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海岸带区域产业布局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海岸带区域产业布局评价指标体系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针对海岸带区域独特的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特点,设计出产业布局评价指标体系;将该指标体系运用到对上海市海岸带区域6个区县的实证分析上,得出客观评价:浦东新区产业布局合理化程度最高,接下来依次是宝山、南汇、奉贤、金山和崇明。这一结果与上海市的实际情况基本吻合,从而验证了该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

关键词:海岸带;产业布局;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6260(2009)06-0020-06

产业布局是产业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特定的地域空间里,产业在实现着自身的生命运动。产业的发展对空间有选择性,只有当某一产业对空间的特殊要求与特定空间所提供的软硬环境相结合时,产业布局才达到最理想的状态。

产业布局学的研究使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来评价产业的最优区位,指标评价方法应运而生。由于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和技术条件,加上海岸带区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环境(如土地、港口、渔业、能源和旅游资源等)造就的不同于内陆的文化风俗、观念意识和行为特征,也给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独特的区位条件。海岸带区域又具备着环境的脆弱敏感性,拥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复杂生态系统, 以及高生物生产力和高生态服务功能的生命支持系统,对维护生态平衡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区域内合理有效的产业布局不仅能够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使用,发挥比较优势,优化资源配置,更能保护生态环境并且加快经济发展。因此研究海岸带区域产业布局的评价指标体系, 将有利于按地域分工规律合理配置生产力, 发挥海岸带区域的地域资源优势,促进海岸带区域之间、海岸带区域与内陆之间的协作与联合。

一、产业布局评价指标体系发展概述

产业布局学的研究经历了从古典的区位理论到成本学派、市场学派再到成本―市场学派的发展过程。相应的指标的选择也在不断发展。

德国学者韦伯引入了原料指数,从最低运费角度解决了如何在原料地、燃料地、消费区之间选择最优区位的问题。成本学派的艾萨德从运输的角度建立了一个不同于韦伯的线性模型的区位多边形模型,根据运输成本函数,推导出线状布局、区位多边形、顶点或多边形内布局的条件。市场学派在研究中充分考虑市场因素。费特尔根据空间相互作用的原理,利用万有引力公式评价两地之间的联系。成本―市场学派注重的是综合分析。俄林从原料分布、市场区、运输能力等因素方面进行了实证分析。

可以看出,产业布局指标体系的设计,从仅仅针对单个企业的微观布局选择,到涉及市场区的市场学派,再到成本―市场学派建立了一般均衡的指标体系,不仅研究单个企业布局,还探讨了区域和总体的产业布局。

二、文献回顾

国外在产业布局评价指标的研究中,产业集聚状况的评价方面,基尼系数和区位商指标得到广泛应用,Fedderke等(2009)、Guimaraes等(2009)分别用这两个指标评价非洲和美国的产业集聚情况。同时,指向依赖型指标仍被广泛使用,Alemagi(2007)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设计废弃排放、在开采过程中产生的肥料以及燃烧中产生的废弃等指标,分析石油产业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进而评价喀麦隆的石油产业分布状况。偏离份额分析法也被用于探究区域经济增长的来源,如:Timmer等(2000)运用偏离份额分析的方法分析亚洲不同的地区特定的部门经济增长的来源;Esteban(2000)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研究欧洲产业布局的集中和产业整合,得出欧洲生产能力的提高主要来源于部门布局的合理性而不是布局的差异性。

比较优势和集中度分析是国内产业布局评价的重要方面。程宏伟等(2008)利用区位商评价比较优势,基尼系数及由它演变而来的空间基尼系数是研究集中度的重要指标,韩增林等(2003)、张同升等(2005)利用改进的区位基尼系数分析各个产业的空间集聚和不平衡性。除了基尼系数,CRn指数、H指数、EllisonGlaeser指数等指标也被广泛地应用于产业布局的分析。胡健等(2007)利用以上指数研究了天然气产业的产业集聚程度。

偏离―份额分析法在产业布局的评价上取得一定成果。陈少晖等(2008)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判别经济增长动力。路文杰等(2008)、谭克等(2003)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法评价产业竞争力,进而对优化产业布局提供依据。程玉鸿等(2007)则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来筛选主导产业。

