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孙桂芝诊疗肺癌经验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名医经验;孙桂芝;肺癌
中图分类号:R27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02-0094-02
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以较快速度上升,我国卫生部《2006年中国“吸烟与健康”报告》显示,我国肺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已居各种恶性肿瘤之首,其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年龄主要在40~70岁之间,虽然随着影像学技术与临床诊疗技术的进步,医院收治的可根治切除的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25%~30%,但总的肺癌5年生存率还不到10%[1]。
孙桂芝教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著名中西医结合肿瘤学家、博士及博士后导师、国家级名老中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导师,潜心研习和临床实践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40余年,学术底蕴丰厚,经验宏富,疗效卓著。笔者有幸随师侍诊,略有所得,现简介其诊疗肺癌经验点滴如下。
1 重视中西结合
因肺癌早期没有特异性症状、体征,且一部分患者尽管有轻微的症状,但未予重视或因各种原因延误了治疗,因此绝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肺癌晚期,失去外科手术指征;而术后、放化疗后患者体质总体呈下降趋势,免疫力减弱,抵抗力降低,肿瘤易出现复发、转移。孙师认为,早发现、早诊断,并尽快采用中西医诊疗措施综合治疗,可积极控制肿瘤病灶,同时又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及对肿瘤的抑制力,是提高肺癌5年生存率的关键。在西医手术、放化疗和靶向治疗等基础上,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对患者进行全身调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症状、减轻毒副反应、增强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期。
2 病因首在烟毒
孙师认为,烟毒损伤是肺癌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因长期反复遭受烟毒熏蒸,肺气失于清肃,痰浊内生,引动肺气上逆而作咳,久之则肺气虚耗,动则气短,气机推动无力,津液内停而生痰浊,血液淤滞则化为瘀血,痰瘀互阻于肺内,肺失宣肃,气机壅塞,久之郁滞而化火,缓缓蕴生癌毒而致病。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肺癌死亡患者中87%是由吸烟(包括被动吸烟)而引起[1]。
3 病机详辨虚实
3.1 虚属气阴不足
因肺居胸中,在诸脏腑中的解剖位置最高,故古有“华盖”之称;无论是从脏腑辨证或三焦辨证的角度来看,肺的位置都在至上之处,且其形态多孔窍,通过鼻、咽喉与天气相沟通,故将五脏六腑或三焦看作是一个整体时,肺也可以视为“(五脏或
三焦之)苗窍”,借呼吸之气沟通天与人,是人与天沟通气机之所。