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海上长城”是怎样铸成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海上长城”是怎样铸成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2年7月,“海巡31”船长刘天军刚正打算回家看看已经十多天没见的妻儿,就接到“海巡31”船即将准备访美的命令。

刘天军一边了解情况,整理思路;一边拨通船休假兄弟们的手机,紧急召回。电话那头正休假的政委毛国平,刚落实与好久不见的战友们的晚餐聚会,只得马上去电取消聚会,整理行装就往“海巡31”船赶。

在一次次休假中被紧急召回,刘天军和“海巡31”船的兄弟们早已经习惯了。

海上的乘风破浪

“左舵五!前进三!”

2012年7月,“海巡31”船接到紧急开赴巴士海峡搜救的命令——巴拿马籍“宏伟”轮不幸翻沉,24名船员落水,情况万分危急。

从黑夜到白昼,从珠海到巴士海峡,“海巡31”船一抵达事故现场就立即展开救援。海上搜救难度本来就大,加上雾天视野有限,又来个八级大风来“捣鬼”,连庞大的“海巡31”船也剧烈摇晃起来,横摇达30度。剧烈的摇晃连船长刘天军也忍受不住,只好趴在驾驶台上,坚持指挥搜救工作。

基地网管员张波本不用随船执行本次任务,但由于“海巡31”船网管员远在湖南老家休假无法及时赶回。他主动请缨随船前往巴士海峡。这是他第一次随船执行任务,猛烈的海浪把他的胃捣鼓得天翻地覆,呕吐不止。一周只吃了两顿饭的他依然坚守着岗位,保障船上的电子设备正常运行。

整整6天,“海巡31”船搜寻了近5000平方海里。

一次次搜救行动,“海巡31”船的兄弟们从大海手里救起来不少生命。“忠诚、奉献”是他们的信念。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实际行动恪守着理想与追求。

机工长高亚模是一家之主,广州亚运会帆船比赛期间,他本来应该休假回家给新房上梁——这是他福建老家的习俗。可是船上的机工们都年纪轻,亚帆赛水上安保是“海巡31”船全年任务的重中之重。接到任务后高亚模毫不犹豫地取消休假,仅跟家里打了一个电话就投入到工作中。

船上机舱设备是否处于良好状态,对能否顺利完成亚帆赛海上安保任务起着决定作用。高亚模和年轻的机工们一起,在闷热嘈杂的机舱里保养主机、检修发电机、焊接管路,最累最脏的活他总是与年轻人抢着干,在关键的时候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海巡31”船上的弟兄们不光要执行海上应急救援、海区巡航监管等任务,还肩负着维护国家海洋,传播蓝色海洋文化的使命。

2011年6月,“海巡31”船穿越南海,成功出访新加坡,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影响。在新加坡访问6天时间里,“海巡31”船认真遵守外事纪律,认真热情地接待新加坡各界群众、媒体记者和华人华侨上船参观。

二副曹天贵人长得帅气,英语口语较好。出访期间,他任“开放日”驾控设备讲解员,以流利的英语为每一位来宾详细介绍船上的设备设施,回答来宾的每一个问题。开放日当天,他连续讲解六个小时,到最后口干舌燥依然尽心回答参观者的各类问题,做到有礼有节,在外宾面前展示了良好海事形象,赢得了领导和国内外媒体的称赞。

船要想在浩瀚的大海中乘风破浪,少了谁都不行。别看伙房不起眼,在基层连队有句俗语:“伙食搞好了,能顶半个指导员”。这道理在船上也是一样。

“海巡31”船三位厨师负责船上的膳食,由于“海巡31”船经常有培训、接待任务和大型文化交流活动,登船的人大幅增加,厨房的工作量加大,他们常常加班加点,有时候连正常的轮休都成了奢望。

新加坡冷餐会这天,他们天不亮就起床,准备各种食材、布置会场。冷餐会结束后,他们还要打扫会场,清洗堆积如山的碗碟,准备第二天的伙食。他们虽然是厨师,但一天下来,他们却饥肠辘辘。

随船的记者问他们:“你们难道不饿吗?为何不提前垫点东西?”大厨林志成憨憨地表示:“我们太忙,没顾得上,只要大家都吃得满意我们就开心了。”

