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会心真鉴 借古开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会心真鉴 借古开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举世混浊,清士出焉”。古贤们这些深富哲理的警句,被历史事实一次次地验证着。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亦是如此,每每书风靡弱、混乱之时,就必有大家出现,开宗立派、纠风当时、影响后世。元初之赵孟兆页 ,明末之王铎、傅山,清中叶之邓石如等等都属这样的中流砥柱人物,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历史的推移,他们的价值越来越凸现。

对于赵孟兆页 书法,历史上褒贬不一。有推为“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无与匹敌”者,有认为其“媚弱无骨”者。前言多着眼于艺术,后论常基于其人生际遇。在近千年后的今天,如何去再认识这样一位饱受争议的书家,使研究其人其书有益于当下,是今人不容推卸的责任。

还原历史本来面目,设身处地的分析解读,是实事求是的研究的方法。解小青博士新著《从临摹到创作・赵孟兆页 》、《法书品珍・赵孟兆页 书法艺术》,二书今年年初均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即是当代赵孟兆页 书法研究中极有特色的著作。

这两部著作之共同特点是:立足于赵孟兆页 其人之际遇,剖析其内心世界,探究其处世、为艺思想形成脉络,并置之于书法史宏观视野中判断其价值,因此所得结论客观而具有说服力。如对赵孟兆页 “古意”说形成的探讨,无疑是其中的研究亮点之一,解博士将其还原到蒙古族入主中原,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与汉族之交融的大背景下,揭示了赵孟兆页 所提出的“古意”说既是其个人艺术实践的理论指导,亦是有元一代艺术观念和审美旨趣的核心聚焦,更彰显了赵的这一观点在特殊时代里承传中华文化精神的深远意义。这种宏观把握所得之研究结论,使历来一些因赵孟兆页 “以宋宗室而仕元”而贬其人、其艺的狭隘民族观论者的观点相形见绌,有益于我们认清赵孟兆页 的历史价值,也引发出对其现实意义的深思。对于赵孟兆页 书风之形成及价值,此二书基于宋、金时风之“横”,又衡以中国书法史发展脉络之“纵”,将赵孟兆页 书法的“纠”时风、“承”古意、“传”真经的价值解析得透彻明晰。赵孟兆页 在三十六岁,即仕元的第三年,曾寄友人王子庆一札,明确道出自己对于书法时风的观点,他说:“自度(渡)南后,士大夫悉能书,纵复不至神妙,去今人何啻万万。盖少小握笔,便得曲肖神情。今人童幼学书,为师者悉皆恶书之人,以及省事,稍欲学古,俗气以渐入,恶体不可复洗,岂不可叹也哉。若今子弟辈,自小便王楷法,如《黄庭》、《画赞》、《洛神》、《保母》等帖,不令一豪俗态先入为主,如是而书不佳,吾未之信也。近世,又随俗皆好学颜书,颜书是书家大变,童子习之,直至白首往往不能化,遂成一种拥(臃)肿多肉之疾,无药可差,是皆慕名而不求实。尚使书学二王,忠节似颜,亦复何伤?吾每怀此意,未尝敢以语不知者,俗流不察,便谓毁短颜鲁公,殊可发大方一笑。”解小青博士此二著作之观点,可谓深解赵心。

谈书家离不开作品,由于解小青博士自身对赵孟兆页 书法自小的学习,体会深刻,故而她在梳理评析赵书法承前启后的价值时,能于来龙去脉中深入就里,特别《从临摹到创作・赵孟兆页 》一书中对赵孟兆页 所临王羲之书作与王原作对比分析,指出王字内俏,其“活”在暗处,奇宕萧散;赵字外俏,其“活”在明处,芳菲满眼。赵书这些“入手稍易”等特点,使他被后世认为是学王的津梁,其“用笔千古不易”的经典论断正在于昭示运笔遣豪的一种不变性,即规律性。所以领悟赵之用笔,实际上是开悟古人笔法的法门。该书通过诸多图例说明赵孟兆页 并不是所谓的“书奴”,他对王羲之、颜真卿、李邕等书家的“变”与“思”的善学途径无疑仍然蕴涵着巨大的现实意义。这些观点都是源于作者切身实践、体验的归类解说,深入浅出,对书法学习者极有指导作用。

相信读者通过解小青博士关于赵孟兆页 研究二书中对古代书学体系中从临摹走向创作的方法论与价值观,以及由此展发的艺术观等诸多问题的挖掘与探讨,会给自己带来很多有益的思考和启示。经典的东西虽然已成为历史,我们不能再寻回当时产生的灵光,但是这种灵光的折射仍需要我们不断重温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