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将“成功智力”引进中职语文教学设计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将“成功智力”引进中职语文教学设计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到了关键期,要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作为中职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语文,唯有以生为本,加强教学设计研究,即对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学习评价等进行系统设计时突出对学生学习的关注,才能切实走出“教师讲得痛苦、学生学得无趣”的困局。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改革思路。今天的中职语文教学要着力于为学生的“学”而设计,立足于帮助学生提高语文能力、发展潜能、体验成功,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这与斯腾伯格强调“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实践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智力成长;平等、全面地评价学生”,通过学校课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成功智力”不谋而合。

关键词: 成功智力 中职 语文 教学设计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事业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改革不断深化,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自2005、2006连续两年每年扩招100万,2007年招生人数突破800万,2009年更是实现招生人数突破860万,总体超过普通高中的招生规模。可以说,中等职教已然撑起了高中阶段教育的半壁江山。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中职教育的思想观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等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语文课程作为中等职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其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然而,现实情形却是不少一线教师对教学设计的认识尚模糊,无论教学目标设计还是教学策略的选择,摆脱不了普教的枷锁,“就课文讲课文”,教学内容与生活、专业脱节,没有职教特色,以至学生认为中职的语文课“还是老一套,学不学无所谓”、“考前突击、背背重点照样过关”。因此,在极力呼吁中职语文教改的当下,只有对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策略、学习结果的评价等进行系统设计时突出对学生学习的关注,才能切实走出“教师讲得痛苦、学生学得无趣”的困局。

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在大量科学实验与教育实践基础之上提出的“成功智力”理论给我们的改革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学依据。他认为“成功智力”由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三方面整合而成,存在于每个个体,不同的只是比例和平衡状况。包括中职生在内,人人皆有成功的潜能,人人都能获得成功。而且“对学校适应不良,成绩中等或偏差,经常是教师眼里的一大麻烦”的学生往往创造和实践性智力偏长。

这一结论在我国教育部组织开展的职业教育专项研究课题《中等职业教育对学生文化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要求的研究》中得到印证。笔者利用“STAT”测试得到的结果也反映了:在“一考分高下”中被淘汰的中职语文教学所面对的学生或许分析性智力发展不够,但其实践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并不低于升入普通高中的同龄人。斯腾伯格还通过实验证明“成功智力”可以通过学校课程培养。基于以上认识,用“成功智力”理论指导语文教学设计不仅有其可行性也有其必要性。不过,当前国内中等职业教育领域对“成功智力指导学科教学”和“新理念下的教学设计”研究还不充分。

以笔者手头搜集到的相关专著、论文来看,“成功智力”的研究从译介正走向应用。比较有代表性的:1999年国内第一本《成功智力》译著由吴国宏等人翻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此后,杭州安吉路实验学校对“成功智力”进行本土化研究,编辑出版了《成功智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一书;刘永康在《西方方法论与现代中国语文教育改革》中单列一章介绍了《成功智力与语文教学》。可惜,“成功智力”这一来自实践指导实践的智力理论虽为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意识到有助于今天我国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但在中等职业教育领域的关注度明显不够。

虽然语文教学设计不再是学界的陌生话题,以改革教材、教法、评价方式等来破解当前中职语文教学困境的讨论亦不在少数,但作为教学设计这一系统研究还显得零散,且比普教相对滞后。

今天的教育是为了学生明天的成功,培养和发展学生在未来生活和事业中所需要的能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活、终身学习、个性发展夯实基础,应该成为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落实到语文课程的教学,笔者以为,不妨引进“成功智力”和“教学设计”的相关理论及成果,通过契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设计来发展学生的“成功智力”。具体思路如下:

在“成功智力”理论观照下,借鉴教学设计的经典模型——“迪克—凯瑞”模型以及斯腾伯格“为成功智力而教”(TIA)的实践,以《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为参照,分别进行阅读欣赏教学设计、表达交流教学设计、实践活动教学设计研究,研究中注意突出职教语文课程的特点,在动态平衡中契合实际发展学生的分析、实践、创造能力,尤其面向生活、工作的具体情境加强实践、创造性智力的培养,为面向职业的语文能力的提高服务,为追求学生未来生活和事业上的成功奠基,从而努力实践中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以全面提高素质为目标”的改革诉求。

