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钢铁业由大变强,政策鼎力相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钢铁业由大变强,政策鼎力相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国务院总理于2009年1月1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钢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会议认为,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涉及面广、关联度高、消费拉动大。制定实施钢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对于推进钢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企业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促进相关产业和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2008年下半年我国钢铁行业陷入低迷。由于内外需双降,钢材价格大幅下滑,高企的原材料库存又让钢铁企业雪上加霜,钢厂出现大幅度亏损,尤其是北方需要冬储的钢厂。在此极度困难之际,国家及时推出钢铁行业振兴规划,立足当前更着眼长远,对帮助行业缓解目前的经营困难、摆脱目前的低迷状态、清理发展中长期积累的问题、规范行业秩序、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都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钢铁行业目前面临的困难

国家对当前国内钢铁行业面临的困难非常清楚,那就是内外需双降。因此,规划首先提出要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通过落实扩大内需措施,拉动国内钢材消费。通过实施适度灵活的出口税收政策,稳定国际市场份额。这是2005年《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中所没有的,也可以说是钢铁规划针对目前市场环境而提出的。

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出台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其中有九条与扩大投资有关。今后两年多时间内将安排4万亿元资金用于投资,主要投向铁道、公路、港口、机场、保障用房、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根据各方预测,此十项措施将带动约1亿吨钢材的消费;“家电下乡”政策已扩展到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产品也扩大到八种,这是又一个拉动内需的重要举措;近期,国务院通过了汽车、钢铁产业振兴规划,将大力支持汽车、钢铁等重点产业发展。这些措施的顺利实行将有力地拉动钢铁需求,但政策效果的产生还有待时日。调查显示,大多数人预计4万亿元投资计划对促进经济增长发挥作用的时间是今年下半年。

由于出口在我国GDP中占较大比重,国内经济增长受国际经济变化的影响,而国际经济仍笼罩在金融危机的阴影下,前景依然难测,因此今年国内经济能否保证8%的增长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汽车和房地产行业是钢铁业的重要支柱,这些行业能否快速回暖,对行业发展至关重要。2008年12月份国内汽车产销继续保持负增长,全年汽车产销增长创出10年来的最低水平。2009年的房地产行业前景也不乐观,其他下游行业也未见好转迹象。因此,国内需求能否复苏,一方面取决于4万亿投资能否顺利实施,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国际经济和国内下游行业的恢复情况。

出口税收政策的调整对国内钢材的出口具有较好的导向作用,不过从最近几年的调整效果看,国际市场的需求对出口的影响是最直接的。世界经济连续五年保持了4%以上的增长速度,全球钢铁需求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国外钢材价格大幅上涨,加上我国最近几年钢铁产能大幅扩张,钢材出口既有量的优势也有价格优势。虽然2004年1月我国就开始下调了钢材出口退税率,2005年再次两度下调,一直到2007年开始对部分钢材出口加征关税,可以说国家控制出口的意愿很强。但由于国际市场需求旺盛,国内钢材出口增长未受出口税率的影响,增长幅度逐步上升,2008年8月份的出口量创历史新高。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发达国家经济开始衰退,发展中国家增长放缓,钢材需求大幅下降,国际市场价格急剧下滑,我国钢材价格优势消失,出口量急剧萎缩。同时,在经济危机面前,各国都致力于保护自己的钢铁产业,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又进一步压制了出口。虽然国家从2008年12月份起取消了部分钢材的出口关税,但从最近的出口成交看,情况并没有出现好转。因此,只有国外需求好转,我国钢铁出口才能恢复,而这可能需要一到两年时间,而仅仅依靠关税政策难以改变这一趋势。

国外需求下降不仅导致我国钢材出口下降,而且还可能致使国外低价资源对我国倾销。2008年四季度,我国钢铁行业在国家一系列的刺激政策下开始复苏,市场价格也略有反弹,国外普通钢材例如独联体热卷和钢坯,对我国出口已有利润空间,在较大的价差诱惑下,越来越多的国内贸易商开始对进口独联体热卷产生兴趣。据估计今年一季度的热卷进口量在100万吨左右,如果价差继续加大,后期进口量可能会持续增加。海外普通钢材进入国内市场不仅侵占了国内钢厂的市场份额,让钢铁企业雪上加霜,而且还抵消了国家刺激政策的救市效果。因此,建议政府关注这一现象,必要时采取措施加以管制。

“退出机制”淘汰落后产能?

