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竞争模型综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作为语篇基本组成部分的句子一直是心理语言学中语言理解的主要对象。对句子理解的心理过程,心理学家和心理语言学家曾提出过很多模型。其中,由Bates和MacWhinney提出的竞争模型受到了专家学者的关注。本文中对竞争模型的理论与目前的研究范式做一个综述。
关键词: 竞争模型 线索 线索竞争 线索力度
1.引言
句子是语言交际的基本单位,是语篇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句子的理解是人类最常见的认知活动之一。唯理论(principle-based approach)和约束论(constraint-based approach)是句子理解研究上的两大派别。前者认为句子理解是句法运算的结果,而后者则强调各种语言信息对句子理解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约束论的理论中,由MacWhinney、Bates(1987)等人提出的竞争模型(the Competition Model)受到了很多心理语言学家关注。该模型认为人类的语言能力仅是认知能力的一部分,并不承认人脑中存在独立于其它认知系统的语言机制(linguistic faculty)。语言交流是语言两个层面:形式层与功能层相互投射(mapping)的结果。换而言之,语言产出是说话人把功能层的功能映射到形式层,而语言的理解表现为听话人把形式层的词语投射到功能层(给每个词语指派一个功能)。两层面间的投射则通过线索(cues)来引导。对句子的理解就是听话人依照线索把形式层上的词语投射到功能层上。
2.竞争模型的理论框架
2.1形式―功能投射
竞争模型采取词汇功能主义的观点,认为语言是为了交际的需要而产生的(Bates & MacWhinney,1982),它有两个层面:功能层(the functional level)和形式层(the formal level)。功能层表示的是词语的意思和言语的交际意图,如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谁出于什么原因对谁做了什么事。形式层包含的是语言的表面形式(如词语的词形)和表达形式(如主动、被动)。(MacWhinney,1987)换而言之,各种言语功能,如施事(agent)、主题(topic)、受事(patient)等属于功能层,而各个词语以及它们的排列方式则在形式层上。语言的交际表现为这两个语言层的相互投射。语言产出表现为功能层向形式层的投射,即说话人把功能层里的言语功能转化为听话人接受的以一定形式排列的词语。语言理解则是形式层向功能层的投射,即听话人给说话人的词句里的词语赋予言语功能。例如,当说话人想表达“那个女孩喝了橙汁”这个意思时,如果在他的交际意图里,女孩既是主题又是施事,橙汁是受事,那么女孩便被投射到形式层上一个既是表示施事又表示主题的位置,而橙汁被投射到一个表示受事的位置,如那个女孩喝了橙汁。当听话人理解这个句子时,往往会根据词语的位置判定女孩是该事件里的施事,而橙汁是事件中的受事,又根据指示代词那个和词语位置判定女孩是该句的主题。如上所述,形式-功能的投射有两大特点。一、形式-功能投射并不是一对一的。如在上面的例句中,主题和施事都投射到女孩这个词语上;而在理解此句的过程中,词语女孩中的指示代词那个和词语位置都指向主题这一功能。这种几个功能或几个形式一起投射到一个形式或功能的现象被成为联合(coalition)。二、形式-功能投射是通过各种线索来实现的。如在语言产出中,一个概念在语言交际中的功能决定它在形式层的位置,如在句首、句中还是句末;在句子理解中,词语的位置也能决定该词语在交际中的功能。
2.2线索
线索(cue)①指的是在语言产出和理解中用来判定功能和形式之间的关系的任何信息。在语言产出中,一个概念在交际中所发挥的功能可以作为线索,而在语言理解中,一个词语的位置也可以作为线索来判定一个词语的功能或角色。在句子理解中,线索,有时也被叫做表面线索(surface cue),它们存在于语言的各个层次上。
在音律层次上,主要的线索有重读(stress),它在英语中经常被用来引入新信息或表示比较(MacWhinney et al,1984)。例如,在英语句子Sam hit Jerry on the side,and he squashed Tony into the pool.里面,当代词he重读时,指示的是Jerry而不是Sam。MacWhinney,Bates,& Kliegl(1984)发现在意大利语和德语里,当一些强势线索不在的时候,重读可以影响功能的指派。
在形态层次上,名词的数和格形态以及主谓一致都是句子理解的线索。印欧语系的很多语言名词都有数(单数或复数)和格(主格、宾格等)的概念;此外,主谓一致也是这些语言的一种特征。以格为例,主格名词常被看作是句子的施事,而宾格名词则被认为是受事。据MacWhinney,Pléh,& Bates(1985)研究发现格是匈牙利语句子理解中最强势的线索;主谓一致是意大利语最强势的线索,而在德语中,它只比词序弱(MacWhinney et al,1984)。
线索在句子层次上有词序(word order)。它在英语中是最常被利用的线索(McDonald,1987),不管其他线索指向如何,人们倾向于依赖词序来判断哪个词语是施事,而在汉语的句子理解中,词序的力度较小。(Li et al,1993)
