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斗蛐蛐儿:老爷们儿的风花雪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斗蛐蛐儿:老爷们儿的风花雪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蛐蛐儿,也即斗蟋蟀,亦称“秋兴”、“斗促织”,即用蟋蟀相斗取乐的娱乐活动。斗蛐蛐儿是具有浓厚东方色彩的中国特有的文化生活,也可以说是一门艺术。有史料证明,宋代朝野内外大兴斗蛐蛐儿之风,并将“万金之资付于一啄”。

蛐蛐儿,有的文章里叫它鸣蛩,比较普遍的名字是促织。因为一听见蛐蛐儿叫唤就入秋了,天气渐凉,提醒人们该准备冬天的衣服了。故有“促织鸣、懒妇惊”之说。斗蛐蛐儿始于唐朝天宝年间,日后逐渐盛行于天下;南宋的宰相贾似道酷爱促织之戏,“少时游博无行”,掌权后尤喜促织之戏,并写出了《促织经》;明朝宣德皇帝亦好此道,上行下效,京人自此尚之成风。蒲松龄曾经写有《促织》一文记述了宣德年间因为宫中尚促织之戏而对民间百姓产生的巨大影响。白露、秋分、寒露,是斗蛐蛐儿的高潮期。“勇战三秋”,就指的是这三个节气。

拿蛐蛐儿:140条蛐蛐儿就够玩一个秋天

蛐蛐儿是野生的,要想玩蛐蛐儿,先得把它逮到手——不说“逮”,说“拿”。过去北京专有人从事逮蛐蛐儿、卖蛐蛐儿的。立秋之前带上干粮到山区去拿蛐蛐儿,一走就十来天,回来后拿到庙会上去卖。玩蛐蛐儿的主儿到庙会上去拿就行了,当然不是白拿,得给钱。真正的玩家儿拿蛐蛐儿,一拿就是一筐。一筐里装十把,一把十四罐,每罐里装一条。这140条蛐蛐儿就够玩一个秋天了。当然140条不是全部养起来,还要挑选一番。挑选的标准是头圆、牙大、腿须长,颈粗、毛糙、势要强。符合这些标准的留下,其余的就处理掉了。玩家儿们一致认为,最好的蛐蛐儿品种仅产于山东东北部的几个乡村,那里的气候和水土适宜培育有突出优势的斗蟋。

养蛐蛐儿:蛐蛐罐儿、水槽儿和过笼儿,一个都不能少

养蛐蛐儿的器具,讲究的是蛐蛐罐儿。蛐蛐罐儿有瓷的,也有陶的,最好的是用澄浆泥烧制的:高15厘米左右,直径13厘米左右,厚近2厘米。要求口儿大、膛儿深、壁厚,上面有盖。如今谁手里若有百年以上的澄浆泥蛐蛐儿罐,那可是值钱的宝贝了。这种罐儿的优点不在它的外观,而是保温保湿性能好,适合蛐蛐儿在里面生存。新罐儿不是拿来就用,得先打底儿:用黄土、黑土、白灰按一定比例混合,然后垫在蛐蛐儿罐里。为什么要加白灰呢,因为没有白灰粘不住。白灰不是有碱性么,打完底儿等三合土干了,还要放在水里泡,把碱性彻底泡出去才能用。打好的底儿既不能掉,又不能碎。

养蛐蛐儿光有罐儿还不行,还得有两样东西:水槽儿和过笼儿。

水槽儿,它的用处不必细说:喂蛐蛐儿水喝的。过笼儿两端有洞门,蛐蛐儿可以穿过去。里面的空间可以容纳两条蛐蛐儿。这过笼儿有什么用呢?一是蛐蛐儿喜欢在暗处呆着,过笼儿就是蛐蛐儿的窝;二是养蛐蛐儿不能光养雄的(二尾儿),还得有雌的(三尾儿)做伴儿才行。如果雄蛐蛐儿不和雌蛐蛐儿——行话叫“过铃儿”,它是不会和同性斗的。过笼儿,就是供蛐蛐儿过铃儿的洞房。

斗蛐蛐儿:赢着心花怒放,败者自然沮丧

养蛐蛐儿为的是斗。斗蛐蛐儿也有许多讲究。一是斗蛐蛐儿的季节,不能早了,早了蛐蛐儿未发育成熟,要等到秋分,天气渐凉时才开始。

蛐蛐儿也讲究重量等级。斗蛐蛐儿之前,要把蛐蛐儿放在专门的“舀子”里,用专门的“秤(读平声)儿”称出蛐蛐儿的体重。称体重的目的是为了公平竞争,体重相差一毫都不斗。因为蛐蛐儿的主人不希望他精心养护的“爱将”有一次战败的记录。一条好蛐蛐儿只要战败一次,便从此丧失了斗志,对它的主人来说也就没有价值了。因而如果让它和重于自己的对手比赛,就是赢了,也要自身受损,要是输了就更冤了。

真正的玩家儿斗蛐蛐儿是很正规的。事先要备好“战场”,要下请帖。玩家儿们带着自己的蛐蛐儿赴约,没有带一两条的,一般还要带上一两个人,帮助照看自家的蛐蛐儿。正式比赛有专门的“斗盆”作为战场,有专人担任裁判,还有专人负责核准参赛蛐蛐儿的体重。比赛开始以后,赛场上鸦雀无声,多少只眼睛都盯着赛盆里的蛐蛐儿,蛐蛐儿的主人心里甭提多紧张了,手心里能攥出汗来!因为蛐蛐儿之间的争斗也是很激烈、很有观赏性的。蛐蛐儿和人一样,有的勇猛,有的狡猾,你来我往,有进有退,有时两虫纠缠撕咬在一起,犹如摔跤场上的两名勇士!斗胜了的蛐蛐儿带给主人的必然是心花怒放;斗败了,主人自然沮丧。

玩家儿斗蛐蛐儿,图的是好玩,但也应以“不丧志”为度。

TIPS:

过去有钱的玩家儿,一到秋天专门雇把式给他养蛐蛐儿。蛐蛐儿把式,就是伺候蛐蛐儿的专家。

蛐蛐儿皇帝

明宣宗朱瞻基(公元1398-1435年)业余时间就喜欢斗蛐蛐儿,但这个皇帝还是很勤奋的,工作干得不错,是明朝仁宣盛世的缔造者之一。但就连这点小小的爱好,也被文官们批判了很多次,后来不知是谁缺德,竟然给这位为工作和江山累得半死不活的好皇帝取了个外号“蛐蛐儿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