除此之外,复合的指标体系也得到广泛应用。在评价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不同地区的综合指标值,也可以在指标的基础上运用模型对不同地区产业布局进行综合评价。陈泽鹏(2007)、梁隆斌等(2008)采取打分和AHP方法对指标确定权重。WeaverThomas模型也被运用到指标的分析中:江世银(2005)、于谨凯等(2008)选取一定数量的指标,带入WeaverThomas模型,得出各产业的综合评价值,分别判断了区域战略结构和海洋产业结构的布局是否合理。

总的来说,目前的评价指标体系一方面指标的设计不够全面,不能充分反映产业布局的全貌,另一方面对于软性指标缺乏量化的方法。此外,还没有专门针对海岸带区域的产业布局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海岸带区域在我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还拥有独特的社会和资源环境特点,但是我国海岸带的经济发展相对于世界发达国家仍有差距,在资源的利用以及环境保护上仍有改进的空间。

作为一个评价指标体系,它所选择的指标需要反映出评价目标的经济特点和评价要求。针对不同目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其指标采集、适用范围、对象、评价方法等方面会有很大区别。目前尚无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海岸带产业布局评价指标体系,如果采取其他区域的指标体系来评价海岸带区域,就会失去其区域性所蕴含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建立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专门针对海岸带区域产业布局的指标体系,对于优化海岸带产业布局有着重要意义。

三、海岸带区域产业布局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海岸带所具有的丰富的资源储备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作用显著。海岸带资源不仅可以服务于商业、休闲娱乐等活动以及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同时还具有废弃物的倾倒、保护区、军事战备区等多种用途和功能。海岸带资源的这种多用途性、多功能性,导致各利益主体对资源的竞争性开发利用,进而引致了一系列环境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规划产业的布局和发展,而海岸带区域产业布局评价指标体系是帮助我们了解海岸带布局现状的重要手段。

(一)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本文提出基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海岸带产业布局评价指标体系。要针对海岸带区域的产业布局,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做出综合评价,需要从众多的经济指标中选择出一系列主要指标。在指标体系的设计中,要遵循以下原则:(1)可比性原则。在数量或质量上具有可比性。(2)针对性原则。能针对海岸带产业的自身特点,准确、全面地反映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水平。(3)独立性原则。各指标应彼此独立,避免相同或含义相近的变量重复出现。(4)典型性原则。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易于描述和说明问题。(5)可采集性原则。要考虑指标的量化及数据取得的难易程度和可靠性,要求指标数据易获取,可计算,统计口径一致,数据来源可靠。

(二)海岸带产业布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选择了经济发展指标、社会进步指标和资源与环境指标。即该指标体系由经济发展指标、社会进步指标、资源与环境指标三个一级指标构成。另外还有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详见下文。

1.经济发展指标体系构建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海岸带产业布局要考虑到生态平衡的要求,就要使产业不过于集中,否则会超过资源的承载能力,使基础设施超负荷运行,导致一系列社会和环境问题。当然,也不能过于分散,要使相关产业布局合理化,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对社会和自然资源实现合理利用。在经济发展指标的设计中,要全面衡量经济运行的各个方面,经济发展指标的设计,包括了总量指标、产业结构指标、产业发展基础等二级指标,同时,针对海岸带经济的特点,加入了海岸带资源贡献指标。经济发展指标具体包括:

经济总量指标:人均GDP(万元/人);人均可支配收入(万元/人);地方财政收入(万元);工业总产值(万元);进出口总额(万元)。

产业结构指标:三次产业产值占GDP比重(第一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分别占GDP的比重,%);霍夫曼系数,反映了区域经济工业化进程;聚集度指标,主要采用CRn和HHI系数来评价;产业基尼系数,反映各产业产值平均分配程度;塞尔系数,反映区域间经济发展差异。其中三次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和霍夫曼系数反映的是产业结构的高级度。此外,产业布局效果的评价也是产业布局评价的重要方面。CRn和HHI系数用来评价产业集中度,而产业基尼系数和赛尔系数用于评价产业的空间均衡度。

海岸带资源贡献指标:海岸带土地资源相关产业产值占GDP比重(%);港口资源相关产业产值占GDP比重(%);海洋渔业产值占GDP比重(%);海洋能源行业产值占GDP比重(%);滨海旅游业产值占GDP比重(%)。

发展基础: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万元/人);人均基础设施投资(万元/人);接受高等教育者比重(%)。这三个指标从发展所需的固定资产投入、公共基础设施和劳动力三个方面评价区域产业的发展潜力。

