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高校课程的规划和管理角度谈提高教学质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随着“教技【2012】6号文件”和“教高【2012】4号文件”的颁布,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各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提高教学质量的众多环节当中,课程规划和课程管理的改革是一项非常重要而繁杂的工作。结合教育部的文件,提出课程规划和管理应适应社会和学生自身的需求,并根据专业需求设置课程的改进措施,以提高高校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程规划;课程管理;教学质量;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教育部和财政部于2012年3月15日颁布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教技【2012】6号文件”),3月16日又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为“教高【2012】4号文件”)。这两个纲领性文件围绕高等教育改革问题,从社会环境、教育体制创新、特色化发展等多个方面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如何按照文件的意见来实施并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各高校需要认真思考和努力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在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各种方法途径中,课程规划和管理工作的改革和提升是一个重要环节。
一、高校课程规划和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各专业的课程规划和管理(包括执行、监督、修改、完善等工作),基本上都在各自专业建设委员会或专业带头人牵头作出人才培养计划,然后据此作出相应的课程规划,通过教务处的各个部门实施全面管理。各专业的课程规划随着社会需求、人才培养方向和培养模式的变化,将适时作出调整。
从课程规划制定和管理的过程可以看出,课程规划和管理更多着眼于学校的立场和角度,大多沿袭学校传统做法,很少做出创新和突破,而且也很少考虑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提高教学质量也成为纸上谈兵。。
二、高校课程规划和管理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随着科学技术和知识的爆发性增长,网络的普及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知识更新的周期在缩短,知识普及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而这一现象反映到高校课程规划方面就是课程规划跟不上社会需求的变化。常常出现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特别是一些更新周期很短的应用型知识,已经过期和滞后。另一方面,社会急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各高校因为各种原因及条件的限制难以对学生进行培养。于是一方面毕业生求职者众多,而企业却招不到想要的人才。即便是招聘来的新人,也需要企业花费大量的时间、资金和精力去培训,造成高校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和企业用人成本的上升。
(二)不能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
我国的高考和高校录取制度,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选择专业的自由度。很多学生为了选择名校,不得不在专业的选择上作出让步。即便是自己选的专业,也会因为受到家长和社会舆论导向的影响,或者是当初对专业的了解不够充分,错误地选择了并不适合自己的专业。这是很多大学生到了大学以后对专业失去兴趣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高校系部和专业设置这道隐形的壁垒,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拓展所属专业以外知识的渠道,无法满足学生对学习的多元化需求。
(三)课程规划和管理缺乏改革创新
高校各专业的课程规划和管理不是一成不变的。每所高校都会根据自身和专业发展状况,对课程规划作出适时的调整,以适应社会需求、人才培养方向和培养模式的变化。虽然大多数高校已经认识到现有的课程规划和管理存在很多问题,但是由于根深蒂固的保守观念和传统的管理体制制约,使得教学改革一直难有作为。特别是涉及到课程规划和管理方面的调整问题时,由于会涉及到高校教学管理各个方面的关系和利益,且工作繁杂,而成为无人愿意触动的敏感地带,因此 很难提出具有创新性和实质性的改革举措,这使得高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同时学生对高校教育的满意度也在逐步下降。
二、课程规划和管理的改进措施
(一)适应社会需求,不断创新完善课程规划
在课程规划和管理的过程中,如果只是站在高校自身的角度,难免会落入适应高校自身眼前利益的老套。因此,要适应社会的需求,就必须深入到社会用人的第一线,了解社会的需求,据此制定课程规划。
“教高【2012】4号文件”明确提出,“制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基础要求,开发创新创业类课程,纳入学分管理。大力开展创新创业师资培养培训,聘请企业家、专业技术人才和能工巧匠等担任兼职教师。”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删除原来课程规划中与实践完全不符或脱节的内容安排,同时要摒弃原来课程设置繁杂的教条框架,通过直接引进和聘用一线的专家和技术人员,根据专业与社会需求的实际情况,边实践、边摸索,开设创新创业类型的课程。
(二)考虑学生的需求,增加各专业学分互认,放宽选课限制
学生是高校人才培养环节中最重要的内在因素,但长期以来在高校的课程规划和管理中却很少考虑学生需求,与“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宗旨相违背。因此,在今后的课程规划和管理中,应该认真考虑现在学生对专业知识的需求情况,尽可能通过灵活多变的课程规划和管理满足学生对学习多方面的需求。
“教高【2012】4号文件”指出,“落实和扩大高校学科专业设置的自,按照学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改革教学管理,探索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自主选择课程等自主学习模式”。根据这一精神,高校可以在专业课程规划和管理方面大胆改革,加快改革步伐。
首先,应该尝试放宽各专业选修课的各种选修限制,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放宽或取消选修课模块设置中最多可选择门数和学分的限制。这样有利于学生选择自己擅长的专业方向,或进一步学习某一专业方面知识;二是尽量取消各专业之间对于选修课的选择限制。对于有特殊要求的选修课可以增加选修条件的限制,但是不应以所属专业作为限制选课的条件。这样有利于学生选择自己所在专业以外的课程,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实现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提供有利条件。
其次,减少必修课在整个课程规划中所占的比重,相应提高选修课的比重。除了专业核心课,以及不可或缺的一些专业基础课以外,其他课程都可以考虑设置成选修课。同时通过专业选修课和非专业选修课的框架设置,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选择课程。
第三,改变课程规划并扩大选课的自主范围,相应调整学分计算方法。实现各专业课程共享的同时,也要实现学分的合理换算和相互承认。以鼓励和保证学生实现自主选择专业、自主选课的自主学习模式。
(三)按照专业需求制定课程规划
目前,在高校的课程规划中,不设置高等数学、线性代数这类课程的专业屈指可数,而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在各专业的应用和在社会实践中并非不可或缺,这显然与专业需求和社会需求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按照“教高【2012】4号文件”提出的“落实和扩大高校学科专业设置的自,按照学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可以根据专业需求,删除类似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对于一些专业可有可无的课程,增加与本专业或边缘专业相关的课程。对于必须开设此类课程的专业,也可以根据专业需求和学生的情况, 设置出不同难度级别,并赋予不同的学分,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和专业需求,有条件地选择这类课程,从而避免不考虑专业差别和专业需求的一贯式、无差别的填鸭式教育。
另外,对于课程规划的制定,应该征求学生,特别是即将毕业和已走入社会有工作经历的毕业生的意见和建议,对合理之处加以采纳,作为制定课程规划和教学管理的重要参考,这样制定出的课程规划和教学管理制度才有可能同时满足学校、学生、社会等多方的需求,真正实现创新式的专业课程设置,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三、结语
以上高校课程规划和管理的改进措施,主要是参照教育部的文件,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结合高校目前课程规划和教学管理中的问题,探讨从社会、学生、高校的多角度来实施创新式的人才培养模式。而这一探讨也仅仅是围绕“教技【2012】6号文件”和“教高【2012】4号文件”提高教学质量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提高教学质量所涉及到的其他环节问题,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和实践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创新来加以实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EB/OL]. .2012-03-1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2012-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