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蓄势”待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说者无意――交际实录
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缓步走上讲台,他并没有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只是高高地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
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个人,他缓缓说道:“有哪位先生或者女士要这20美元?”
话音刚落,会场上一只只手渐次举了起来。
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送给您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说着,他双手使劲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再次举起这团钞票,问道:“现在,谁还想要?”有几只手臂缓缓放下,但仍有不少高高举起的手臂。
演说家笑了笑,又缓缓说道:“那么,假如我这样做,你们还会坚持吗?”话音未落,他便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脚,并且用脚使劲碾它,之后,才又躬身拾起钞票。此时,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惨不忍睹。
“现在,有谁还要吗?”又有一些手臂放了下去,但还是有人举着手。
“朋友们,你们已经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课。无论我如何对待那张钞票,你们还是想要它,因为它并没贬值,它依旧值20美元。人生路上,我们会无数次地被自己的决定或碰到的逆境击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们觉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无论发生什么,或将要发生什么,在上帝的眼中,你们永远不会丧失价值。在他看来,不论肮脏或洁净,衣着齐整或不齐整,你们都是无价之宝。”
听者有心――效果解读
有效的口头表达,都有一个共同特点――说服力强。所谓说服,就是指演说者巧妙地运用语言表达,去影响听者的心态,引起听者的认同,甚至进一步改变对方观念和行为的一个目的性很强的活动表达过程。这样的表达过程,自然也是有一些环节构成的。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蓄势”环节――演说家糟蹋钞票时,一而再,再而三的追问“谁还想要”。在这一环节里,听者不断思考要还是不要,并不断做出判断和决定。也就是说,听者已经被演说家的表达说“动”了。此时,听者的思想闸门被打开了,思潮涌动,就像水库中已然蓄足了的水。当演说家很自然地由钞票的价值联系到人生的价值问题时,说“服”听者的目的也就水到渠成地得以实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口头与人交流时,“蓄势”的过程似乎是没有什么具体的主题,但却是成功进行表达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