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一位老人与一座孔子语录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位老人与一座孔子语录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位退休老人,经过10年锲而不舍的追求,在偏僻乡村建起一座颇具规模的孔子语录园,以传承孔子思想,宣传孔子文化,成为当地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

2000年初春,是南京中医药大学退休教授张济民的80华诞。这年,他回到了老家江苏省如皋市常青镇。

张济民的家乡。地处穷乡僻壤的革命老区,这里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农民生活艰苦,系肝癌、肺癌、食道癌等重病高发地区。由于缺医少药,当地及周边乡镇每年有数百人丧命于绝症和疑难杂症。在随后的几天日子里,张济民走村串户,为数十名重病患者进行了义诊,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深深刺痛了他的心。在与乡亲们的交谈中,他发现不少老年人丢掉了传统文化素养,沉迷于赌博、封建迷信活动;不少年轻人人生观淡薄。信仰丧失,拜金主义严重,竟不知道孔子是谁;大多数村干部没有读过《论语》,对孔子思想和孔子文化一无所知:村里没有村规民约,民风不清,政风不正……“这是一种悲哀,是孔子思想和孔子文化传承的断裂!”张济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自言自语道:“没有营养的人容易生病。没有文化和信仰的群体容易浮躁,这‘浮躁病’比身体上的疾病更难治愈呀!提高村民的文化素养迫在眉睫。”当夜,他辗转反侧,久久不能入睡。他翻身下床,扭亮台灯,奋笔疾书:对孔子思想的遗忘、孔子文化的残缺乃至价值观的混乱、信仰的迷失是当今社会的尴尬。我要发挥余热,在家乡建一座孔子语录园,以传继孔子思想,宣传孔子文化,倡导“仁”、“礼”,纯洁村风民风,给后人留下一笔精神财富。

建孔子语录园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2000年11月。在语录园开工奠基仪式上,张济民动情地说:“我要立愚公移山之志,做当代愚公。打一场持久战,建一座孔子语录园。我要做传承孔子思想、宣传孔子文化的新愚公,挖‘山’不止。传承不息,让祖先的思想和文化代代传下去……”老人慷慨激昂的讲话回荡在乡村田野,震撼着乡亲们的心灵。

孔子语录园是传播孔子思想和孔子文化的场所,其建筑首先要吸引人。在古园林建筑专家的悉心指导下,一个“整体设计。分步施工,逐步到位,集语录、艺术、生态于一体”的孔子语录园蓝图逐步成型。接下来。在漫长的岁月里,张济民吃住在工地,从落实资金、选购材料到每个单项工程竣工验收,他事必躬亲。工程队负责人说:“张教授是头不知疲倦的老黄牛,浑身有着使不完的劲。”

2004年冬,张济民病倒了,高烧不退。病床上,张济民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奉献是无限的。我晚年的生命即使像流星一样闪过,也要让它放射瞬间光辉。坚持,坚持,再坚持,语录园一定能如期建成!”功夫不负有心人,2010年11月,历时10年、耗资280万元、建筑面积1450平方米的孔子语录园终于建成。

走近孔子语录园,如同走进一座生态园,别具一格的花圃、桃园、兰花台、银杏园、葡萄架、动物园、水上乐园依次分布在语录园附近的观赏区。语录园正门前的广场上奇石林立,石头上面刻着数十句孔子经典语录。“泛爱仁,而亲仁”、“不学礼,无以立”、“凡出言,信为先”、“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园内亭台楼阁。古色古香。一尊高大的汉白玉孔子像矗立园中:约200米长的廊杆内依次为前言、孔子图片集锦、孔子语录、孔子语录译文。近1000字的前言。详细介绍了孔子思想、孔子文化的精髓及孔子生平、丰功伟绩:孔子图片集锦展出了孔庙、孔子画像、孔子故居及孔子讲学图片52张:118句孔子语录按《治国》《仕途》《争论》《处世》《齐家》《交友》《学习》《修身》《养性》《礼乐》《丧祭》11篇精雕细刻在11块大理石上。张济民还向不少参观者及附近村民赠送了3000多本自编自印的《孔子语录》小册子。漫步语录园,人们可以流连忘返,逐字琢磨,细细品味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