2.社会进步指标体系构建

考虑到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要想对产业进行合理布局,就必须要考虑到社会因素。一方面,社会因素中的主体――人,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不仅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他们的素质对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合理的产业布局能够促进社会进步,应该是考虑到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可持续发展。社会进步指标体系选取社会结构、人口素质、社会福利和社会发展四个二级指标。具体内容如下:

社会结构:第三产业劳动者占社会劳动者比重(%),是反映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一项重要指标;非农业劳动者占社会劳动者比重(%),反映城乡结构和城市化程度;就业率(%),反映就业结构;基尼系数,反映社会公平程度。

人口素质:平均预期寿命(岁);社会劳动者人均受教育年限(年);每万名社会劳动者拥有科技人员数(人);人均教育经费(元/人)。

社会福利:住房总面积(m2);人均道路面积(km2/人);人均道路长度(km/人)。以上三个指标反映居民的生活水平。社会保障率(%);人均社会保障金(元/人);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占财政收入比重(%)。以上三个指标反映社会福利状况。

社会发展:人均收入增长率(%);社会文教卫生事业费增长率(%);恩格尔系数,反映社会公平。

3.资源与环境指标体系构建

由于海洋和陆域的环境条件截然不同,海岸带地区相应地形成了一套兼有海陆特点的生态系统――海陆复合生态系统,使得海岸带地区的生态环境更加脆弱。资源与环境指标考虑到海岸带区域的特点,在资源方面选取海洋资源作为考察目标;在环境指标方面,用污染的排放强度来反映环境状态,用处理率等来反映人们对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反应和措施。另外还加入资源转换指标,反映能源的使用效率。

资源评价:海岸线系数(单位面积的海岸线长度,km/km2);人工海岸线系数(单位面积的人工海岸线长度,km/km2);可以用海岸线长度(km);滩涂总面积(km2);海域总面积(km2);沿海各类土地利用百分比(%)(农业用地、滩涂、水域、城乡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特殊用地);潮间带土地面积(km2);潮间带土地开发利用率(%);渔业资源总量(kt);沿海水面总面积(km2);沿海水面利用率(%);海滨矿砂储量(万t);滨海景区和公园面积(km2);潮汐能装机容量(108kw);年发电量(108kw•h);沿海风能密度及年有效时数(h)。资源评价指标的设计,评价了海岸线资源、滩涂资源、土地资源、渔业资源、滨海矿砂资源、滨海公园资源以及风能资源和潮汐能资源。

环境状态:油污染面积(km2);工业污水排放量(t/d);固体废物量(t/a);水土流失率(t/a);海岸侵蚀速率(m/a);城镇绿化覆盖率(%)。

反应指标:环保与生态建设投资比率(%);工业废气净化处理率(%);城镇污水处理率(%)。

资源利用效率指标:海岸带土地资源单位面积产值(单位土地面积产值,万元/km2);海岸线经济密度(万元/km);海洋渔业单位资源产值(万元/t);单位面积旅游资源产值(万元/km2)。

四、海岸带区域产业布局评价实证分析:以上海海岸带五区一县为例

上海市是我国经济最为密集和发达的地区,其海岸带区县包括五区一县,即宝山区、浦东新区、南汇区、金山区、奉贤区和崇明县。上海市的中心城区具有很高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集中度很高,而各海岸带区县有着丰富的海岸带资源,经济集中度相对较低。合理规划海岸带区县的产业布局不仅有利于这六个区县的经济发展,对于上海创造新的经济增长极也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选取上海市作为实证分析的研究对象,并且针对数据的结构特点,选择灰色关联度模型作为分析工具来评价五区一县的产业布局状况。

(一)分析指标及模型结果

鉴于区县数据资料的限制,在指标选择方面选取上述指标体系中的:人均GDP(X1)、职工年平均工资(X2)、农民年人均纯收入(X3)、地方财政收入(X4)、工业总产值(X5)、经济密度(X6)、出口产品总额(X7)、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X8)、住房总面积(X9)、非农业人口比重(X10)、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X11)、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X12)、海岸线系数(X13)、城镇绿化覆盖率(X14)、环保支出比率(X15)这15项指标予以考察,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选取每个指标值的最大值,新建一个序列作为参考序列,对指标值进行标准化之后代入模型。设ξ=0.5为分辨系数,分别比较这六个地区与参考序列的关联度,最终输出结果见表2。

