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青啤大意失西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青啤大意失西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被斜刺里杀出的雪花顺手捞走已到嘴边的“西湖”啤酒。自恃拥有完美并购标准的青啤欲冲击华润全国啤酒霸主地位的努力,又一次失败。

杭州不是汴州,西湖也不是江湖。但青啤却错将西湖视为自己的卧榻,于酣睡中将杭州市场拱手让给了华润雪花。

2011年8月2日,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在北京宣布,以2.7亿元收购杭州西湖啤酒朝日(股份)有限公司55%股权。至此,华润雪花已全资控股西啤,独享“纯正”的西湖啤酒。

结局是意外的,更意外的是,这是一直胜券在握的青啤第二次被雪花偷袭并完败。两战形势惊人相似,如出一辙。

2010年11月29日,在杭州产权交易中心上演了一幕悲喜剧:青啤的第二大股东――朝日啤酒挂牌出让其拥有的西湖啤酒45%股权。此前2天还受托西湖啤酒55%股权的青啤志在必得,公司内部人都认为,“这次竞标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挂牌只是走个流程。”然而,最终的结果却是这45%的股权被突然杀来的雪花轻轻揽走。

在此后的大半年里,两家绝对的竞争对手握西湖45%股权的和受托管理55%股权看似相安无事,青啤大度地表示:“青啤和雪花,两大巨头聚首西子湖畔,表示共同致力于西湖啤酒的美好未来。”但双方直到今年上半年,还没有一次关于西湖啤酒未来的共同对话。

在此背景下,放弃余下的西湖股权,进一步成就雪花的啤酒江湖霸主地位,实属摆好了商业君子姿态的青啤的无奈之举。

在雪花之前,青啤也经历过疯狂的并购之痛,曾在5年间吞下47家公司,厂房遍布17个省市,市场占有率由1996年的3%升至2001年的11%。但扩张带来的并不一定是利润的增长。2001年,青啤虽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啤酒厂,但在低档市场的亏损已达到7000多万元。在收购的40多家啤酒企业中,只有1/3盈利,其余1/3持平、1/3亏损。

金志国入主青啤以后,实行了休养生息政策,增持表现较好的子公司股权,注销表现较差的公司。经过多年消化、整合,青啤终于完成了由生产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的战略性转型,盈利能力,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但在青岛啤酒休养生息的过程中,华润雪花挟央企之威和世界第二大啤酒巨头SAB的资本之力开始大肆扩张。2005年,雪花超越青岛,成为中国啤酒产销量第一的品牌。

2010年下半年,“潜伏”已久的青啤开始步步为营,尝试在全国范围内重新布局:河北石家庄新增项目开工,委托北京朝日生产青岛啤酒,向广东珠海投资7.2亿元建新厂,在福州连江开工年产能40万千升的新厂。而西湖啤酒,则被普遍认为是青啤冲击华润雪花霸主地位的关键之战。

面对绝对对手的虎视之势,华润雪花则以更加阔绰霸气的刀法,抢先布局市场制高点。今年2月,收购江苏最早生产啤酒厂家的三泰啤酒,斥资8.7亿元收购中国啤酒工业十强企业江苏大富豪啤酒49%股权,以及上海亚太啤酒100%股权。7月,全资收购商丘蓝牌啤酒……西湖之战,华润雪花董事总经理王群亲赴现场竞拍,仅仅两轮加价,就将西湖啤酒揽入怀中。

从双方的战略布局来看,青啤坐拥70亿元现金,但历史上的失败并购成了心底永远的结,“10万吨产能以下的我们不考虑。”青啤证券事务代表张瑞翔曾表示,不能为了并购而并购。西湖啤酒的产能仅为几万吨,并不符合青啤的并购标准,所以此前放弃了收购西湖啤酒。

而拥有央企和外资双重背景的华润雪花,底气十足,全国战略图已非常清晰:巩固东北根据地,以河南为中心,辐射中原、掣肘青啤,布兵沿海,进一步推进渠道下沉。

江湖悠远,几载沉浮。西湖一战似已硝烟散尽,但占据制高点和步步为营的不同战法,究竟谁能笑到最后,仍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