海上的儿女情长

“海巡31”船每年出海执行任务多达180天,每逢元旦、春节、五一、国庆等节假日都要在珠江口、台湾海峡、琼州海峡等重要水域值守。七年来,从来没有休息过一个完整节假日的船长刘天军万般滋味在心头。于是,刘天军和“海巡31”船的兄弟们不是在船上,就是在前往船上的路上。

2011年元旦,停靠在高栏码头的“海巡31”船离刘天军的家只有200多公里。但由于一艘渔船在江门台山海域失踪,刘天军不得不留守在船上指挥搜救,假期陪伴妻儿游玩的计划也就再一次泡汤了。

选择了海事,刘天军就注定了漂泊。他忙起来的时候,往往连一个电话都顾不上打,作为一个儿子、一个丈夫、一个爸爸,他总是在家人最需要自己的时候缺席,无法尽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但他是船长,是党员,是大哥。等到“海巡31”船结束任务,大家有空闲可以休假的时候,他又总是把机会让给了年轻的船员,让船员们能多陪陪家人。

三次更改婚期的三管轮董晓林对走基层的记者笑着说:“再不回去结婚,女友家人可不答应了。”他,原定2011年5月1日与女友回老家青海结婚,可是碰到突发任务,婚期要推迟到五月底。日子快到了,“海巡31”船又接到去三亚参加南海搜救演习的指令,婚期又顺延到6月中,然后又赶上“海巡31”船执行出访新加坡的任务。“抵达新加坡后,我才和家人确定了7月6日的婚期,之前都不敢通知亲朋。”董晓林无奈地说。

婚期一而再,再而三地拖延似乎也成为了“海巡31”船的“风俗”。二管轮陈名伟的婚期也从2008年拖延到了2009年。可他这个新郎官,在婚礼后的第五天,就浑身油渍地出现在了轰隆隆的机舱。

段轩是海巡队的执法人员,每逢有任务他都要跟船执法。“海巡31”船政委毛国平跟他开玩笑说:“你总是和我们这些船员一样三天两头不回家,你那个新媳妇迟早对你有意见,小心你闺女以后喊你叫叔叔。”

今年3月,段轩喜得小龙女,升级做了爸爸。他本以为能好好在家陪陪妻子,但这时韩国籍货轮“雅典娜”号在汕尾海域沉没,船上载有7000吨浓硫酸。他只好匆匆休完假,轮换上船执法,这一呆就是50余天。

下船时室友问他,终于能回家带孩子了吧?他却苦涩地摇头。原来宝贝女儿已送回老家了。他实在太忙,下了船还有其它工作等着他,没准哪天又要出海,没法回家带孩子。

回家,是“海巡31”船上的兄弟们这七年来心底最不敢触碰的柔情。

离上一次见3岁的儿子快有两个月了,大副熊齐飞趁着假期匆匆回家。拿起儿子的其中一张画,画上画着一个小男孩和妈妈。“仔仔,你画的是谁啊?”熊齐飞问。“妈妈和我啊。”儿子说。“那爸爸呢?”熊齐飞再问。“爸爸去船上上班了啊。”儿子脱口而出。

是的,爸爸去船上上班了。

此刻,躺在老家医院里的老奶奶牵挂的是在船上上班的孙子——三管轮欧政锋。

说起这名在“海巡31”船上成长得最快的小伙子,船长刘天军赞不绝口。2004年上船以来,欧政锋总是利用工作之余抓紧时间学习,2005年自学考上了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于2010年取得大专文凭。同年5月又通过了三管轮的考试,5个月后参加专升本的成人高考,被上海海事大学录取。家里人知道他学习和工作忙,奶奶被车撞了,一条腿粉碎性骨折,后背又被点燃的汽油大面积烧伤的事情,一直没敢告诉他。直到奶奶手术结束,逐渐康复之后,家里人才通知他。

那一刻,在静谧的海上。他满脸泪水,流淌着如滔滔海水连绵不断的对家的思念。

海上的新春佳节

“一年、两年、三年……”

掰指算来,“海巡31”船已经是第七年在外过年了。年,是炎黄子孙积攒了一年的欢乐的总爆发,是阖家团圆的韵味与情致,是每个中华儿女的期盼。对“海巡31”船上的船员们来说,“不能在家过年”,年就是奉献,也是船员对骨肉亲情的殷殷期盼;“赶上在家过年”,年就是盛宴,也是对风雨同舟的弟兄们的深深祝福。

