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青山魂(节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青山魂(节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今人・今作

青山魂(节选

去年秋杪,我有皖南之行,半月时间,足迹遍于当涂、宣城、秋浦、泽县一带。这里恰好是李白晚年活动的中心。此行为我深入探究这位大诗人的奥蕴提供了一个开阔的视野、理想的角度。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其先祖于隋朝末年被流放到西域。李白出生在中亚的碎叶城(唐时在安西都护府辖区内),五岁前后随父亲内迁至绵州彰明县青莲乡。这种丰富的阅历,为他形成创造性思维奠定了有利的基础,而盛唐时期繁荣、安定的社会环境,又使他有条件接受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

李白学习的范围十分广泛,“十岁观百家” ,“十五观奇书”,从小便树立了建功立业、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理想。他常常自比于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管仲、乐毅、张良、诸葛亮、谢安,志在“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 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他二十五岁那年,怀抱“四方之志”,出蜀远游,开启了后来三十几年的漂泊生涯。先后曾寓居湖广的安陆、山东的任城,漫游了祖国中、东部的许多地方,结交各方面人士,向一些地方官员锐身自荐。尔后,又移家皖南,并终老于此,前后住了六年时间。

天宝元年春天,李白从东鲁南下来到皖南的南陵,秋天离开这里奉诏赴京。这是首次人皖。天宝六年,也就是在长安遭受挫折、被迫出京三年之后,又经由扬州、金陵溯江而上,畅游皖南的当涂。又过了六年,李白第三次前来,在近三年的时间里,足迹遍及皖南各县。李白第四次流寓皖南,是在生命的最后两年,夜郎流放遇赦之后,他再次来到宣城、泾县,最后投靠族叔李阳冰,定居于当涂,并选择“谢家青山”作为埋骨之地。

皖南一带绮丽的风光、朴厚的民情,润滋与抚慰了他的充满动荡、溢满忧愤、布满坎坷的失意生涯。诗人同这里的山山水水结下了深厚的情缘,而原本就雄奇秀丽的皖南山水,一经诗人大笔淋漓的点染,更凸现了它的壮美无俦的神采,成为神州大地最具人文价值的区域之一。

那些天,我一直沉酣在一种幻觉里:山程水驿,雨夜霜晨,每时每地,都仿佛感到诗人李白伴随于前后左右,而且不时地发出动人的歌吟。当我站在宣城陵阳山谢公楼的遗址上,面对着晚秋的江城画色,“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谪仙名句,油然浮荡在耳际。而当驻足采石矶头,沉浸在横江雪浪的壮观里,“惊波一起三山懂”,“涛似连山喷雪来”的隽永,又使我同诗人一样跃动着猛撞心扉的惊喜,获得一种甘美无比的艺术享受。

碧山,坐落在皖南黔县的西北面,它北连盂山,南对霭峰,风景十分幽美。《徽州府志》记载,此地有十里桃花,春时与绿树交映,秀色宜人。虽然我来时已是黄页飘飞,秋光朝眼,但从李白《山中问答》诗中仍能领略它的浓春逸趣。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诗人眼中碧山,充满了清幽、纯净之美,是名利场、是非窝的“人间”所无可比拟的。短短二十八个字,寓沉重于闲适,寄托了诗人愤世嫉俗的万千感慨。明代诗人李东阳说它“淡而愈浓,近而愈远”,其旨趣“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

在这里,我也效仿诗仙以恬淡、虚空的心境,对碧山作一番美的观照,沉浸在美学家所说的“静照”境界里:“空诸一切,心无挂碍,和世务暂时绝缘。这时一点觉心,静观万象,万象如在镜中,呈现着它们各自的充实的、内在的、自由的生命”,“在静默里吐露光辉”(宗白华《美学散步》)。

我忘情地踏着晚秋的黄叶,倘佯于五松山下、天柱峰前,漫步在桃潭、秋浦之间,寻几分天籁,握一把苍凉,在疑幻疑真的朦胧意象里,借助那一涨澄碧和万壑松吟来濯心、洗耳。一时间,仿佛冲破了时空的限界,纵身千载之上,同诗人一道亲灸那“扫石待归月”,“倚树听流泉”的幽情雅趣。

(选自王充闾《寂寞濠粱》,辽宁教育出版社)

【作者简介】

王充闾,著名散文家,辽宁省作协主席。著有《沧桑无语》《淡写流年》等散文集,曾获鲁迅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