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稳扎稳打,步步落实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新秀杯”的选拔课上,我上了分式方程的第一课时内容,为了使课上的比较完美,在正式上课之前我还进行了试讲。
试讲的班级以及我正式上课的班级都是两个层次不高的平行班,对比两次上课,课后我觉得还是有些教学片断值得深思和讨论。
[情景一]试讲课:在导入部分,我展示了一个实际问题:甲、乙两名同学100米赛跑,甲的速度为x(米/秒),乙比甲每秒快2米,结果甲比乙多用3秒。你所列的方程是
我让学生尝试着做一下后再回答,结果巡视时发现,大部分孩子无从着手,好不容易有1-2个孩子写上了答案,但回答时的结果还是错的,为此我又花了很多时间进行解释,才给出了正确的分式方程,这样前面的导入部分就花了很多时间,与我事先的设想快速的引出分式方程有出入。
正式课:在导入部分,我展示了一个实际问题:甲、乙两名同学100米赛跑,甲的速度为x(米/秒),乙比甲每秒快2米,结果甲比乙多用3秒。甲所用的时间 秒,乙所用的时间 秒,你所列的方程是
这次我将题目进行了适当的改变,增加了两个小问,显然经过这样的改变,我发现学生能更加容易的做出题来。于是我让学生略加思考后,请了一个做的比较好的学生,直接将答案较好地呈现出来了,这样既节约了时间,也达到了我引出分式方程的目的。
但是课后回顾一下这段片断,我还是有一个疑惑,这也是我备课时一直纠结的一个问题:这个情景导入部分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性?本节课的主题是分式方程的概念及解法,一定要从这个实际问题中引出分式方程吗?如果像试讲课这样的流程,显然会浪费较多时间,而且也达不到多大的实际效果。虽然在正式课上对这部分增加了两个小问,达到了节省时间,让学生能快速而准确回答出的效果,但我还是不禁要问,这一部分的设计真的有必要吗?省掉它,直接呈现出一些分式方程,不也一样能达到引出分式方程概念的效果吗?但编教材的老师放上了这块导入部分,我想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呈现新课标的特点,用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又要用于生活。所以在最后上正式课时,我还是没有删掉这一块。
[情景二]试讲课:讲解例1:解分式方程: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如何来解这个分式方程?
[生1]:交叉相乘。
[师]:很好,这道题可以用比例性质,交叉相乘做,但对于一般分式方程,如:
能用这个方法解吗?
[生1]:不能。
[师]:那有没有解一般分式方程的方法呢?
[生2]:两边同乘7(2x-3)(支支吾吾,一开始想回答(2x-3))
[师]:7(2x-3)是什么?
[生2]:公分母(非常犹豫,一开始想说最小公倍数)
[师]:再确切一点。
[生2]:最简公分母。
[师]:好,我们在分式方程两边同乘最简公分母,根据等式性质2,把分式方程转化成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这个过程就是去分母。
这个片段,花了不少时间,学生对交叉相乘的方法较为熟悉,主要是小学时应用较多,印象比较深刻,而对最简公分母遗忘比较厉害。
正式课:讲解例1:解分式方程: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如何来解这个分式方程?
[生]:去分母,两边都乘公分母7(2x-3)。
[师]:很好,我们可以根据等式性质2,在分式方程两边同乘最简公分母7(2x-3),使分式方程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这个过程就是去分母。
通过简短的师生对话,学生快速地回答出了老师想要讲的内容,教师只需花少量的时间和较简洁的语言加以补充说明。
同样的两个平行班,为什么会出现两种较大差异的情景片断呢?排除学生间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主要的原因还是在课前,我两个班做的准备工作是不同的。
在试讲班级上课前,我只是简单地要求学生对分式方程这一节内容进行预习,只是布置了一个口头作业,而在正式上课的班级,我不但让学生进行了预习,还布置了预习的书写作业,我设计了3个预习问题:(1)去分母的第1步是什么?依据是什么?(2)化解后的方程与原分式方程区别是什么?(3)增根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虽然对于平行班的学生,会认真落实预习工作的孩子不多,但在老师有指导性的情况下,毕竟还是有一部分孩子会去思考,这样自然会提高上课的课堂效率。所以可见,教师布置的预习作业的学问也是很大的,需要教师去精心设计一些问题,以便学生能更有指导性地进行预习,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情景三]试讲课:教师讲解例2:解分式方程:
[师]板演过程:2-x=-1-2(x-3)
x=3
经检验:x=3不是原分式方程的根,原方程无解。
正式课:教师讲解例2:解分式方程:
[师]板演过程:
2-x=-1-2(x-3)
x=3
经检验:x=3不是原分式方程的根,原方程无解。
在两种不同的板演教学中,学生在接下来自主练习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差异性就比较明显。在试讲课中,学生在做题时,很多学生就无从着手,不知道第一步该干什么,甚至部分学生第一步就在通分,虽然老师在讲例题时,是一边板演,一边讲解每一步的做法及怎么做的,但在做题时,学生把老师的话通通忘记了,由于没有地方可以模仿,所以根本无法下笔做。而在正式课中,我在每一个步骤旁都用文字做了简短的说明,而且是用红色粉笔注明的,非常显眼,学生在做题时就会引起高度重视,甚至有地方可以模仿,所以在这节课堂上,学生练习题就做得比较好,出差错的几率就比较低。
由此可见,对于教学这样层次的孩子,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做到细致化。我们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在每次的备课过程中,要尽量做到多从孩子的角度想问题,把每个教学的细小环节尽量想的到位一些,这样也能使中下层次的孩子能学到点知识。
以上就是我在上分式方程的课中受到的一点启示,个人认为课还是需要多磨多上,才能上的更好,每一次的上课过程,自己都会有所收获,有所体会,有所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