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布莱恩·塞兹尼克:他的纸上电影《造梦的雨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布莱恩·塞兹尼克:他的纸上电影《造梦的雨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布莱恩·塞兹尼克非常喜欢使用一个词:着迷(Obsessed)。比如他说:“我深深着迷于《星球大战》”(他10岁时曾以铅笔精心绘制了利亚公主和达斯·维达,现在挂在他布鲁克林公寓的工作室内);比如他说:“我记得达·芬奇的《岩间圣母》就让我十分着迷。”

布莱恩·塞兹尼克(Brian Selznick):美国著名儿童图画书作家,1966年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他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布莱恩毕业于美国艺术家的摇篮——罗德岛设计学院。1991年他自写自画,出版了第一本童书作品《The Houdini Box》,2002年凭借《霍金斯的恐龙世界》获得凯迪克银牌奖,2008年因《造梦的雨果》摘冠,获得凯迪克金牌奖。获得的其他荣誉包括:《纽约时报》年度最佳儿童图画书、《出版人周刊》年度最佳图书和美国最佳图书奖等。现在,布莱恩居住在美国纽约州的布鲁克林和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地亚哥。

布莱恩·塞兹尼克的“黑白世界”

1. 布莱恩·塞兹尼克曾经在纽约市知名的童书店工作,也担任过舞台设计师和操偶师。除了这些和童书相关的以及重视视觉效果的工作经验之外,他的成功或许还来自于身上流淌着的电影人的血液——家族长辈大卫·塞兹尼克(David O. Selznick)和麦伦·塞兹尼克(Myron Selznick)都是美国知名的电影制片人,前者的作品就包括我们熟悉的经典名片《飘》。

2. 在创作之前,布莱恩十分喜欢花功夫在前期研究上。例如因为创作《埃米莉和埃莉诺去兜风》,他在美国待了6个月;因为创作《霍金斯的恐龙世界》,他在英国旅游;因为创作《惠特曼:献给美国的诗句》,他特地跑到纽约惠特曼幼时住过的家参观;而在创作《造梦的雨果》之前,他曾三次来到巴黎,希望读者经由他的作品走入上个世纪30年代的巴黎。

3. 2011年11月,根据《造梦的雨果》改编的3D电影《雨果》在美国上映,并成为第84届奥斯卡颁奖典礼的大赢家,获得最佳视觉效果等多项大奖。问起导演马丁·斯科塞斯为何会一改风格拍起儿童片,他这样说道:“我的搭档,制片人格拉罕·金几年前看到美国作家布莱恩·塞兹尼克的绘本小说《造梦的雨果》之后立刻寄了本给我。小说故事讲述法国电影人乔治·梅里爱,他拍完一些很好的黑白默片之后就从这个行业中消失。金知道我会被这个故事吸引。他把小说拿来之后一直跟我说,‘马丁,这是给你的,你一定要拍’。我的妻子海伦·莫里斯后来也看了这本小说,看完之后也被吸引了,还催促我快点看。我看完后也迷上了它。”2012年5月,《雨果》在中国内地上映。

4. 美国总统奥巴马常常会给孩子念故事,2011年圣诞节前夕,奥巴马带着两个女儿逛书店,最后他给女儿买的几本书里,有诺顿·贾斯特的《神奇的收费亭》一书,以及这本《造梦的雨果》等8部作品。

5. 莫里斯·桑达克的《野兽出没的地方》对布莱恩来说,有着极其特殊的意义,他的第一本作品《The Houdini Box》就能看出不少这方面的影子。布莱恩的新作《寂静中的惊奇》便是献给这位图画书历史上无法绕过的巨人的。

大师之路

母子健康:你喜欢自己的画家身份吗?

布莱恩·塞兹尼克:非常喜欢!我还小的时候,新泽西州的公立学校有非常不错的艺术课程,让我有很多方便可乘。高中的时候我还编辑过学校的艺术杂志,学校足球队还请我给他们的制服画画……我很爱插画这个职业,因为我能读到各种各样非常棒的故事,与不同的出色的创作者合作,去逛逛我从未到过的地方,只要能让我一直画画。

母子健康:你为什么会创作《造梦的雨果》这样一本作品?