在词汇语义层次上,常被探究的语义线索是名词的生命性(animacy)。即一个名词是指代有生命的事物还是无生命的事物。通常情况下,人们倾向于把有生命的名词理解为句子的施事,而把无生命的名词理解为受事。研究表明在汉语(Li et al,1993)和德语(MacWhinney et al,1984)中,生命性的力度很强;而在荷兰语(McDonald,1986)和阿拉伯语(Taman,1993)中,生命性不是听话人常采取的句子理解策略。
2.3线索竞争
在竞争模型中,另一个重要的术语是线索竞争,即各种不同线索在句子理解中的相互作用。线索的相互作用主要有两种方式:线索趋同和线索竞争。
线索趋同(cue convergence),即各种线索指向同样的言语功能或语言形式。比如句子女孩喝了橙汁里,有两条线索:词序和名词的生命性,均显示女孩是句子的发出者,即施事。这都称为:词序和生命性趋同。
线索竞争(cue competition),即各种线索指向不同的解释。例如,一个小朋友说了橙汁喝了女孩这句话,一般情况(讲童话故事除外),成年听话者会将其理解成女孩喝了橙汁。这就是词序和生命性两条线索竞争的结果。依据词序线索,橙汁为句子的施事,但考虑生命性,把女孩作为施事才是合理的。就这句话的理解中,生命性与词序竞争并胜出。
线索竞争对句子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如果一个句子的线索趋同,那么该句子就比较容易理解;相反,如果句子的线索相互竞争,那么对该句子的理解就比较难。所以,人们对女孩喝了橙汁的理解比较容易,但橙汁喝了女孩让人比较费解,这种理解的难易可以用理解句子所花时间的长短来衡量。其次,线索的竞争决定对句子的理解。如在对橙汁喝了女孩的理解里,究竟是哪个是施事,取决于哪条线索更有力度。力度强的线索将更大程序地影响听话人对句子的理解。
2.4线索力度
如上所述,当句子的线索相互竞争的时候,力度强的线索对听话人对句子理解的影响较大。线索的力度(cue strength)取决于三个因素:作业频率(task frequency)、线索效度(cue validity)和线索成本(cue cost)。在三个因素中,决定线索力度的最重要因素是线索效度。竞争模型里线索效度是一个可以计算出的数值,它是线索的出现率(cue availability)和线索的信度(cue reliability)的乘积(Bates & MacWhinney,1989)。线索出现率表示的是某一条线索出现在句子里的频率,如在某一研究语料中一共有100个句子,其中有60个句子有动词前位置(pre-verbal position)的名词,那么,动词前位置这条线索(词序线索)的出现率为60/100=0.6。线索信度是指如果出现在一个句子里的某条线索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指向正确的功能解释。如果在之前提到的60个有动词前位置名词的句子里,动词前位置名词在30个句子里面是施事,即在30个句子里,动词前位置这一线索指向了正确的功能解释,那么,该线索的信度为30/60=0.5。将动词前位置的出现率乘以线索信度就可以得出这一线索的力度为0.6×0.5=0.3。
线索成本是影响线索力度的因素。竞争模型中的线索成本指的是在利用一条线索理解句子时所涉及的信息处理量。如果利用一条线索需要较大的信息处理,则该线索的成本高;反之,成本低。线索成本之所以能够影响线索力度是因为如果一条线索的成本太高,听话人就会较少地利用该线索,进而线索的力度就降低了(MacWhinney,Pléh,& Bates,1985)。考量线索成本的高低时,线索的可觉察性(perceivability)和可指派性(assignability)是两个主要的衡量标准。前者指的是线索是否容易被觉察;在语言习得中,较难觉察的线索不容易被习得因而会被推迟利用,相应地,线索成本也较高。后者指的是确定一条线索的难度。线索确定的难易度是不同的,有些线索只需处理一个词或短语就可以确定,如名词的生命性;而有些线索需要处理多个词语才能确定。线索的可指派性不同也直接导致了线索成本的差异。
2.5研究范式
竞争模型的研究通常通过对线索的操作来观察各种线索在句子理解中的力度。最常采用的方法是施事辨别作业(MacWhinney,2001)。实验者给受试一句简单的及物动词句(即由一个及物动词和两个名词组成的句子),要求受试指出哪个名词是句子的施事。在实验中,实验者通过对句子中的线索进行操作,使它们在对句子施事的选择上趋同或竞争。实验的因变量选择第一个名词作为施事的百分比。例如,给一些词序和生命性相互竞争的句子,如桌子踢了小孩,如果一个受试在100%的情况下选择第一个名词作为施事,那么该受试就被认为在句子理解中采用的是词序策略;如果他在100%的情况下选择第二个名词,那么我们就说该受试用语义策略(名词的生命性)来理解句子;如果他在70%的情况下选择第一个名词,那么我们说对于该受试来说,词序的力度大于生命性的力度。在实际实验中,我们常用一条线索所引起的变异的百分比来判定它的力度,即在方差分析中,用一条线索的平方和除去所有的平方和所得到的百分比(MacWhinney et al,1984)。
经典的竞争模型研究经常对词序和生命性等线索进行考察。研究中的词序常被分为三种:NVN,NNV和VNN②。生命性分为三个层次:AA(两个名词都为有生命),AI(第一个名词为有生命,第二个名词为无生命)和IA(第一个名词为无生命,第二个名词为有生命)③。表一是常见的对词序和生命性分析研究的例句
