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家有口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家有口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家门前有一口井,井身乱石砌成,口上铺三块石板,另一面垒道矮垣,深2余米,容量只有3立方米,土里土气极不显眼。可水质不错,清凉可口。它是我家自来水惟一的源头,还可供村落里十几户人家饮用。去年7月里,村里突然开来一大批“两栖”侦察兵,其中有一个连队的士兵驻扎在邻家的楼房里,官兵们生活的饮用水也从这口井里提。可也未见井水用完,瞅着头一天快用完了,次日水又源源不断。2002年遇大旱,附近的水井几乎告罄了,可这口井却时汲时有。

原来,那口井的水源是来自十几米外的一口古井。因年代久远,井身长满毛茸茸的青苔,给人一种通幽之感,儿时我口渴时,趴在井口就能喝到那清冽冽的水。这古井是用于酿酒,酿出的酒醇厚味美,曾名噪一时。据村里的老人回忆,这口古井100多年来从未干涸。我们是饮着这潭水长大的,对它有非同寻常的感情。可惜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古井被邻居家造房子填没了。

我家挖井是被逼的。那时,爹妈年迈体弱;小兄弟又在外面工作;嫂子多病;我又是一个病残人。饮用水的问题自然落在我哥的肩上,他要去200多米开外的水井挑。于是,我哥选在我家菜园一角,挖自家的井。他起早摸黑,一人挖地、搬土、垒坎和砌墙,可是挖了好几天不见水,村里就有人说挖的是口死井。然而,我哥并不气馁。他继续不停地挖。皇天不负苦心人,井里的水慢慢地由少变多,由混浊变清冽,由苦涩变甘甜。

“问渠哪得清如许,会有源头活水来。”哥挖出了水脉,跟古井的泉源沟通了。

3年之后我哥举家搬迁;我也租居在部队旧营房。我家这口水井,自然而然地变成公用井。虽然我们多年没用了,我还是对它怀有深情的。我每每路过老房子时,总要停下轮椅,探头探脑望一阵,有时许久没出门,也要向母亲或爱人打听井的消息,当听到它安然无恙时,心里才会轻松和踏实。

时光飞逝。我家在市“暖促工程”的资助下,结束了长达11年之久的租旧营房的历史,在翻修后的老房子里安了温馨的家,同时恢复对这口井的使用。诚然,人们早已淡忘了这口井属我家私有,尤其近年搬来的新住户,所以使用起来不显得那么的珍惜,有的还随心所欲地胡来,井里浮出死蛇,漂起鸡肠鸭肚,荡起菜梗蒜皮。脏水和肥皂液倒灌井里,甚至有些不负责任的人在井边兑水农药……这迫使我做出“封井”的决定。

然而,这“封井”并非是件轻而易举的事。俗话说打碎骨头连着筋。毕竟与村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周遭居住的绝大部分是孤寡老人,子女又不在身边,他们是我的长辈,说实在的,饮用水成了他们生活中的一道大难题。大家几乎都知我家要封井了。老贝叔每日数次地来询问何日封井。那老贝叔是80的老人,前几年走了老伴,子女都在外面打工。他嘴虽不说反对封井的话,可从他那不动声色的问话里,我读懂了他的潜台词。那个屋后的婶,平时慈祥和善的脸倏地拉长了,而且变得越来越难看。这也难怪,个头矮小、守寡10多年的婶,子女也不在身边,幸亏身子骨还算硬朗,能够一小桶、一小桶从这土井里提水饮用。要封井,她心里理所当然不痛快。邻居有个谢老太太,90多岁了,是我们村里的老寿星,虽然她家也有井,可那井对她不适用,那井口高及膝,深四五米,因此,老太太平常也从我家这口平坦的井里提水。她迈着一双三寸的小脚,走路都一摇二晃。 我见过她在院里提水的情形,那颤巍巍的打水模样,简直令人捏一把汗。当然,还有隔壁那上年纪的鳏夫,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外头做小工,回家还要自己烧饭,自己洗衣……

如此一来,我就下不了“封井”的决心。

爱人见我左右为难,就对我说:国平,咱是不是可以换一种思路?什么思路?我问。她说:由“封井”为“管井”。咦,这是一个有创新的好主意,我十分赞同。是啊,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能光为自己着想,也应该为四周围人想想。得到我的同意,她就付诸行动了,把井边的杂草刈除,接着把井边的水沟加深,又把井边的洗衣石搬走。可邻居们就不理解呀,还以为是我家故意不让他们使用,甚至还怀有敌意,又把搬走的石板扛到井边。可我的爱人却不厌其烦地搬走洗衣石,不厌其烦地解释,终究赢得了邻居们的理解和信赖。他们开始像爱惜自家东西一般爱惜我家的井,还相互监督起来:哎,弄干净一些,莫让脏水流井里。哎,你还是挑回去的活吧。

我家的井又恢复了清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