希望藉此给广大一线中职语文教师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理论与实践参考,并能够抛砖引玉,有更多语文教育研究者来共同关注中职领域的教学,为切实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出谋划策。

一、将“成功智力”引进中职语文教学设计必要性分析

今天的教育是为了学生明天的成功。培养和发展学生在未来生活和事业中所需要的能力,应该成为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而传统智力理论将智力仅仅局限于学业智力,过于狭隘。因此,笔者以为,将“成功智力”引进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尤其中职语文教学设计的研究很有必要。

二、将“成功智力”引进中职语文教学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一)“STAT”结果分析

斯腾伯格三元能力测试(Sternberg Triarchic Abilities Test,以下简称STAT)是一个多维度的团体智力测验,它以“成功智力”理论为基础,主要采取选择题和短文题两种形式,分别测量学生的分析性、创造性和实践性智力。针对STAT,斯腾伯格等人进行了实证检验,抽取不同国家被试、采用不同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它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和较好的预测效度。

国内学者蒋京川在其博士论文《斯腾伯格的智力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第七章专门对斯腾伯格三元能力测试做实证研究,她翻译修订了《三元智力量表中国修订本》(又称《STAT中国修订本》),制作了《STAT中国修订本的测验指导手册》,并对325名普通高中的高二学生正式施测,收集他们的STAT测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

斯腾伯格三元能力测试(Sternberg Triarchic Abilities Test,以下简称STAT)是一个多维度的团体智力测验,它以“成功智力”理论为基础,主要采取选择题和短文题两种形式,分别测量学生的分析性、创造性和实践性智力。针对STAT,斯腾伯格等人进行了实证检验,抽取不同国家被试、采用不同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它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和较好的预测效度。

国内学者蒋京川在其博士论文《斯腾伯格的智力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第七章专门对斯腾伯格三元能力测试做实证研究,她翻译修订了《三元智力量表中国修订本》(又称《STAT中国修订本》),制作了《STAT中国修订本的测验指导手册》,并对325名普通高中的高二学生正式施测,收集他们的STAT测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本节所有对照表及相关数据均来自该研究,不再逐一标注。

为验证将“成功智力”引进中职语文教学设计的可行性,笔者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结合斯腾伯格《思维教学——培养聪明的学习者》一书修订了《STAT中职版》(详见附录《STAT中职版》),于2009年11月20日对60名中职二年级学生进行测量。

一、修订量表

《STAT中国修订本》包括36个选择题和3个短文题,完成时间控制在100分钟以内。正式测量时,限于时间只选取了STAT选择题部分。这样做完全有理论依据,并不影响测量结果。因为,根据斯腾伯格的指导,“STAT”可以单独测量选择题甚至只测量其中的一个部分,他本人在研究中就不止一次地灵活使用过。蒋博士的最新研究中也特别介绍了斯腾伯格等人为了避免被试的疲劳、厌倦效应,节约测验的时间和成本,采用“有意的不完全重叠设计,随机安排被试完成部分测验”。故笔者在《STAT中职版》设计了13个选择题和两个短文题,完成时间控制在60分钟以内。

二、正式施测

蒋文中的测验被试由三个学校五个班级325名高中生组成,测试后回收有效量表302份,量表回收率为92.9%。被试学生的分布情况如下:男生126人,占41.7%,女生176人,占58.3%;文科学生111人,占36.8%,理科学生191,占63.2%。

限于条件,笔者进行的测量只在本校——江苏省南通中等专业学校进行。作为抽样测验,在2000余名高二学生中按照四个专业大类(机电、计算机、服装、商贸)各随机抽取15个被测对象应该也算合理。因此,一共参加测验60人,回收有效量表59份,量表回收率98.3%。被试学生分布情况分别为:男生28人,占47.5%,女生31人,占52.5%;由于实际不存在文理分科,按照专业类别的倾向,机电、计算机类同理科,服装、商贸类同文科,则被试文科学生30人,占50.8%,理科学生29人,占49.1%。

三、数据比对

测验的信度效度问题关涉测验的质量,蒋京川博士借助SPSS11.5软件对所收集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笔者的测量只为与之比照,借以验证斯腾伯格“成功智力”相关论点,因而采用SPSS13.0软件处理测量数据时没有涉及统计学上过于专业的因素分析、回归分析,只列举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统计结果。