3.研究的方向与结语
竞争模型对一语与二语句子理解做出了以下假设:
1.成人在理解母语句子时,理解与否由线索力度决定。不同类型的线索在一种语言里具有不同的力度。力度较强的线索对句子的理解影响较大。
2.儿童刚开始习得母语时,各种线索的力度都为零。随着对母语接触的增多,儿童的线索力度与大人的线索力度越来越接近,即线索的力度由该线索在语言里的出现率和可信度决定。
3.儿童理解句子时,线索成本是影响儿童对一些线索的习得和使用的主要因素。
4.由于不同的线索在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出现率和可信度,即有不同的力度,因此不同语言的句子理解模式存在着差异。
5.在理解二语句子时,低水平的二语学习者的句子理解模式将受他们的母语的影响;随着对二语语料接触的增多,其句子理解模式将趋向二语的句子理解模式。
这些推断中还有待于国内外心理语言学方面的专家进行研究尤其是实证研究去进一步证实以指导二语的教学。
注释:
①由于线索既存在于功能层也存在于形式层,句子理解中的线索有时被称为表面线索(surface cue),以区别功能层上的线索。但由于竞争模型主要研究句子理解,所以线索一词常被用来指句子理解中的表面线索.
②N指的是名词(noun),而V指的是动词(verb).
③A指的是英语的animate,即有生命的;I指的是英语的inanimate,即无生命的.
参考文献:
[1]Bates,E.& MacWhinney,B.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to Grammar[A].In E. Wanner & L.Gleitman(Eds.).Language Acquisition:the State of Art 173-217.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2.
[2]Bates,E.& MacWhinney,petition,Variation and Language Learning[A].In MacWhinney,B.& Bates,E.Mechanisms of Language Acquisition[C].Hillsdale,NJ:Erlbaum,1987.
[3]Li,P.,Bates,E.& MacWhinney,B.Processing a Language without Inflections:A Reaction Time Study of Sentence Interpretation in Chinese[J].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32,169-192,1993.
[4]MacWhinney, B. The Competition Model[A]. In B.MacWhinney & Bates, E. (Ed.), Mechanisms of Language Acquisition.249-308.Hillsdale,NJ:Lawrence Erlbaum,1987.
[5]MacWhinney,B.The Competition Model:the Input,the Context,and the Brain.In P.Robinson,(Ed.),Cogn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Instruction 69-90.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6]MacWhinney,B.,Bates,E.,& Kliegl,R.Cue validity and Sentence Interpretation in English,German,and Italian[J].Journal of Verbal Learning and Verbal Behavior,23,127-150,1984.
[7]MacWhinney,B.,Pleh,C.,& Bates,E.The Development of Sentence Interpretation in Hungarian[J].Cognitive Psychology,17,178-209,1985.
[8]McDonald,J.The Development of Sentence Comprehension Strategies in English and Dutch[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41,317-335,1986.
[9]McDonald,J.Assigning Linguistic Roles:The Influence of Conflicting Cues[J].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26,100-117,1987.
[10]Taman,H.The Utilization of Syntactic,Semantic,and Pragmatic Cues in the Assignment of Subject Role in Arabic[J].Applied Psycholinguistics,14,299-317,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