且呼吸之气以脾胃为枢纽,“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难经・四难》),故又有“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的说法(《类证治裁》),亦即呼吸之气“以肺为用,以肾为根,以脾胃为升降之枢纽”,因此,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窒碍,都会影响呼吸之气的流畅;而肺、脾、肾分居上、中、下焦,从“肾火温脾土,脾土生肺金”的相互关系来看,肺气须以脾气为依托,脾气又须以肾气温煦之,故肺、脾、肾三脏之气易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加之肺为“华盖”,为五脏之巅,三焦之苗窍,真气出于命门而灌注于肺,日常尚须维持言语、哭、笑等表达功能,肺气之易于耗散亦不难知,而其固摄亦难;加之《素问・经脉别论篇》明确指出“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说明“脾气散精”入肺后,经肺气布散于周身,而“阴津”之禀性趋于下,易归肝肾而藏之,却较难充沛上输肺脏以濡润,故从脏象学及病理特点来说,肺脏较其他脏器易出现气阴两亏之证。孙师认为,肺癌患者病机之“虚”,亦以气阴两亏较为多见,故常以百合固金汤或麦味地黄丸、参芪地黄汤等化裁治之,益气养阴以固根本。
3.2 实在邪毒为害
孙师认为,由于呼吸之气以肺为用,呼吸之间,肺窍开闭,是故肺脏最易直接遭受各种自口鼻而入的邪气之侵袭;邪气客著于肺,则引动肺气伐之,肺气上逆以祛邪,则易出现反复咳喘而损耗肺气。因此,烟毒、空气污染、环境粉尘、油烟等均可自口鼻入肺而为害。另外,肺窍中空,本当容受呼吸之气以升降出入,但肺气亏损之后,邪气盘踞之,一则使气道不利而引起呼吸困难,二则易引致痰饮水湿浸渍,三则气机受损而易于遏郁化热而生毒。《难经・五十六难》云:“肺之积,名曰息贲……久不已,令人洒淅寒热,喘咳,发肺壅。”其“肺壅”即肺痈也;《外科证治全书》云:“息贲,肺之积也,气逆背痛,因肺虚痰热壅结所致。”基于此,孙师常用《千金》苇茎汤化裁,认为其可通络解毒、除壅排脓,又有生津润燥、健脾除湿之功,祛邪而不伤气阴,健脾生津而不碍祛邪。如患者秋季发病,则根据“天人相应”理论,肺气与秋燥相应,易于损伤肺津,出现干咳少痰、鼻干咽燥诸证,宜清燥救肺汤主之,加强润肺生津之功。
此外,孙师认为,肺与心并居于上焦,肺气通于天,而心阳则如一轮红日,设若心阳充沛,则肺气得其温煦,肺内阴霾尽散。如心阳不振或心阳亏虚,则肺内阴霾凝聚,痰湿互结,时时可出现咳喘、憋闷、气短之症,应予瓜蒌薤白半夏汤化裁治之,以通心阳、除痰湿;如湿浊困顿,胸闷不舒、脘痞纳差者,则宜三仁汤宽胸除湿。
4 汇通中西医理
4.1 鳞癌多似肿疡
从病理学角度来看,肺鳞状细胞癌是由支气管上皮衍化而来,多发生在较大的支气管(相应“多气而少血”的部位),以中央型肺癌多见,尤其是40岁以上严重吸烟的男性患者,病变早期局限于支气管黏膜,由于黏膜逐渐被肿瘤侵蚀而变硬变脆,毛细血管易发生破裂,患者常出现干咳和痰中带血,类似中医燥热伤阴、血腐肉败、迫血妄行的病理改变,但病变尚主要在于“气分”;鳞状细胞癌易向腔内生长,支气管镜下多呈菜花样或状,瘤体血运较差,表面多呈灰白色,并常伴有坏死和脓痂附着,呈隆起性溃疡,形态颇似古籍所云“翻花疮”[2-3];瘤体长大而阻塞管腔时,时常引起支气管狭窄,轻则可见局限性肺气肿、阻塞性肺炎,重则伴有肺不张,其状又颇类似于《难经・五十六难》“肺之积……久不已,令人洒淅寒热,喘咳,发肺壅”者;癌灶中心组织易变性、坏死、脱落,形成空洞或癌性肺脓肿,亦似中医所云“脓疡”。因此,从中医角度看其病理特点,是以气分热毒炽盛为主,往往发生脉络瘀阻,气血失荣,瘀郁化热,热极生毒,腐血败肉而生“肿疡”。因此,临证可仿“肺痈”辨证,予《千金》苇茎汤类方剂清热解毒、除壅排脓(常去桃仁以防动血);燥咳带血者则可用清燥救肺汤,再配以露蜂房、金荞麦、三七、蒲黄炭等抗癌解毒、活血止血、祛腐生肌,僵蚕、鼠妇、九香虫及炮穿山甲、鳖甲等通络拔毒、软坚散结。
4.2 腺癌多属阴虚血热
肺腺癌在女性患者中发病率较高,多起源于较小的支气管,属毛细血管网分布较为丰富、相应“少气而多血”之部位,病变常为黏膜上分泌黏液的上皮细胞,具有腺样分化和黏液分泌的特点[4],倾向于管外生长,但也循肺泡壁蔓延,常在肺的边缘部形成直径约2~4 cm的球形肿块,多靠近胸膜,支气管镜下一般不易见到肿物,若能看到肿物,则多呈息肉样或桑椹样,瘤体血运供应丰富,表面多呈绛红色,比之于“舌诊”的“红绛舌”多属血热伤阴类病证,则腺癌局部呈“绛红色”亦可认为属血热阴伤之病证;由于病灶部位含有较多毛细管网,活检或刷检时易出血[2-3],早期即易出现血道转移,依此推知,由于证属阴虚血热,故癌毒易于随血液四处流注而转移。因此,孙师指出,从中医角度看其病理特点,腺癌以阴虚血热为主,可伴有痰浊凝结,相应可用百合固金汤、麦味地黄丸或知柏地黄丸等合三甲汤(鳖甲、龟甲、炮穿山甲)滋阴清热、凉血解毒、软坚散结。
4.3 小细胞肺癌需固本防变
