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乡村景观现状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乡村景观现状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当前,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如何保护好传统村落的生态环境、传承历史文化、建设现代化的和谐新农村,已然成为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笔者通过自身对乡村景观规划建设的现状调研,以四川省什邡市马井镇为例,通过完善对乡村的自然生态、历史文化、社会结构等乡村景观元素之间的关系,把新时代下的新农村视为大地生命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规划并建立景观安全格局,从而保障乡村景观在飞速建设的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得以生命力的延续。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探究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乡村是大地自然与人文景观组成部分的重点,它有着长远的历史、文化和乡情民俗的沉淀与积累,同时它也是大地自然与人文景观生命的元素与节点。在我国当下高速发展的现代化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到来之际,中国广袤大地的众多乡村景观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

1新农村建设下的乡村景观现状堪忧

如何具体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村景观规划和建设,有赖于基层执行者和广大的景观规划设计师们。然而据笔者研究所知,为数众多的乡村生态及文化和乡村景观正在村庄整治的过程中逐步遭遇着毁灭性的破坏,或随时面临着被日新月异的城市化建设进程所替代的命运。

在当前我国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潮背景下,中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危机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原本脆弱的乡村生态景观系统面临着毁灭性的破坏

中国大地上的众多乡村,经过历年来的环境适应与历史发展演化,已嵌入并成为自然生态的组成部分。山水田园、青草绿地、河流池塘等自然或人为的乡村景观元素,都使乡村景观的生态系统维持在均衡发展与相处的状态。然而中国农民们长期以来超饱和状态的粗放式农业耕种和当前社会日益增长的人口压力,却使得历史沉淀下来的这种自然生态的平衡状态变得日渐羸弱。

1.2乡土文化遗产景观将面临严重破坏

所谓乡村景观中的文化遗产,是指那些尚未得到我国政府和文物部门保护的、但对于广大城乡的景观特色、乡土风貌及民众的精神需求却具备重要意义的各类景观元素、土地格局和空间联系,如中国农村常见的祖坟、 “风水林”、“风水塘”等。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适应于自然环境而形成的乡村景观及文化认同,伴随着中国传统乡土文化遗产景观的破坏而面临逐渐丧失的尴尬境遇。近年来中国广大乡村盛行起的追求欧式别墅、小洋楼之风,发展势头迅猛,较城市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此发展延续下去,恐会开启中国乡村文化景观的毁灭历程。

2以马井镇为例说明乡村景观规划与建设中的“危机”

什邡市马井镇,即是当下中国濒临消失的乡村村落中的一个典型例子。马井镇位于我国西南经济发展迅猛的城市-四川省什邡市。马井镇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地处彭州、广汉、什邡交界处,是川西明珠—什邡的西南窗口,全镇面积41.57平方公里,辖21个村、1个街道居委会,总人口29万人。全镇交通方便:邻靠宝成铁路支线,省道成青公路(成都至青川)横贯全境,水资源丰富:鸭子河、小石河、马牧河汇聚湔江流入沱江,农业基本为自然灌溉,极为便利;气候适宜:地处平坝,地势平坦,海拔520米左右,马井镇地势平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水源丰富,自流灌溉90%以上。马井镇的乡村景观在历史上以莴笋、西芹种植而闻名,但这种乡土景观现在却随着城镇化的进展、人口的迁移、村庄的消失而逐渐面临着毁灭性危机。

乡村的山水格局、生态景观、乡土文化遗产和草根信仰体系,是中国乡土聚落“天时、地利、人和”的和谐社会基础。如果能避免上述3方面所遭遇到的破坏,则可预见中国广大乡村的生命将能得以延续。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大机遇,否则,这样的运动则很可能成为危机,所谓“危机”正包含了这样2层含义。正是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认为应该用景观安全格局的理论和途径,通过建立保障生态、文化和社会及信仰过程,来维护村镇生命的持续和健康。

3景观安全格局设计下对乡村景观未来发展的思考

乡村的生命延续与发展,在于其生态的演进过程及其历史文化的意义,社会交流功能和社会文化意义,信仰活动及精神意义,社区联系,文化认同及特色等几个方面。保护乡村景观建设的生命力,关键在于需要维护和健全上述5种功能的可持续发展。

4结束语

上述的乡村景观建设中的战略性的景观格局加以整合,保留并穿插于新时期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活力催化剂,使传统乡村的生命力得以延续,最终形成富有特色及活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从而满足时代进步与人民群众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田阡,邓军.农村景观发展研究与展望[J].农机化研究,2012(05).

[2]牛永环,刘博,焦刚,李问盈.乡村景观的适用性研究的与实用性发展探讨[J].西南农业,2010(02).

[3]陈世凡.中国乡村景观规划的推广应用初探[J].广西农业调研,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