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人民币汇率改革:历史与展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人民币汇率改革:历史与展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2010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本文分析了2005年人民币汇改以来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对企业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提出对策建议,并展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弹性

作者简介:吴翠华(1977-),女,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商务英语。

中图分类号:F832;D922.28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05.36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5-85-02

2005年汇改以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不再盯住单一美元,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逐渐形成。2005年至2007年期间,人民币对美元缓步走高;2008年我国适当收窄了人民币波动幅度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外汇市场有关数据显示,金融危机期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围绕在6.83元上下浮动,弹性相对趋弱。金融危机期间许多国家货币对美元大幅贬值,而人民币汇率保持了基本稳定,这是中国对全球经济复苏做出的巨大贡献。

目前,全球经济逐步复苏,中国经济运行趋于平稳,汇改时机已渐成熟。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我国国际收支状况,2010年6月央行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从汇改宣布后外汇市场的表现看,人民币汇率有升有降,其灵活性和双向波动性(浮动性)有助于降低人民币升值预期,减少投机性热钱流动。

央行货币政策报告显示,2005年汇改以来至2010年第一季度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21.24%,对欧元汇率累计升值9.34%,对日元汇率累计贬值0.49%。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计算,汇改以来至2010年3月,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14.33%,实际有效汇率升值18.28%。

人民币升值无异于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导致出口商品价格上升,使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而外向型企业受损,会造成劳动力需求的下降,增加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造成进口商品在国内的价格下降,有利于缓解国内通胀压力,同时也使国内竞争加剧,促使企业开拓创新。

总体上看,2005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对我国经济产生了积极影响,可能出现的不利影响降到了最低。由于坚持了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2005年汇改有利于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

一、回顾:2005年以来汇改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1.企业承受力增强。尽管人民币汇率升值、出口退税率降低、劳动力成本上升,我国进出口业务仍蓬勃发展。2006―2008年,我国出口年均增长23.4%,进口年均增长19.7%。汇率浮动促使企业开拓创新,加大研发力度,推动产品升级换代,增强其核心竞争力,有利于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出口企业从粗加工转向精、深加工,细化了分工,就业岗位得以增加。在出口产品中,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比重持续上升,结构进一步优化;区域结构更趋合理,对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出口占比上升,对发达国家的出口占比下降。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到海外投资,“走出去”步伐加快,更深入地融入国际分工。2003-2007年,国内资本输出的总额仅为输入资本总量的9%,但2008-2009年间,这一数字跃升为43%。据商务部的有关数据,2010年前7个月,中国企业在海外非金融领域的直接投资为267.5亿美元,较上半年的178.4亿美元飙升约50%。

2.扩大进口支持内需,降低进口成本,有利于缓解通胀压力。2005年6月至2008年6月,我国累计进口27290亿美元,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因素,相当于节约进口成本16497亿元人民币。进口的大量技术、装备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强了我国的国力。此外,进口产品的人民币价格降低,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对我国物价的冲击减弱,缓解了国内物价上涨的压力。

3.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结构调整。配合国家加快中西部发展的战略,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向中西部转移,产业布局更加优化。我国资源大量向出口部门分配的倾向得以改观,更多资源向内需部门分配,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同时,劳动力向出口部门集中的现象有所调整,推动了就业向服务业的转移。从长期来看,产品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将推动制造业逐步向资本密集型发展,劳动力将大量转向服务业,而服务业吸纳就业的空间更大更稳。

二、企业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对策建议

1. 调整产品结构,加大自主创新,实施品牌策略

人民币升值使一些低利润率、低附加值的出口产品丧失价格优势,这就使这些企业要更积极地参与国际分工,以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而不是更多依赖价格和资源优势。出口企业调整结构不但要拓展新兴市场,解决部分产品过度依赖欧美市场等问题,还要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受贸易保护主义以及人民币升值的双重影响,我国出口产品原有的低劳动力、低成本的优势越来越弱,出口企业必须积极探索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核心竞争力。而且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的产品更容易引起贸易争端,只有提高科技含量,加大创新力度,提高品牌影响力才能增加出口产品的竞争力。金融危机期间,我国外向型加工企业面临困难,有些贴牌生产的企业倒闭,这些企业多属“三来一补”,缺乏核心技术和品牌;但也有很多企业绝处逢生,如广东的顺德,虽受金融危机影响,但产业大体完整,企业多有民族品牌,如格兰仕微波炉、科龙电器、美的电器等。

2.积极防范汇率风险

受当前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影响,很多企业不敢轻易接单,有的甚至放弃长单改接短单,实际上这是一种消极应对的办法。要积极、有效地防范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尽可能从国外进口同类原材料或其他中间品,以降低企业成本;对于以外币结算的出口业务,应在出口合同中增加汇率变动条款,采取出口押汇、预收货款等方式加快收汇;争取与商业银行合作,采用出口贴现、出口发票融资、与银行签订远期结售汇协议锁定汇率等措施,以降低人民币升值风险;此外,企业还应重视对进口商资信的采集和评估,进一步完善企业财务制度和风险控制制度,有效防范出口货款回收风险。

三、展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后金融危机时代,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增大。如何渐进摆脱美元的束缚,是中国汇率策略调整的首选目标。而最终汇率选择的目标必然是浮动汇率,通过人民币国际化使人民币能够随着国际货币市场主要货币的浮动而浮动,使人民币的市场风险在市场中释放,而不是由美元决定人民币汇率的走向。鉴于美元的长期贬值走向,为减少汇率风险,一些国家在国际贸易结算中或是放弃美元、或是使用交易双方各自货币,给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供了良好契机。

人民币国际化有两条路径:一是逐步扩大人民币使用范围,由局部地区开始,逐步推向更多地区直至全球;二是按货币的各种职能以先后次序渐进式推进,以达到人民币的国际化。比如,首先人民币承担国际贸易的计价和结算职能,再使人民币具备国际投资和支付的职能,最后使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之一。

当前,在国际贸易的计价和结算方面,人民币国际化已迈出坚实的第一步。中国央行已与10多个国家签订了边界贸易结算协议,还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出将人民币作为一般贸易支付货币。2010年8月央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以来,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在不断加快。8月19日中国开办人民币对马来西亚货币林吉特交易,3个月后卢布被纳为结算交易对象,2010年11月,中俄两国决定用本国货币实现双边贸易结算。中俄之间新的贸易结算模式,将挑战美元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中俄贸易在两国的贸易比重中占重要地位,截止2010年10月,中俄双边贸易额达451亿美元,同比增长45%。)中国外汇储备多元化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开始加快,韩元、印尼卢比、新加坡元在未来的短时间内,均有望与人民币开展直接交易业务。

尽管当前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讨论热烈,但与现实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政府对此十分慎重,主要原因在于目前人民币距国际性货币还有相当的距离。首先,人民币尚不可自由兑换,不具备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性货币的条件。其次,人民币国际化需要十分发达的国家金融市场的支撑,目前上海正筹划的国际金融市场还未成形,人民币国际化缺乏国际金融市场的依托。尽管近年来中国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人民币信誉在部分国家和地区表现良好,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民币具备了国际性货币的功能,人民币国际化之路依旧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胡晓炼.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成功实践[J].中国金融,2010,(16).

[2] 张庆君.人民币升值能否促进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改善[J].国际贸易问题,2010,(06).

[3] 杨圣明.如何减缓人民币汇率“内高外低”双重压力[J].财贸经济,2010,(06).

[4] 范德胜.人民币升值的国内外影响分析[J].红旗文稿,2010,(14).

[5] 王东.人民币升值压力与国际化进程关系之辨[J].探索与争鸣,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