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眼看色泽金黄 食时酥脆香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眼看色泽金黄 食时酥脆香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春卷,亦称春饼、薄饼、荷叶饼、片儿饽饽,也称春玺、卷煎饼。指以水面团烙制薄春卷皮,包入馅料,油炸而成的食品。因是春节前后应节食品,故名。

春卷,馅样品种很多,可荤可素,可咸可甜,事先熟制,尔后包入。常用的馅料有韭黄、肉丝、虾仁,也有用荠菜、粉丝等做馅料的。春卷一般多用做点心,也可用于筵席间食品。

关于春卷的由来,古有传闻。相传宋代一位名叫陈皓的书生,为准备进京赶考,废寝忘食地读书,常常顾不上吃饭。他有个贤惠的妻子,名叫阿玉,见丈夫读书通宵达旦,一天天地消瘦下去,心里焦急。终于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她将米磨成粉,制成皮,用冬笋、虾仁、鸡蛋、葱花加上作料做馅,包成卷,然后用油一炸,取名春卷。这样吃起来外酥里嫩,香脆可口,节约时间。从此,陈皓吃得饱,读书也更加勤奋,考中了状元。

陈皓进京赴考时,妻子给他做了好多春卷带在路上吃。后来,考官先生也品尝了这种春卷,觉得味道别具一格,还写诗作文,大加赞扬。这件事传开以后,人们纷纷登门向阿玉学艺,使春卷的做法得以流传。

唐朝以前,一到立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用面粉做成一种薄饼,摊在盘中,加上精美的蔬菜、水果等,赠送给亲友,叫做“春盘”,以示迎春和祝福。杜甫有诗云:“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反映的就是唐代前后这一生活习俗。《摭言》又载,唐时的春盘一般放的是萝卜和芹菜,而富裕人家春盘的花样就多了。除了薄饼以外,还备有酱熏及炉烧盐腌的各种肉,并各色炒菜,如菠菜、韭菜、豆芽菜、粉丝、鸡蛋等,用薄饼卷着吃。宋代,宫廷里办的春盘可就豪华多了。

起初,古人在立春这一天,在祈祷农耕顺利的同时,亦祈祷蚕业丰收。据史料记载,其由来与我国养蚕业关系密切。北宋时,劳动人民在立春日以面为皮,包以“馒头馅”,做成蚕茧形状的食品“面尔”,用以作为蚕业丰收的瑞兆,并把这种面尔称为“探春尔”。“探春尔”倾注了蚕农渴望蚕业丰收的美好愿望。

南宋时,“春玺”在宋代本是俗称,此时则易名“春煎饼”。但是后起的“卷煎饼”之名始终未为人们所接受,而"春玺"的称谓则因大多数人感到亲切而流行下来。“探春尔”已发展成为临安的点心。劳动人民在立春除了鞭春牛之外,还以面粉皮,除了面包、皮包制的以外,尚有粉皮和菜服皮包制的探春尔。此时,人们已将“探”字略去,“探春尔”简称“春尔”。以后在其流传的过程中,“春尔”的本意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逐渐为人们所遗忘,加之“尔”、“卷”二字仅一音之转,因而到后来“春尔”便被人们称为“春卷”了。

元朝,羊肉是当时蒙古统治者和处于优越社会地位的回族人的喜食之品。出于桑农之手的“春玺”亦为这些“上等人”所食,但其馅却以羊肉和羊脂为主,佐以葱白和笋干,用羊“浮油”炸制而成。毫无疑问,这是为了适合蒙古人和回族人的饮食习惯所作的改变。

明清时,随着烹调技术的提高,经过厨师们一再改革,面粉薄饼就成了小巧玲珑的春卷。这时,不仅在民间深受喜爱,而且在宫廷里也算一名点。在清朝盛大宴会时,举办的“满汉全席”128种菜点中,春卷也作为九道主要点心之一。如今的春卷品种众多,形状独特,馅心丰美,这些都是以往的春卷所不及的。而且不论北方,还是江南,都有自己的著名产品。

春卷,制作时把圆形的春卷皮略蒸片刻,熟后,每张抹甜酱,夹卷烤鸭片、韭黄肉丝、木须蛋、炒和菜、绿豆芽等即成。

如果把春卷皮包成枕形,内加馅心,油煎烹调,则是另一种制法。

首先在盆内将面粉用清水拌匀,反复搓揉上劲,成水面团。然后用微火将平锅烧热,右手抓住水面团,不断地摔动,然后在平锅内轻轻烙成一张直径13.2 cm的圆薄面皮,左手揭皮翻面略烙后取出,右手继续摔动水面团,再烙下一张。烙好的面皮要整齐堆放,用净湿布盖好,防皮干枯。如用面粉500 g,清水325 g,可烙60张面皮。

其次是制馅。将500 g肥瘦猪肉丝煸炒,加酒、酱油、盐、味精,加汤,勾薄芡后成馅;将荠菜(又名地皮菜)或大白菜、韭黄,去根及老叶,洗净切碎,与肉丝拌匀。

包春卷时,先逐张撕开面皮,至放在案板上,每张放入15 g左右肉馅,两端包折,卷成6.6 cm左右的扁筒形(旧式枕头形),用稀面糊封口。然后逐个投入六成熟的油内,汆炸成微黄色即成。

春卷发展到今天,其原料、工艺、研制等与古代的“春尔”既有传承又有变异,其馅心也扩展到肉丝、芽菜以外,还有甜馅的。

时下,春卷是我国广泛流传的一种传统佳品。用薄面皮裹馅,卷成长方形,放在油锅里炸熟即成。眼看色泽金黄,口吃酥脆香嫩。特别是在融融春日,许多人家都喜尝这种点心,并用于款待亲友,以取迎新春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