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用活数学教材,提高课堂效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在课程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的今天,仍然有不少小学数学课跳不出“以本为本”的框框,从而使广大学生无法领略“数学来源于生活”的丰富内涵和“数学为生活服务”的深刻意义。作者对这一问题做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数学教材 小学数学课 课堂效率
当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许多课总是跳不出“以本为本”的框框,课堂教学设计没有现实感,效率低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师不能灵活运用教材。那么,如何怎样灵活运用教材呢?我根据近年来的探索,现总结如下。
一、方法
方法一:加工改造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材中不可避免会出现“题材老化”、“数据过时”等问题,实际上我们使用的教材并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它只是为教学提供一个范例而已。数学教师要善于处理教材,灵活运用教材,在不改变教材中数学知识的前提下,可以帮助老教材换上充满现实生活气息的“新装”,从而使传统的教学内容焕发新时代的活力。我们在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收集相关的数学材料,捕捉有用的数学信息,把学生“身边的数学”引进课堂。
方法二:替换更新
大胆而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甚至是重组或改编教材,是教师的业务权利。对于教材中远离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根据需要,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取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真切地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思考、积极合作、真诚交流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充满生活气息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培养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
二、设计
《新课标》指出: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而且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活动更离不开生活,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就是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的过程。因此,面对“死”知识,教师要密切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教学活动一:面对计算公式,巧妙创设情境。
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到处都存在着数学思想。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建立起生活实际同数学知识的联系。
如在学习减法的性质时,我先创设一个营业员和顾客的双边活动过程。在顾客连续买了几样东西后,让学生议一议:营业员可能用哪几种方法计算出应找的钱?哪种方法比较快?学生通过猜测、计算、比较发现:“一个数连续减几个数,等于这个数减这几个减数的和。”由此引入减法性质,不但有利于学生理解减法性质,体会学习减法性质的必要性,而且认识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
教学活动二:面对抽象概念,引导自主实践。
小学数学所研究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都来源于实践,都是具体形象事物的抽象与概括。所以有的数学内容显得抽象、枯燥,难以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努力从生活中找到概念的原型,沟通联系,促进理解。
如在学习毫米、厘米、分米、米时,我让学生测量1分硬币的厚度,指甲盖的长度……学生在实际测量中感知到:1毫米约等于1分硬币的厚度、1厘米大约是指甲盖的长度……这样,学生就自觉地把1毫米、1厘米等概念与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理解概念的真正意义,建立起清晰的概念表象。
教学活动三:面对公式推导,启发动手创新。
俗话说得好:“手巧才能心灵。”动作是思维的基础,是智慧的源泉。动手操作与思维是密切相关的。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的操作活动,真正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把操作与思维的训练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己获取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才能使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操作中得到提高。
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松式推导”时,我让学生拿出事先分割成16等分的圆形纸片,运用割补、拼凑、转化等方法,把手中16等分的圆形纸片转化成已学的图形,并写出计算方法。学生自己动手,有的摆出了类似课本例题的长方形,有的摆出了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最后简化得出圆的面积公式。这样,学生充分动手、动脑,在动中学习,在动中思考,在动中发现,激发了学习兴趣,从而更自觉、主动地获取了知识,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思考
思考一:体现理念
教学行为是受课程理念的支配的,有什么样的课程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数学问题生活化”是一种全新的课程理念,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我们不应该把自己和学生捆绑在教科书内,机械地讲解、记忆那些小学生认为枯燥的数学知识,而应该选择那些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资料,组织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化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理解数学原理。
思考二:注心血
要用“活”教材,让数学走进生活,不知要注教师多少心血。因此,教师要提高认识。有人提出:投入这么大的精力去创设情境,加工改造教材,究竟能有多大的作用?我们认为,这种作用不宜定量刻画。的确,照本宣科,教师轻车熟路,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但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发展不只是知识技能,还包括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诸多方面。这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才能够实现。我们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设计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就要加工改造教材,让数学走进生活。教师要花费气力,深入观察学生的生活,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准确把握数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情境;有扎实的教学功底,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具备灵活驾驭课堂、科学处理教材的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