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利用绘画模式让小学语文课堂更精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利用绘画模式让小学语文课堂更精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通过对《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分析,结合心理学对个体积极性的调动的心理分析,论述了《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因素、方式、方法、措施等,并结合自己在运用美术教材中的绘画――简笔画进行语文教学实践,对新课标理论的一些探索和运用,促进了语文教学观念、教材模式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有效地运用绘画,增强了语文教学的效果,充分发挥了绘画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绘画添彩;质量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7-0067-01

课改后的小学语文教材,选编了很多贴近儿童行为、体现时代特点、蕴含教育价值的文章。同时,还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及内容需要,编绘了许多幅色彩鲜明的插图和赏心悦目的背景图。这样不仅丰富了教材,美化了版面,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便于进行听说读写多项训练,陶冶学生爱美情趣。但教材中不可能处处有插图,老师如能根据教材需要,在恰当的时候让学生来进行绘画,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就会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情况,促使学生动手动脑,进入主动学习的境界,因此,合理运用绘画,在语文目标教学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1.利用绘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的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就是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及创造性。激发兴趣有很多方式,而不用花费多少力气的简笔画则是最实际、最有效的手段。

1.1在导入新课中激趣。如教学《八角楼上》一课,在导入课题时,我先在黑板中画出(清油灯),同学们都被吸引住了。我问:这是盏什么灯呢?对有预习或生活经验丰富的学生则容易回答,不懂的同学也无关系,相反更容易集中注意力。老师板书课题后再设疑:现在,每个家庭都使用较先进的日光灯、各种美丽的吊灯,而为什么还要使用这盏清油灯呢?他利用清油灯干什么呢?这样,激发了学生兴趣,把学生带入学习的情境中,对当时社会背景的理解埋下了伏笔。

1.2在教学达标中激趣。一堂课中,学生的无意注意始终不能保持持久的,而长期的有意注意则显得很疲劳,尤其是面对字词的理解、重复的教学活动。因此,《教育学》强调在40分钟内根据具体情况于课前、课中、课后要交替地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从而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如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中理解"五光十色,异常美丽"这两个词时,单纯用语言描述始终不够形象易懂。我便这样引导:海水的颜色怎样?学生边讲老师边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平卧在黑板上画显示海水各种颜色,如何一块块一条条地交错着,然后小结――这样形成的效果就是"五光十色,异常美丽。"凭着直观,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再讨论海水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种颜色?学生兴趣盎然,迫不及待地边看书边思考。

2.利用绘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如《精彩的马戏》这课,为了让学生从整体中快速理解课文内容及重点,在初读了课文后提问:(1)课文写了哪些动物?(学生边回答老师边在黑板画各动物的图像)(2)学生带问题自读课文(A、它们各表演了什么节目?观众有什么反映?B、重点写了哪几项?)这样,直接把课文的主要内容、重点都显示出来了,从整体到部分,又回到整体。看看这板画,学生就好像看了一场精彩的马戏,旋转的舞台、动物们的绝技表演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形象直观地把学生带入了情境,从而自然深刻地理清了课文的脉络。

3.利用绘画,引导学生感受意境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好的古诗犹如一幅绝妙的图画。教学中,指导学生在弄懂诗句大意后,再充分发挥想象力描绘诗中所展示的画面。如在讲杜甫的《绝句》一诗时,借助简笔画,让学生弄清诗人住的草堂的位置。通过学生绘画,教师指导,帮助学生形象地领悟"窗含西岭千秋雪"的含义,用得既传神又耐人寻味,给人以窗外景物尽收眼底之感,有的同学还把整首诗所描写的画面都用水粉画了下来,窗户外柳枝吐翠,柳条飘舞,两只黄鹂在柳枝间追逐嬉闹,唱着悦耳的歌;天空中,一行白鹭在自由地飞翔,好像要与青天相接的样子。透过窗户,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外江面上停泊着即将驶往东吴的客船。鸣叫的黄鹂,飞翔的白鹭,高山的积雪,待发的船只,构成一幅完美的图画。"黄、翠、青、白"学生通过自己稚嫩的小手描绘出了明丽的色彩。一边欣赏学生的绘画,一边吟诗,不仅使我们感受到杜甫草堂周围多姿多彩、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观。同时,也对诗人描绘的优美意境而陶醉,更激发了学生吟诵诗圣其他诗歌的兴趣和愿望。

4.利用绘画,加强教育的形象性,突出重点,攻破难点

学生对视觉艺术形象很敏感,教师把重点简练画出来,比写一行板书更有效果,把抽象的道理化为简明的图像,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如《三只白鹤》是一则寓言故事,寓言的结尾留下一个悬念--哪只白鹤能找到埋在地里的大鱼?正确回答这个问题并说出理由,是这篇文章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如何突破呢?我利用了绘画解决。

提问:(1)三只白鹤埋鱼后,各用什么方法记住埋鱼的地方?(2)结合填空题进行板画。A、( )太阳从东边升起。( )太阳在我们头顶。傍晚,太阳从( )落下。B、风伯伯一吹,天上的( )飘呀飘,一直飘向远方。C、那棵树种在( ),天天和小河在一起。

5.利用绘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生想象力丰富,能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有助于理解巩固课文和创作。在达标测评中,我常常让学生有画画的机会,这不仅改变了训练形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如《画风》一课。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呢?学生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结果他们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孩子们敢想敢做、互相协作、互相学习的精神,想出更多画风的办法。于是,我让孩子们以四人小组来共同画风。不一会儿,在小组队员的合作下,一幅幅奇思异想的五彩画描绘出来了。飘动的红旗,放飞的风筝,斜斜的雨丝,飞舞的落叶,飘起的床单,吹落的帽子,空中飘飞的塑料袋,弯腰的麦穗。是风,风吹动了这一切。孩子们通过思考,通过画与风有关的事物来表现风,真是太棒了。

6.利用绘画,帮助学生深刻地巩固课文内容

《蜜蜂引路》一课,通过列宁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浓墨落于列宁是怎样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以此来教育学生细心观察周围事物,学会认真思考,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因此,熟悉和感受列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图,对于学生理解课文很重要。我先布置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在脑子里画画,基本弄清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养蜂人的小房子在什么位置。然后让学生去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并提醒学生绘图的重点是准确地再现课文对四周地方的描绘,让所有学生都动笔来画。画完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大家对照课文,指出不足,进行修改。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作业完成得非常仔细,将每一处细小的差错都找了出来。通过讨论、修改,我们不难看出学生为了画好路线图,都在反复阅读课文,而当这幅图准确地再现在学生眼前时,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总之,经过多年来的实践我体会到绘画在语文目标教学中实在起着激趣、解难、画龙点睛等重要作用。虽然自己的绘画技术并不那么高,但达到了教学的要求。要画精彩的画,单要靠课前的充分准备还不够,还要把握课文内容,设计画面形象,练习绘画技巧等,这也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