对于控制钢铁总量,淘汰落后产能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工程,单纯依据《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标准进行淘汰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问题。

对于控制钢铁总量,我们首先要弄清我国钢铁需求潜力到底有多少?尽管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但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美国、日本和德国等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的人均钢消费量峰值在509千克―1098千克之间,英国最低(509千克),日本最高(1098千克),均值为725千克。现在我国有13亿人口,未来几年将超过14亿。根据钢铁行业专家徐向春的分析,我国钢铁消费峰值可能在2020年前后出现,人均消费峰值低于美国、日本所达到的峰值水平,为493千克―513千克,消费总量为7.1亿―7.38亿吨。

当前,我国钢铁行业的总产能约在6亿吨左右,而2008年的粗钢产量为5.02亿吨,产能利用率为83%,这是否意味产能过剩呢?简单计算,目前的确过剩1亿吨。但是,如果与将来7.1―7.38亿吨的需求相比,目前的生产能力还是不够的,现在只能说是阶段性产能过剩。再者,欧美国家钢铁工业已经发展了100多年,可以说已经相对比较成熟,正常情况下,产能利用率也就是85%左右。而我国处于工业化阶段,钢铁需求逐年增加,存在一定富余产能合情合理。最后,根据经济学家凯恩斯的研究,过剩经济现象只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生,并且是市场经济的普遍形态,任何人无法排除它,除非否定市场经济体制。

笔者认为目前我国钢铁行业的产能总量比较合理,现在还没有压缩产能的必要,淘汰落后就显得有些多余。不仅如此,从现在的实际情况看,已经出现大型钢铁企业亏损而小企业有部分赢利的现象,因此有相当部分业内人士认为,中小企业中的设备未必就一定是落后的,产业政策对中小企业进行一刀切的办法有待商榷。目前,我国钢铁产业产能过剩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板带材生产能力上,这些轧钢能力大都与大型高炉相配套,并不在淘汰范围内,而与小高炉、小转炉配套的长线材轧制能力实际过剩情况并不严重,因此对落后冶炼能力的淘汰实际无助于缓解目前板带材产能过剩的现状。未来几年我国将继续推行城市化,基础建设方面的投资力度仍然很大,长材需求空间广阔,如果将大部分长材产能淘汰掉,这无疑会给后期基础建设带来供给瓶颈。

诚然,一些小钢厂存在排污不达标、能耗高等问题,与国家“十一五”规划中的“节能减排”政策不符,因此环境污染和高能耗这两个问题必须得到解决。存在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小钢厂技术差,另一方面是钢厂本身没有环保意识。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引入大钢厂,并且结合“退出机制”,对落后产能进行淘汰或整合。

此前,由于缺乏相应的补偿机制并且大钢厂看不上小钢厂的资产,淘汰落后产能的效果并不是太好。因此,在本次规划中,与该政策配套的退出机制并引进大钢厂重组值得期待。结合目前各地方政府已经执行的补偿制度,和其他行业淘汰落后产能时的相关经验,笔者认为淘汰或整合落后产能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钢铁行业是一个投资密集性行业,大多数小钢厂在建立时除了利用自有资金外,基本上都要从银行贷款,如果简单地淘汰掉,无论是对投资者还是国有银行,都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因此,中央需要建立淘汰落后产能专项资金,用于对淘汰落后产能的补贴,各省级政府配套相应资金对本省淘汰落后产能进行补贴。如在2008年,广东省成立专项基金对淘汰落后钢铁产能进行补助。在该政策的促动下,到目前为止,广东省已关停落后产能700万吨,完成“十一五”期间全省确定的淘汰落后钢铁产能1000万吨目标任务的70%。二是对于通过改造可以达到国家“节能减排”标准的企业,可以引入国有大钢厂进行兼并重组,通过大钢厂的技术和资金优势对现有钢厂进行改造。这样不仅可以保留原有产能,还推进了企业重组。如在2007年,江苏省政府决定,以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和差别电价收入为主,通过新增少量财力,建立专项资金,用于钢铁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同时,将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加快并购重组。三是新建产能与淘汰落后相结合,即新建、扩建产能的企业或业主应承担淘汰落后产能的义务,即新建产能项目必须同落后产能企业联合、重组,并吸纳安置其职工,或收购其产能容量。

