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智慧城市建设任重道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智慧城市建设任重道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智慧城市”是个新兴事物,没有一整套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中国只能自己“摸着石头过河”,目前还处于试点阶段,智慧城市建设,中国任重道远

人类在经历了五千年的农业文明、近三百年的

工业文明后,今天,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革命,一个以物联化、网络化、智能化为基本特征的知识文明正迎面而来。以“智慧国”、“智慧城市”和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智慧增长”浪潮席卷全球。有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全球已启动或在建的“智慧城市”达到1500多个,遍布亚欧美非各大洲,当然也包含中国的城市。

这两年中国似乎正在迎来智慧城市的建设热潮。据中国智慧论坛对2012年我国各城市的政府工作报告研究发现,截至2012年4月,我国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有3个直辖市、6个省份,共51个城市,其中副省级城市10个,地级市41个。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正呈现数量越来越多、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发展、由东部城市向中西部城市发展的特点。实质上,“智慧城市”对世界各国而言都是新兴事物,没有一整套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各国都在自己“摸着石头过河”,中国也不例外。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承认,智慧化都将是时展的必然趋势,智慧城市建设任重道远。中国正在通过举办各种论坛会议、开展全国性的试点建设,集思广益、积累经验,力求智慧城市建设早日出成效。

“智慧”地认识智慧城市

在前不久举行的2012中国智慧城市大会上,上海大学吕康娟教授提醒沉浸在智慧城市建设热潮中的城市:“智慧城市建设不能偏离‘智慧’”。我们只有智慧地运用技术,技术才能为人服务。城市要借由技术变得智慧,更要求我们“智慧”地认识智慧城市建设,思考什么是智慧城市,怎样才算是一个智慧的城市。

我国一些城市对智慧城市的概念认识不清,以为智慧城市就是数字城市,在智慧城市狭义的定义里挣扎。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先生于2011年提出了广义智慧城市的定义,并给出了广义智慧城市的四个原则,即“以人为基础,以土地为载体,以信息为先导,以资本为后盾”,强调要把握好智慧城市的建设方向,切勿把我们的城市建设成狭义的智慧城市。智能城市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字化,也不是简单的一人一卡,在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季铸看来,它是三个“三位一体”的体系,包括以人脑智慧、电脑网络、物理设备形成的要素体系,以智能管理、智能经济、智能社会为基本内容的内容体系,以新的城市结构、增长方式和城市形态形成的发展体系,三方共同作用推动城市步入智能化。武汉大学战略管理研究院院长辜胜阻教授用版本学做了生动解释:如果说数字城市是版本1.0,智能城市应该是2.0,那么智慧城市是3.0,数字城市注重软件,智能城市注重信息化软件使用,智慧城市则注重物体感知、信息集成和共享。

实际上,我们搞智慧城市,最终目的应该是让市民生活得更好。比如通过在公共交通车辆和私家车中嵌入芯片进行实时数据采集,而后借由网络进行信息沟通和响应,既可加快应急救援,也可缓解交通拥挤问题。再比如在病人病历卡里嵌入芯片,今后他到任何医院就医,那里的医生都能查看其病史及近期检查结果,减少重复检验,还能与银行卡绑定,患者无需反复排队付费,甚至药品可从集中配送中心直接送达病人家中。

起步阶段警惕“过热”

当前,全国各地对智慧城市建设表现出的热情和积极性令人振奋。在赞叹各地积极性的同时,不少专家学者对一些地方智慧城市建设出现的“过热”现象表示担忧。建设智慧城市不能一头热,要符合中国国情民意。

成思危教授在今年的智慧城市大会上强调:智慧城市建设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突出重点,讲求实效”,不同城市建设的重点是不同的,比如北京的交通是大问题,其他城市可能医疗是大问题,各地要根据自身情况有针对性地建设;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认为:中国建设智慧城市(城镇)不能照搬西方模式,必须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形成适合自己的“C 模式”(China 模式);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张孝德也主张面对智慧城市的浪潮,需要三思而后行;面对各地上演的智慧城市建设热潮,中国科工二院党委书记张连成博士表示了他的担忧:如果缺乏统筹布局,仓促上马,搞不好有丧失机遇的可能。

专家学者之所以会担忧,是因为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还处于起步试点阶段,制度配套还未建成。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障碍:一是缺少统筹管理和顶层规划,智慧城市建设还未形成国家层面的总体规划设计,未明确牵头部门,有关管理职责不清,导致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基础参差不齐、低水平重复建设;二是轻制度安排,重硬件建设,政策法规依据不足,未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也未形成严格规范的组织管理体系;三是缺少核心技术及产品,技术支撑体系不健全,大部分核心技术、产品依赖国外,信息安全隐患堪忧;四是缺少统一标准和规范,不同系统之间接口复杂,不易实现系统互联互通和信息的共享协同;五是缺少合理的产业规划和良性循环的商业模式,主要依靠政府的投资和管理,未能有效引入社会力量的参与,不利于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以上这些问题如不能很好地解决,智慧城市建设容易走弯路。

用系统工程理念指导智慧城市建设

有人估计,中国一旦实施智慧城市,保守地说也将是一块价值数万亿元的“大蛋糕”,到时各国企业必然会进入并进行激烈竞争,我们必须做好准备,抓住这个能够促进国内相关产业升级发展的大好机会。智慧城市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系统工程,要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去指导它的建设。

张连成博士认为建设智慧城市应做好顶层规划、制度建设、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产业布局、营运模式等方面的工作安排,从国家层面制定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纲要,出台规范智慧城市建设的行政法规和制度规范,由国家遴选一批技术优势明显、综合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进行重点支持,并鼓励和引导其承担起智慧城市规划和建设任务,同时建立专家咨询机构等,最终实现科学管控。在中国科学院首席科学家牛文元眼中,智慧城市建设至少需要三个文本的结合:顶端规划设计的制度文本,标准统一融合的设计文本,多元智慧终端的运行文本,三个文本共同打造一个智慧城市的整体蓝图。

浙江是我国较早提倡建设智慧城市的省份,现已正式启动智慧城市建设示范试点,一些本土的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对此予以了肯定,并贡献着自己的“智慧”。例如,浙江省质监局副局长杨烨认为浙江的智慧城市建设要遵循四项基本原则,即“顶层设计、系统规划;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业务协同、规范统一;成果固化、复制推广”,特别强调要“标准化”地建设智慧城市。又比如,浙江工商大学李继刚教授主张建设智慧城市应该规划先行,将智慧城市相关产业发展列入国家和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振兴规划,同时引入市场机制、创新商业模式,打造专业的智慧城市运营商。

目前,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4月份才公布了首批试点名单,只有西安、北京、杭州、武汉、宁波五个城市入选其中。总之,智慧城市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但离真正的、全国范围的智慧城市建成,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