学教学中的引领作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一中学数学教师

教师是平凡的,因为他不可能有惊天动地的伟业;教师也是伟大的,因为他坚持做的一件小事可能会改变一个孩子的人生。

每个学生都是灿烂的生命,面对成长的他们,一个也不能放弃。

亲和力、沟通能力、爱心是教师成长的必要条件。

学生对教师的爱戴从课堂四十五分钟开始。

在教育学生的同时,我们也在完善着自己的人格。

——躬身于绿叶的宁静。初见刘老师便会感受到他的平和、沉静。多年的教育生涯和对教育事业持之以恒的追求已让他爱心满怀。面对自己的学生他能始终保持着春天般的温暖,包容他们的任性和青涩,激励他们向着光明前行。站在讲台上的他用充满激情的教学给予学生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工作中的他会把每一个同事都看作自己的老师和朋友,向年轻人学习他们的热情和创意,向年长者学习他们的经验和理念。我想,支撑他挚爱自己的教育事业而乐此不疲的动力就是他有叶一般宁静的心态和乐于奉献的精神。

——静心于根的执著。和刘老师一起工作多年,感触最多的莫过于他对事业的热爱与执著。他从工作第二年起担任班主任,一干就是十七年。十七年里,每一个学生的点滴进步都会让他笑逐颜开,每一个学生的迷茫和困惑都会让他食不甘味。他倾心热爱他的每一个学生,即使面对误解也无怨无悔,因为他坚信爱能融化一切。他担任了九年的年级组组长。九年里,他以学生的成长为己任,成功打造了模范的教师团队,营造了浓厚的年级文化氛围。他二十几年如一日,执著地为了教育的发展默默耕耘。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一中学教务主任、中学特级教师 边俊海)

一、我们是否真正重视教学科研

教科研是教学领域中的科学研究,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日常教学和教科研不是相互对立的。我们的日常教学中会经常面对一系列问题: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化的学科,面对还处在成长期的中学生,我们如何让他们理解其中的内涵?数学又是一门有严密逻辑体系的演绎科学,面对感性多于理性的中学生,如何把数学的严格论证、严密的体系有效地传导给学生?如何把数学的逻辑性内化为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为什么一个在我们看来不太困难的数学问题,却在我们讲解N次后大部分学生还是不能理解或加以运用,我们能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拿出有效的招法吗?上述问题是我们所有数学教师共同关心和思考的课题。其中的每一个问题都属于数学教科研的范畴。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将与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休戚相关。我们数学教师是数学教学的实际工作者,我们了解数学教学的对象,熟悉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有丰富的数学教学的实践经验。这些都是进行教学研究的十分有利的条件,事实上我们所有的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上述问题每时每刻都在做着勤奋的探索和实践,例如我们每天都在用大量的实例去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方法。但遗憾的是我们中间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待数学教科研抱有消极和应付的心理。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对教科研在课堂教学中的引领作用认识不够,同时也是对教科研的畏难情绪和将教科研神秘化的心态在作崇。

二、怎样更好地开展数学教科研

数学教科研需要我们必须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数学教师的专业知识首先是自身对数学概念深刻的理解和反思,并能对这些数学概念进行适度的拓展和延伸。其次,数学教师的专业化的核心在于教师所具备的教育引导能力,这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所在,它具体体现在诸如新课导入中创设情景的艺术和技巧,课堂教学探究的有效途径和组织能力,培养学生兴趣、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手段和水平。这就需要我们数学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自觉地研究数学教学的各类问题,自觉地进行教改探索。要勤于思考问题、善于解决问题,及时总结归纳问题;要深入开展教科研,学习数学教育理论。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我们要以理论来指导分析问题、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我们还必须学会在理论指导下通过调查研究,提出方案,然后进行改革试验,在试验取得一定成绩以后,进一步总结提高,上升到新的理论,掌握这样一整套科学研究的方法。

课堂教学是教科研的根基,我们来自一线教师的教研问题可能有很多,但哪些是更重要的问题?这就有一个筛选的问题。例如,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就亟待解决以下问题。

一是教学目标问题。由于新课程强调三维目标的整合,教学目标就变得难以把握。目前,一些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缺乏深透的理解,新课改理念较之过去传统教学的三大变化是由学生适应课程转变为课程适应学生,由教师组织学习内容转变为教师设计指导学生的学习,由知识的奠基转变为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具体到三维目标的确立,简单地说就是学什么,教什么;怎么学,怎么教;为什么学,为什么这么教。窥一斑而知全豹,由此我们可以得知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正确的努力方向对我们的专业发展是何等的重要。

二是教科书使用问题。由于新教科书与以往的教科书相比,从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给教师增加了“吃透”教科书的难度,教学时常常把握不住重点和难点。从必修课程·数学2、选修课程系列2·选修2-1的“内容与要求”看,“立体几何”部分推理论证的要求有所变化,而且有关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一些判定定理用向量方法加以证明。而经典的“立体几何”除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直观能力外,非常强调推理论证能力,把推理论证能力放在最突出的位置。是不是《数学课程标准》对几何推理论证的要求降低了呢?对“立体几何”部分的教学要求降低了呢?这种看法有一定的片面性。从《数学课程标准》和整套教科书看,不难发现,在“立体几何”中对于推理论证的要求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分阶段、分层次、多角度的,其特点是:(1)对空间几何体的认识,先直观感受、操作确认,不做任何推理论证的要求;(2)以长方体为载体(包括其他的实物模型、身边的实际例子等)对图形(模型)进行观察、实验和说理,引入合情推理;(3)严格的推理论证,如选修课程系列2·选修2-1中关于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和垂直的判定定理的证明;(4)在选修课程系列2·选修2-1中的“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中引入空间向量,用空间向量处理平行、垂直、距离和夹角等问题。

立体几何特别注意使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逐步认识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在推理过程中渗透公理化思想,使学生养成言必有据的理性思维精神。从几何推理的角度来看,既有合情推理,又有演绎推理,而几何推理的要求发生了一些变化,适当弱化演绎推理,更多地强调从具体情景或前提出发,进行合情推理;从单纯强调几何的逻辑推理,转向更全面地体现几何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以及观察、操作、试验、探索、合情推理等“过程性”方面的教育价值。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深入推动新课改需要我们正确把握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习惯了扮演传授者和指导者的我们如何适应新的角色?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能力发展,我们的课堂教学如何改变?这些都是我们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问题,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真正重视并有效地开展教科研活动加以解决。

我推荐的书

《教育漫话》,【英】约翰·洛克著,傅任敢译,人民教育出版社

《怎样解题》,【美】乔治·波利亚著,阎育苏译,科学出版社

《中国教育改造》,陶行知著,人民出版社

《案例教学指南》,郑金洲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