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师古不复旧 创新不弃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师古不复旧 创新不弃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3年10月20日,是一个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中国青年》杂志90岁了!

90岁于人而言,应该说已经功德圆满、无缺无憾。而90岁对于一个薪火相传、基业长青的现代传媒来说,只是我们伟大事业迈出的成功一大步。

回望过去90年,正是中国社会急剧嬗变、推陈出新的90年,大时代需要大情怀,大媒体更需要大智慧,《中国青年》杂志自诞生之日起,就不仅仅是一份单纯的杂志,而是与党、团的历史筋骨相连,自觉自愿将自己融入国家和社会的大前途大命运,并为之上下求索、奔走呼吁。这是这本迄今为止中国现存历史最为悠久的红色期刊最为独特的精神气质。这种精神气质,《中国青年》杂志一代又一代的编辑记者一以贯之,并在成长中不断丰富完善,使其更加清晰。如果予以精粹概括,这便是今时之日我们坚守并践行的办刊宗旨——“先锋品格,栋梁气魄”。

过去的90年,《中国青年》杂志始终以“青年”为名,与“青春”做伴,以推动社会进步、服务青年成长为己任,彰显着历久弥坚的成熟魅力和让人尊重的公信面孔。这本杂志不独被千百万国内忠实读者持续关注和有效阅读,更具备了广泛、深远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被全世界至少128家舆情机构、图书馆、大学、文化研究中心订阅和收藏。这意味着,今天中国某个小山村所发生的故事,经由《中国青年》杂志的传播,完全可能被世界一隅的某位读者或某个机构阅读和研判。换言之,《中国青年》杂志在事实上已经成为海内外读者观察、了解中国青年人群思潮、趋势的一扇窗口。这,恰又是《中国青年》杂志作为机关刊无可替代的价值之所在。

一本杂志,记录着一个时代,也书写着一部传奇。《中国青年》杂志从办刊第一天起,就始终不渝坚守自己的“青年性”与“思想性”,既是时代的记录者,也是时代的参与者,书写着自己的历史,也成为历史的一部分。她从来都不是置身事外地空谈,从来都不是袖手旁观地闲聊。她的办刊史,早已深深融入了我们的国家史、青年史。一个世纪以来,观察中国社会的每一个大事件,我们都能看到《中国青年》杂志的身影,她始终在那里为青年鼓与呼,为国家、社会的前行贡献着智慧与心力,从不曾缺席。

正是这种对于个性和价值的坚持,《中国青年》杂志在90年的办刊史中,拒绝平庸,勇于担当,向以思想深刻犀利而闻名,常于万千媒体中让人眼前一亮并为之击节叫好。因为,《中国青年》杂志的历代办刊人,跨越了年龄、学业、地域的界限,为着共同的思想价值追求汇聚在了一起,不是“躲进小楼成一统”地做书斋文章,而是带着对家国天下的深切关怀和热爱,自觉地将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与国家的前途、社会的前行密切地结合起来,带着良知、情怀和责任感去采访、报道,认认真真写下每一个字,兢兢业业编好每一篇文章,用心良苦,用意深远,有主见而不主观,成熟而不世故,深刻而不尖刻,中正而不中庸。正因如此,《中国青年》杂志历年来刊发的文章,常被海内外学者作为研究当代中国政治史、社会史、青年史的主要参考资料予以广泛使用。

今天,《中国青年》杂志依然生机勃勃行进在时代话语的前沿,将目光紧紧锁定在关心国家民族前途命运、有理想、有抱负、敢担当的主流青年身上,在历史的每一个重要节点上,忠实地记录下重大的事件和关键的人物,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这对于媒体而言,是一种非常可贵的品质。这种品质,凝聚着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杂志办刊人追求这种伟大品质的不懈努力。这种新闻敏感与自觉,这种文化标高与追求,是新时期《中国青年》杂志作为现代传媒生机勃勃的力量与源泉。

作为媒体从业者,我们笃信:一本刊物之所以存世,之所以几十年风雨变幻而始终拥有忠诚的读者群,就在于她一直在塑造、坚守并不断丰富自己的编辑理念和精髓,始终以读者和市场为“试金石”,始终坚持“内容是王道”。我们只有“掐尖儿”一般把最好的作品呈现给读者,做好做足“当家菜”、“特色菜”,“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才能带给读者足够的“黏性”,最终形成读者对刊物持久的忠诚度。这,就是刊物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经典刊物的价值之所在。

终有一天,我们将老去,但我们从事的事业将永远年轻——尤其当我们将这项事业与国家的前途、社会的进步以及青年的成长紧紧结合在一起时,更是一项壮丽无比、永远不老的事业。

向90华诞的《中国青年》杂志致敬!向《中国青年》的每一位读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