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互动媒体艺术对信息接收方式的改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互动媒体艺术对信息接收方式的改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互动媒体艺术是集互动技术和媒体手段于一身的艺术门类,与传统艺术呈现方式所不同的是,互动媒体艺术使得人们对信息接收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由传统单向的、被动的接收信息变为双向的、互为因果的、主动的信息传递和信息返馈。

关键词:互动技术;信息接收;新媒体艺术

引言

互动媒体艺术作为新媒体艺术的一支分流,是指具有同外界进行信息交流能力,具有互动特征,并且以各类媒体为依托呈现出来的艺术作品。这个名词在数字化愈发深入的今天被高频率的使用。它有别于其他信息传播方式和传统艺术表达方式的最大特性,就是通过技术手段改变了自身与受众之间发生信息的关系,双向互相传递取代了单向的“主动”传播与“被动”接收,即受众可以自由灵活的对作品传达的信息进行反馈,作品在向受众传达信息的同时也在接收受众发出的信息,甚至,受众的反馈信息直接参与到作品的“再创作”活动,改变了原创者的“初衷”。并且,由于参与对象、信息接收的“个性”不同,作品会呈现不同的面貌。

今天,互联网的发展、博物馆互动设施的运用、互动艺术作品大量的出现、网络游戏的普及等等,潜移默化中,人们的信息接收方式已经被改变,所谓的“受众”在一个特定的时空范围内,获得了自由的、主观的处置权和话语权,能将自己的主观愿望“授予”其他个体(客体),而完成自己的主观意图。艺术作品由创作者单方面垄断、控制的局面被打破,艺术创作过程加入了受众的信息,艺术从“艺术家的神秘权利”中解放“来到人间”,化解了艺术与生活的隔阂,不仅深刻的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方式,也扩展了艺术本身的发展空间。

一、选择、信息的主动性增强

网络时代到来之前,电视、广播、报纸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但是这三种载体所携带的信息对人来说是被动式的,人们对于信息单向流通的厌烦让电话最终取代了电报,同样,网络的普及对于传统的信息传播媒体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使用网络电视收看电视节目,而不是同往日一样守着电视机寸步不离,不论是否对广告有着极度的不满,正是由于这种在选择节目时的主动性和自由性以及没有大段广告插播的妨碍,满足了人们快节奏的生活需求。

正是互联网的诞生及其发展壮大,使得社会生活同步的深刻的被进行着改造,不仅重新塑造了信息传播平台,也改变了传播者和受众,而更加深层次的变革发生在web2.0即互动技术的到来之后。博客、播客、RSS、SNS、Twitter等在web2.0之后相继诞生,成为门户网站之外人们和寻找信息的新通道。同时也就意味着,人们接收信息和信息的习惯被改变,只要愿意,任何人都可以掌握话语权,信息。“受众”这一概念甚至不再受用,因为“传统媒体提供的是舞台,在这些舞台上活跃的是精英,其他人则被称为受众。而新媒体提供的主要是平台,平台上的内容基本上要由使用者自己提供。无门槛、参与、互动、平等、自由、创作、分享等,是新媒体传播的核心特征。”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杨伯溆教授这样认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后台操作的彻底弃权,相对来说,控制仍然存在,网络的设计者们依然是制定规则的操作者,只是拓展了受众参与的空间,让我们生活的时代成为了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世界,给与了我们更多的权利去主动言说而不仅仅是等待。

二、通过信息反馈对作品进行再造

随着人们对选择信息的主动性增强,信息的便捷性提升,让人们能够实现自我满足的互联网在许多方面逐渐代替了传统媒体的作用。举例来说,近年来炒的沸沸扬扬的媒体转型就是最有力的证明。作为拥有能动意识的人类,往往有着对信息进行反馈的强烈意识,并且需要自己的声音被其他人所认同或者与他人进行碰撞。那么传统的纸质报刊在无法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的时候就必然面临着转型,今天,许多报社纷纷转向开辟网络版,就是因为人们对信息进行主动反馈的意识已经被彻底激发出来,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仅仅是接收信息这么简单了。

虽然,作为新兴的艺术门类,互动艺术作品在各类展览中大量出现,但她依然保留着“艺术高于生活,更来源于生活”的特性。“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代表艺术家杜尚的著名观点是“人人都是艺术家”,朱青生先生说“没有人是艺术家,没有人不是艺术家。”艺术被视为“精英文化”的局面在现代似乎正在被打破,长期存在的传统艺术局限于某一些人,某一些创作方式,某一些欣赏方式使得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们似乎对独自掌控作品感到不满足,他们倾向于让观赏作品的人也拥有一部分权利来完成一部作品,让更多的人拥有话语权和行使权来决定作品的最终形态,这也使得观众的行为成为作品的组成部分。这个时候,互动媒体艺术就应运而生了。艺术家们将互动技术运用于作品中,“它并没有固定的媒体形式,与以往的艺术门类最大的不同在于互动作品中,创作者、作品和受众的新的关系,或者说,互动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上的不同在于作品与外界有信息传递,并且会因为信息传递而作出相应的改变。”

例如,在互动作品《充满记忆的口袋》中,参与者拿出一件自己的物品放到扫描仪上进行扫描,然后通过点击触摸屏,将这个物品的特征在电子问卷中描述出来。所有这些物品的信息都会被记录下来,保存在电脑里,并且按照关键词的相似度归类。这些被分类的物品图片和描述文字会被投影仪投射到展场的屏幕上。参与者在任何地方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线查询这些物品的信息,并添加注释和其他信息。这样,原本在展览开始时空空如也的数据库随着时间的推进,通过与参与者的互动,系统不断地自我组织秩序,形成一个关于参与者记忆的数据库。同样,OritZuckerman和Sajid Sadi合作的作品《聚光灯》也是通过与参与者的互动不断充实作品内容,它是一组由16个显示器播放肖像影像构成的网络,这些肖像之间通过互相的张望来进行交流。参与者可以通过触摸任意一副肖像来改变集体注意力的焦点,因为无论参与者点击哪一幅肖像,其余15幅肖像会自动地把注意力集中到被选择的肖像上,而被选中的肖像则会产生各不相同的表情和情绪,或喜或愁,或漠然或兴奋。通过这16个肖像构成了一个社会网络,而参与者的互动则改变、影响了这个相互关联的网络,从而暂时成为这个网络的第17个成员。

优秀的互动作品有一个明显的共性就是:它们始终是运动着的,甚至包含着许多的不确定因素。这就是传统艺术作品所不能比拟的,艺术不仅仅是为了让人们享受视觉美感的,而传统艺术的静态作品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为观者所提供正是将信息从人的视觉上强加的,作者的创作意图、创作过程完全由他本人掌控,且不被更改。而互动媒体艺术作品是运动的,一部作品的创作是由参与者主动协助完成或者进行二次创作。信息的双向流通使作品不断的同外界进行交换,就像呼吸,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与意义。

结语

科技的进步让固定的、静态的信息连根拔起,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互动技术传递信息的方式给了人们全新的体验,互动媒体艺术渗透在生活的各个领域,其生命力可见一斑,它前所未有的将艺术与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使艺术真正的走进生活,让传统艺术不再笼罩在高高在上的神秘光圈之中,来到了寻常百姓家,它所影响、改变的人的行为方式是广泛且深远的,信息接收方式的改变只是它影响范围的冰山一角,在以后更多的研究中,还会有更多的可能性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