1.使用SPSS软件计算全体样本的Alpha系数、Split-half系数,作为测验的内部一致性信度指标和分半信度指标。

以上表2.1是对照数据,表2.2是笔者分析得出。同蒋博士的分析,该信度指标不甚理想,在0.1的水平上,一些分量表的a系数没有达到.60的最低标准。不过斯腾伯格本人承认这个量表的统计信度“不是一致性地理想”,主要缘于测验涵盖的内容领域宽泛而分测验项目较少,长度不够充分。进而观察两份“STAT”的信度指标,在0.1的水平上各系数大体相当,表明此测验的确具有稳定性与可靠性。

2.对于效度的考察主要从维量分析入手,考量三个分量表彼此之间以及其各自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考察随机抽取检测项目与分量表之间的关系。

如对照矩阵(表2.3)显示的相关系数那样,在笔者统计出的矩阵(表2.4)中,分析性智力、实践性智力、创造性智力三个分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2、

项目与各自所属分量表间的关系,笔者从三个分量表中各随机抽取了1个题目(表2.6中题3、题6、题9,分别对应表2.5中的题3、题14与题21),以检验它们和所有分量表的相关。从测量分析的数据(表2.6)显示的结果看,在0.01水平上,随机抽取的项目与自身所属分量表之间显著相关,而与其他分量表相关不显著或存在负相关。对照表2.5的相应参数,结果基本一致。就维量分析而言,修订后的《STAT中职版》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3.对59份样本数据进行频次统计,分别计算出被试学生的分析性、实践性和创造性智力的平均分为:7.73、6.05、7.42。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为了数据比照的客观合理,在这里笔者用SPSS软件统计的数据为《STAT中职版》中13个选择题的成绩。而蒋文中被试三项的平均分依次为:8.82、6.51、6.71。斯腾伯格2001年的研究报告中用STAT测得美国和西班牙的高中生分析性、实践性和创造性智力的平均分分别为7.90、8.09、8.75和4.70、5.61、5.15。

虽然平均数的统计效力不是很高,但就四组平均分看来,我国中职学生的智力水平并不是人们通常所想象的那样。尤其将普职两组得分放在一起比对,除了分析性智力比普高学生的得分略低外,中职学生实践性智力和创造性智力的得分与他们普高的同龄人不相上下甚至还略胜一筹。

4.短文写作测试的参考价值。限于时间关系,蒋博士正式测量时放弃了短文题,因而在《STAT中国修订本》中没有提供短文题。根据其新作《彩虹测验:美国大学招考新动向》提供的信息以及斯腾伯格本人的论著,笔者设计了两道短文题(详见附录《STAT中职版》),并按照《三元智力量表的评分指导》赋予分值(5分合格)。

短文1主要测量了分析-创新的言语表达能力,短文2则主要测量了实践-分析的言语表达能力。据左图显示,被试实践能力要优于其分析性和创造性能力。不过评分时多少会受到教师的主观因素影响,具体某一能力上附着的分值并没有很好的区分度,因而,短文写作得分只能作为一个参考数值与之前对三项能力平均分的分析相互印验。

四、结论

通过以上SPSS软件分析的数据与前人已有的研究对比,笔者认为,《STAT中职版》的测量结果是客观有效的,其反映出来的中职学生智力水平状况亦较为可信。

这也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启示我们:中职语文教学所面对的学生虽然被中考“绊了一脚”,但他们的“成功智力”水平与进入普通高中的同龄人不仅差别不大甚至某些地方还有优势。正如斯腾伯格宣称的那样,“学业上的成功对今后的学习、生活固然重要,但它并不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全部,也不能决定未来生活的成功与否”。真正在现实的生存中获得成功需要每个个体充分发展自身的“成功智力”,使分析性、创造性和实践性能力处于协调互动、平衡组合的最佳状态。

至此,在一方面要遵循语文教育规律,一方面要突出职教特色的中职语文教学阶段,我们提出将“成功智力”引进教学设计,用“成功智力”理论观照设计,进而通过教学发展学生的“成功智力”有了一个较为可信的实证基础。

参考文献:

[1][美]R.J.斯腾伯格等著.张庆林等译.成功智力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成绩[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2][美]W.迪克著.庞维国译.系统化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皮连生等.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邓泽民等.职业教育教学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5]骆玲芳等.成功智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6]盛群力.现代教学原理、策略与设计[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