布莱恩·塞兹尼克:我早就想写乔治·梅里爱的故事,后来读了加比·伍德(Gaby Wood)写的《爱迪生之夜:探寻机械生命的神奇历史》一书,我于是开始构思我的这本书。伍德的书讲述了梅里爱把收藏的机器人捐给了一家博物馆,结果却被冷落在堆杂物的阁楼上,最终被扔掉了。我想象有个小孩儿在垃圾堆里发现了那些机器,于是有了雨果和这个故事。

母子健康:你会做些什么去维护生动的想象世界?

布莱恩·塞兹尼克:我会一直画画。我平时很喜欢去艺术和科学类博物馆,在那里吸收新的资讯和事物。我也喜欢去看电影、看书、到处逛逛、听人们说话……由此来体验各种各样的经历。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细节都使我保持自己的想象世界。

母子健康:关于你的创作,你能对孩子和家长说点儿什么吗?

布莱恩·塞兹尼克:和大家分享创作的体验和心得,总是十分有意思的事。有时我去学校和小朋友分享怎样创作图画书。我会告诉他们,我写故事就和他们写作文一样,我会一遍一遍地打草稿,我的语法不太好,拼写也会出错,不过,只要有灵感,我就会立即写下来,然后不断地修改,有时候甚至改了两年,最后就是你们能看到的文本故事。画画也是一样,有很多孩子可能会想,画家创作就是坐下来画一张画,其实不是想象中的那样。我会在定稿之前画出很多很多的草图……这样的过程是十分有趣的。

阅读经典《造梦的雨果》

孤儿雨果的父亲生前是个钟表匠,曾在工作的博物馆里发现了一个设计极其精致但损坏了的机器人,后来父亲在修理机器人时离奇地丧生于博物馆的大火中,雨果固执地想修好这个可以写字的机器人,以便得知父亲可能遗留给自己的信息。

提示:本书融合了电影和绘本的双重特性,近两百页的连续插图、电影镜头般移动的方式,让图像在翻页中如电影播放般有了故事的鲜活和紧凑,让图片和文字交相辉映,像是一部小型的纸上电影

推荐理由

2008年美国凯迪克金牌奖 2007年美国鹅毛笔奖

2007年《纽约时报》年度最佳童书 2007年美国国家图书青少年文学奖提名 2007年美国最佳图书奖

妈妈读吧

喜欢绘本,也喜欢和孩子分享,美国凯迪克获奖作品一直是我们家的首选,和儿子读过许多作品,不过,当看到这本《造梦的雨果》时,还是让我们对凯迪克获奖作品有了新的认识。厚厚的一本,如果不是凯迪克奖,我更愿意称其为图文小说。儿子对故事里面的雨果十分喜爱,每次读的时候都和我讨论雨果,他的工作、他的机器人、他住在哪儿……我们都很喜欢作者的铅笔画,真的很不一样。不过,和孩子再读的时候,每次读一点点,就又是一次特别的绘本阅读体验。

我和5岁的儿子第一次看《造梦的雨果》时,都很激动,我们虽说读了不少绘本,但是这样的大部头还是第一次,这也让我看到了儿子少有的专注力,所以在作者的新书《寂静中的惊奇》上市后,我就迫不及待地下单买了。这次我自己先读完了,两条线索,故事行进得惊心动魄,是一次寻爱之旅,我再一次为作者的创作惊叹。读完之后回味良久,我决定好好和儿子一起读读,这个画风,他一看就能猜到是《造梦的雨果》那位画家的。

第一次在书店看到《造梦的雨果》时,我被封面吸引了,那男孩的眼神,让人不由自主地读下去。和女儿一起读时,她相对依赖我的朗读,有时候她会迫不及待去翻看下一页的画面。现在她还小,也许不懂得雨果的故事,不过我想,过几年,她再次看到这本书的时候,会想起和妈妈一起读过,也会有新的理解,新的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