联合重组恰逢其时

需相关政策鼎力相助

一直以来,产业集中度低是困扰我国钢铁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2005年钢铁产业政策颁布后,钢铁行业的兼并重组提上议程,但并购过程中难度很大,效果也难言理想。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一是最近几年钢铁行业一直处于景气上升中,钢铁企业利润丰厚,小钢厂没有重组动力;二是我国钢铁企业所有制不同,代表的各方利益均不同,央企、地方企业、民营企业的利益和价值取向存在差异,在兼并重组的过程中,各地方的利益分配难以协调,跨区域重组的难度尤其大;三是兼并重组后,企业的人员安置存在难点。

目前我国钢铁行业处于低迷时期,也是兼并重组的黄金时期。如果政府在本次规划中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支持,未来兼并重组的难度将会有所降低。中金公司分析员罗炜认为可供参考的支持政策有:提供低息并购贷款,在资金上对并购企业进行支持;在跨区域的联合重组中,充分考虑地方政府的利益,对税收分配作出合理安排;政府协助企业进行人员安置,为重组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对于并购贷款,中国银监会于2008年12月9日了《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正式发行并购贷款,该项政策的推出可为大型钢厂收购提供资金支持。

2008年实施的新所得税法中明确规定了企业所得税的纳税地点。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企业所得税由纳税人向其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缴税,“所在地”是指纳税人的实际经营管理所在地。企业注册地与实际经营管理地不一致时,以实际经营地为纳税地点,而之前则是以注册地为纳税地点。该项政策的变化,为大型钢铁企业,特别是央企的并购重组扫清了所得税分配的障碍,为我国钢铁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了坚实的基石。

技术进步推动钢铁业由大变强

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有助于实现产业升级,优化产品结构,促进节能减排,对行业的长期发展有益,也有助于推动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变强。

世界钢铁工业出现了两轮大规模的技术创新高潮,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内,大致形成了三代炼钢技术。技术创新活动大大提高了钢材的产量和质量,推动了先进产钢国从吨位扩张到结构优化的战略转移。日本、美国、德国、韩国积极参与这两次大的技术创新,使它们不仅成为世界产钢大国,同时也使它们在世界钢铁市场上赢得了竞争优势,成为了世界钢铁强国。

我国钢铁企业前期粗放的发展模式,导致企业研发能力普遍不足、技术水平较低。目前,我国每年进口钢材仍然在1500万吨左右,主要集中在汽车用高档冷轧薄宽钢带及涂层板、高温合金板、中厚及特厚板、电工钢、管材等。所以我国今后要坚持技术进步,优化产品结构,确保高附加值钢材的市场份额和竞争能力,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减少这些钢材的进口。

规范钢铁企业采购与销售

国家在产业政策的最后一条提到要整顿铁矿石进口市场秩序,规范钢材销售制度,建立产销风险共担机制。目前,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还比较低,规范钢铁企业的采购和销售任重道远。只有钢铁产业的兼并重组基本完成后,才能逐步开始实施。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2008年全年进口4.44亿吨,对外依存度达到50%以上。目前国内的矿石市场秩序还比较混乱,整顿原料市场秩序,将使国内原料市场规范、有序,有利于钢铁企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年度铁矿石价格谈判。

实际上,我国铁矿石进口合同制已经开始执行,有进口资质的企业被严格控制进口矿石的流向,禁止随意加价倒卖矿石,转卖给没有进口资质的企业只能通过收取费的方式。但是,据笔者了解,企业间相互操作时,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中钢协和五矿商会最近在唐山召开进口铁矿石工作会议,本拟与全部拥有进口铁矿石资质的钢铁企业和贸易商签署一个禁止倒卖长协矿的行业公约,但钢厂和贸易商对此的反应均不积极。

对于规范钢材销售制度,目前更是困难重重。一方面钢厂数量太多,全国有上千家钢厂,产能过于分散;另一方面,我国从事钢材销售的中间商多达几十万家。在钢材价格的涨跌过程中,由于市场参与者众多,往往市场涨跌被急剧放大,这无论是对钢厂还是对终端用户,都是不利的。我国要想规范钢材销售,只有钢厂和贸易商的集中度都大幅提高后,才能开始被提上日程。

可以说,钢铁规划的原则通过,是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史的又一重大事件。该规划不仅指明了今后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方向,而且还提出了中长期的指导性政策。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在具体实施上,还有很多困难,振兴规划只能根据行业发展不断调整,钢铁行业也才能在规划的指导下由大变强。

(作者为钢铁行业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