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教研要谋求层次与深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教研要谋求层次与深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传统教研的“弊端”

传统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脱节,是教学研究的“弊端”之一。通过调研发现,这种“弊端”的根源在于学校的教学研究活动一是依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令和安排;二是学校管理者的教研思路狭窄;三是没有充分激发起教师教学的实际情况,缺乏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针对性。由于教研活动内容大都局限于统一听课、评课等,而不是基于教师教学的内在需求上,导致教研内容的一般化,从而使教研活动缺乏应有的深度和广度。教研形式单一,缺少互动过程,教研活动对研讨环节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往往采取“开会式”或“告诉式”的活动形式,教研人员之间缺少互动和争鸣,教师的困惑没有得到及时解决,相关的信息不能共享。

二、改革教研形式,实施“三性”教研

教学研究是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教学规律的认识活动。这种认识活动的特殊性表现为:以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教学研究探索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素质,发展教学理论。在目前情况下,笔者以为开展“三性”教研活动,不失为克服传统教研“弊端”的一种较为有效的途径。

所谓“三性教研”,即常规性教研,提高性教研,专题性教研。

1、常规性教研。也称为管理性教研,旨在按照教学常规要求,以统一的教学内容、进度、时间、难易程度及教案编写、教学方法交流和教学内容处理等为主要内容,保障教学的顺利开展。教材及其所实现的目标是研究的主线,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现方式是文本教案和案例式的课堂教学,活动方式以备课小组成员的沟通、交流为主。听课、评课也是一种途径,如刚走上讲台的教师的汇报课,年级组或教研组教师之间的公开课,有成就的教师的示范课,备课组教师之间的研究课等。

2、提高性教研。又叫点评式教研,旨在通过教研活动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证,为教师专业发展奠定基础。教学经历和教学反思是研究活动的主线,因此,活动方式以集体(教导处、教研组)为主,在备课小组集体备课和教师个人备课相结合的基础上,采取“说课―上课―评课―反思―总结―整合”的流程模式。

3、专题性教研。又叫研究性教研,旨在通过对教学专题的研究,突破教学规程中遇到的难点和关键性问题,使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在紧密结合的基础上都有所突破,促进教师在教学领域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开创教学的新局面。研究专题(通常产生于教学实践,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重点、难点或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及其所形成的研究报告是研究活动的主线,发现、研究、创新是研究的重要途径和产生研究成果的依据。活动方式以课题研究小组为主,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现样式为专题研究报告。

要顺利开展三性教研,对于教师来说,首先要有善于学习的习惯(即自主学习)。只有善于学习,才能够丰富自己的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才能够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解决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惑,把学习作为自己的一种职业习惯。其次要有浓厚的问题研究意识。浓厚的研究意识是把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现象型问题转化为研究型问题的关键。教师要能够经常以一个研究者的眼光来审视、分析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把研究作为一种新的教师职业生活方式(自主探究意识)。进行教学反思也是开展教学研究的重要环节,反思往往能够成为研究的萌芽。所以,教师要经常性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通过不断地反思,去发现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去捕捉教学实践中出现的灵感,从而确定富有价值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同时,信息的交流、研讨、合作、分享在教研活动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缺乏交流、合作、分享的意识,就无法从中获得更大的收益(即同伴互助)。因此,教师要学会交流与合作,学会分享经验,克服各自为战的研究习惯,改变孤立无助的研究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