六个区域产业布局的合理度排序为:浦东>宝山>南汇>奉贤>金山>崇明。

(二)分析结果评价

1.浦东地区产业布局合理化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区县

浦东新区在建设伊始就借鉴了国内外的先进经验,使其经济发展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城区建设和规划也很好地服务了该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浦东新区的陆家嘴金融中心、外高桥保税区和金桥出口加工区等有力地推动了浦东经济的发展。合理的产业布局和规划带来了浦东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

2.其他四区一县的产业布局有着各自的定位

其他区县的产业布局各有侧重:宝山区作为上海的重要工业基地,造船和钢铁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工业园区的建设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而即将并入浦东新区的南汇区有着东方第一大港――洋山深水港,它的建设带动了南汇的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金山的滨海旅游休闲产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崇明岛则以生态经济为发展导向。总的来说,这五个区县虽然处于海岸带区域,但是对海岸带资源的开发和保护都有提升的空间。依托海岸带资源来优化产业布局将为这五个区县的经济创造新的增长点。

五、结语

为深入探究特定区域产业布局合理性的影响因素,本文通过构建海岸带区域产业布局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上海市海岸带区域五区一县的统计数据,借助于灰色关联度分析,对指标体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根据该指标体系对上海市海岸带区域产业布局合理性的评价与其实际情况基本吻合,从而验证了指标体系在海岸带区域的可行性。该指标体系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对于产业布局的评价问题做了一个定量的分析,对于进一步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陈少晖,廖添土. 2008. 福建省在泛珠三角区域中的产业地位与提升对策[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 100-105.

陈泽鹏. 2007. 广州服务业空间布局的实证研究[J]. 珠江经济(12): 37-44.

程宏伟,李想. 2008. 我国矿产资源产业区域差异分析[J]. 资源与产业(2): 54-59.

程玉鸿,许学强. 2007.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产业竞争力比较[J]. 经济地理(5): 418-422.

韩增林,王茂军,张学霞. 2003. 中国海洋产业发展的地区差距变动及空间集聚分析[J]. 地理研究(5):289-296.

胡健,焦兵. 2007. 中国西部地区石油天然气产业集聚水平测度的实证研究[J]. 统计与信息论坛(1): 19-23.

江世银. 2005. 区域战略性产业结构布局的模型建立和指标体系设计:兼论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战略性产业结构布局[J].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12): 72-77.

梁隆斌,伏润民. 2008.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视角[J]. 现代经济探讨(3): 64-68.

路文杰,刘常国. 2008. 基于SSM 的河北省主要工业产业竞争力分析[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7): 550-556.

谭克, 路瑶. 2003. 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J]. 当代财经(5): 90-93.

于谨凯,于海楠,刘曙光. 2008. 我国海洋经济区产业布局模型及评价体系分析[J]. 产业经济研究(2): 60-67.

张同升,梁进社,宋金平. 2005.中国制造业省区间分布的集中与分散研究[J]. 经济地理(5): 315-319.

ALEMAGI D. 2007. The oil industry along the Atlantic coast of Cameroon: assessing impacts and possible solutions [J]. Resources Policy,32: 135-145.

ESTEBAN J. 2000. Regional convergence in Europe and the industry mix: a shiftshare analysis[J]. 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30: 353-364.

FEDDERKE J,SZALONTAI G. 2009. Industry concentration in South Africa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rends and consequences,19721996[J]. Economic Modelling,26: 241-250.

GUIMARAES P,FIGUEIREDO O,WOODWARD D. 2009. Dartboard tests for the location quotient [J]. 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39: 360-364.

TIMMER M,SZIRMAI A. 2000. Productivity growth in Asian manufacturing: the structural bonus hypothesis examined[J]. 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11):371-392.

Design of Industry Layout Evaluating Indexes System in the Coastal Zone

WANG RuojunZHANG Xiaoli

(College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1306)

Abstract: This article designs an industrial layout evaluation system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astal region′s unique economic,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under the principl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y applying this indexes system to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6 coastal districts of Shanghai, this article reaches the result that Pudong has the best industrial layout and it is followed by Baoshan, Nanhui, Fengxian, Jingshan and Chongming. This result consists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Shanghai and validate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indexes system.

Keywords: coastal region; industry layout; indexes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