2012的这个年,格外寒冷,风雨交加,但“海巡31”船的船舱内却是温暖如春。早在年前,组织新春活动的团支书钟志勇就兴高采烈地对大家说:“今年的春节晚会,我都计划好了。有象棋比赛,扑克比赛,电子竞技比赛,有游园活动,最后集体看春晚……”他倒背如流地介绍着这些节目。

除夕夜,大红的灯笼、大红的对联、大红的福字映红了每位船员的脸庞。海上过年,没有“小家”的团圆,只有“大家”的欢聚,兄弟们把酒言欢、放声高歌。那其乐融融的氛围,“冲淡”了那份对家的思念。

与船舱的温暖相比,驾驶台无疑是清冷的,二副刘超群正在当班。他是一名新进人员,去年9月才进入海事,加入“海巡31”船大家庭。除夕夜本是喜庆夜,但是对他来说,却多了份割舍不断的思念和牵挂。他对走基层的记者说他忘不了起航前,妻儿在月台与他挥泪相别的场景,襁褓中的儿子才刚出生40天,自己却不能在身边陪他们过个团圆年。“她的眼睛哭得有核桃那么大,当时火车站台上都是兴冲冲的返乡之人,唯有我……是离家的人”,他的语调中掺杂着太多的无奈与不舍,至今仍未消弭。

请理解他们吧,因为“海巡31”船每一名船员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别人回家团圆,我却站岗值班”是每一个“海巡31”人在“小我”与“大我”间做的必然选择。

这是一个关于苹果的爱情故事。三副王盼过年又不能回家了。他善解人意的妻子在电话里对他说:“过年我就买一大袋苹果,数量跟你值守的天数是对应的。我每天吃一个,等到苹果吃完了,你也就平平安安地回家了。”电话这头的王盼竟一时无语凝噎、唯有热泪两行。

船员漂泊一生,在家过年能有几回?

王盼是85后,在去年大年三十深夜的海上,汹涌的海浪拍打着船身,船身横摇强烈。在这种环境下,一般人连站稳都很难做到,身体随着船身摇晃个不停。可是他却能笔直地站在岗位上,像钉子一样,一直站到东方浮现鱼肚白。因为长时间的站立,他双腿关节严重劳损,走起路来步履蹒跚。

同刘超群和王盼相比,董晓林无疑是幸运的,因为2012年春节,他是在陆地上度过的——今年他可以回家过年。

作为船上最年轻的船员,小董上船第一年的春节也是在船上度过的。这是他第一次不能回家团圆,当时年轻的他偷偷躲在房间里哭红了双眼。但经过船上三年多的历练,已将他锻炼成一名男子汉。

今年他说,过年能回家,是兄弟们对他的关心和照顾。本可以提前休假的他,仍跟兄弟们一直战斗在春运水上监管第一线,直到大年二十八才匆匆回家。他说:“过完年,无论东西有多重,我都要给船上每一位兄弟带上一份来自家乡青藏高原的礼物!”

刘天军和毛国平,一个船长,一个政委,年纪相仿的他们身上有着许多的共同之处:他们对大海都有着很深厚的感情,同时对家庭也都有着深深的愧疚。他们一年只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时间陪伴家人,孩子的家长会从来没参加过,孩子的老师几乎一个都不认识。但是他们却说:“大海是滋生思念的地方,思念是痛苦的,是寂寞的,但更是幸福的。因为在海上漂泊久了,我们比谁都更思念着家乡,思念的着亲人,更期盼幸福,更期盼团圆,更期盼过年。”

其实,“海巡31”船也是一个“家”,在“家”过年很温暖。

有一年春节,水手蔡禹清在“海巡31”船春运值守的过程中发起了高烧,把其他船员都急坏了。大副黄文忠从药房取了退烧药,安顿好蔡禹清就值班去了。夜里,其他船员在轮休的空挡不停地跑到蔡禹清的房间照顾他,给他倒水,给他盖被子。一觉醒来,出了一身汗的蔡禹清退烧了。在他起身洗脸的时候,厨师林志成刚好端进来一碗热乎乎的稀饭……

年,浸透着“海巡31”人太多的酸甜苦辣;年,记录着“海巡31”人无数的默默奉献;年,承载着“海巡31”人对亲人永恒的殷切期盼。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不能回家过年的船员们,他们的航行并不孤单,因为,在“海巡31”船上,有兄弟,有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