小细胞肺癌属于未分化癌,病理类型包括燕麦细胞型、中间细胞型和复合燕麦细胞型,恶性程度较高,生物学行为恶劣,预后凶险,如不治疗,患者可在自诊断日起的2~4个月内死亡[5]。支气管镜下常表现为支气管黏膜凹凸不平,表面污浊,组织脆,触之易出血[2],故亦属热毒壅盛、腐血败肉、迫血妄行之列。但孙师指出,放射线对小细胞癌有较强的杀伤作用,化疗也有高反应性,故小细胞肺癌应在身体允许的条件下积极进行放化疗以控制病情,同时予以中医针对放化疗期间出现的恶心呕吐、纳差等消化道症状,以及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等毒副反应,加以适当调理,如理气和胃、健脾益肾、益气养血、填精生髓,增强抵抗力和耐受力。放化疗完成后,则应继续予以益气养阴、扶正祛邪,防止其复发、转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统计数字表明,该院253例完成综合治疗的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局限期中位生存期为27个月,广泛期中位生存期为15个月;局限期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8.3%、40.2%、31.2%,广泛期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2.9%、22.0%、8.8%[5]。因此,孙师认为,尽管小细胞肺癌对放、化疗较为敏感,西医近期疗效较好,但不能由此而忽视后期的中药调理,对小细胞肺癌的复发、转移可起到“固本防变”之作用,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此外,60%~80%的小细胞肺癌患者在初诊时即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哽噎、呛咳、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霍纳综合征等伴随症[5]或出现脑转移、骨转移,亦须随证予以木蝴蝶、蝉蜕、北豆根等宣肺开窍、利咽解毒,桔梗、款冬花、杏仁等理气止咳,猪苓、茯苓等利水消肿,鸡血藤、防风等活血通络、祛风止痛,杞菊地黄汤、天麻钩藤饮、半夏白术天麻汤等熄风定眩,补骨脂、骨碎补、鹿衔草等补肾壮骨。
孙师的上述思想,以往曾被认为属于“辨病”,但实际上仍是“辨证”,因为在支气管镜下和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形态、病理学特征亦可以看作中医“望诊”的延伸,就像传统的舌诊一样,可以通过“望”肿瘤局部的形态、色泽、润燥等特征来进行辨证分析、得出较为客观的结论。当然,局部的特征通常需要在整体辨证的基础上加以综合判断、灵活取舍,通常临床所见的热毒炽盛证与阴虚血热证之间亦可相互转换,因此,不可固守一方一法之束缚,总以临床证候特征结合肿瘤自身特点为考虑,综合处方。这种“不泥古,不薄今”的方法,给予我们启迪,值得继承和发扬。
5 结语
总之,孙师以人为本,以病为标,即以“二本学说”[6]为原则,在辨病、辨证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疾病自身的特点,综合运用经方、时方及自身临床40余年总结的经验方等相互配合来进行调理,以加强治疗的针对性,可充分提高患者远期疗效。
参考文献:
[1] 《丹东医药》编辑部.2006年中国“吸烟与健康”报告(节选)[J].丹东医药,2006,20(3):54-55.
[2] 陈同兰,汤华战.肺鳞癌和未分化小细胞癌纤支镜检查形态特征[J].中国内镜杂志,1998,4(1):49-50.
[3] 李秀环,李秀凤,王丽洁.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肺癌的诊断价值[J].内镜,1994,11(2):87-88.
[4] 胡陆林,陈镆铘.原发性肺腺癌的粘液组织化学研究[J].癌症,2000, 19(2):134-136.
[5] 罗斗强,吴宁.小细胞肺癌的影像学检查[J].中国医刊,2008,4(12):18-19.
[6] 何立丽,孙桂芝.孙桂芝关于恶性肿瘤病因病机的“二本”学说[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1):88-89.
(收稿日期:2012-05-08)
(修回日期:2012-07-13,编辑:梅智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