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东至县耕地土壤肥力衰退成因及培肥途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东至县耕地土壤肥力衰退成因及培肥途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阐述了东至县耕地土壤肥力衰退的原因,并提出培肥途径,包括广辟肥源与增施有机肥、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合理轮作、完善农田水利设施等,以期提高东至县耕地土壤肥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耕地;土壤肥力;衰退成因;培肥途径;安徽东至

中图分类号 S1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5-0251-02

东至县位于安徽西南边陲,是国家商品粮和优质棉基地县,2013年全县耕地面积近3.21 hm2,其中水田2.03万hm2,旱地1.18万hm2,农业生产以水稻、棉花为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东至县农业生产实现了连续增长,2013年水稻产量达5 775 kg/hm2,棉花产量达到了1 200 kg/hm2,比1977年分别增长2 925 kg/hm2和405 kg/hm2,增长幅度分别达71%、50%。然而在粮食和棉花单产不断增长的同时,由于人类单纯依赖化肥的高投入,忽视了有机肥的施用和种养结合,导致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肥力逐渐衰退,如果掉以轻心势必会制约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本文结合本县生产实际,对土壤肥力下降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培肥措施。

1 土壤肥力衰退成因

1.1 有机肥施用严重不足,土壤有机质含量递减

以前东至县耕地以施用人畜粪便、猪牛栏、火粪灰和绿肥等有机肥为主,虽然农作物产量较低,但以农家肥为主的有机肥营养比较全面,基本可以维持农业的再生产。然而近十几年来,由于东至县超10万青壮年人口大量外出务工,强壮劳动力锐减,农业生产只能维持粗放式经营,因有机肥的运输和施用劳动强度大,为追求粮食、棉花产量只能以化肥当家,往往忽略了有机肥的施用。因有机肥施用的空白或者大量减少,导致土壤有机质无法及时得到补充或提高,其含量正在逐年下降。

1.2 重施、偏施化肥导致土壤理化性状恶化,土壤肥力下降

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化学肥料的出现突破了利用作物秸秆还田的传统有机循环模式,追求目标产量的重要手段转变为加大化肥的投入。东至县2010年化肥施用量为2.8万t,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高达875 kg/hm2。大量化肥施入土壤中后,被作物吸收利用的只有30%~40%,这就意味着约有60%~70%的化肥残留在土壤中,不能被作物有效吸收利用,导致了盐分大量累积,造成土壤酸化板结。尤其是过量施用化肥,抑制了土壤微生物的生存,土体团粒结构被破坏或减少,有机质下降,土壤养分严重失调,物理性状恶化。另外,偏施氮肥还会造成土壤中硝酸盐含量增加,污染农产品尤其是蔬菜,给人类健康带来危害。

1.3 轮作方式单一,土壤养分失去平衡

目前东至县普遍实行一年二熟制,水田为稻―稻或稻―油轮作,旱地为棉―麦或棉―油轮作。这种单一的轮作方式基本上是长期一贯制,很难达到用养结合,且由于种植同种作物,致使粮食作物所需要的其他非主要营养元素含量下降,造成土壤中各营养元素的动态平衡失衡,影响土壤供肥能力,最终导致土壤肥力逐年下降。东至县土壤化验资料表明,东至县严重缺磷缺钾土壤达65%以上,有机质含量普遍低下、土壤容重偏高。

1.4 采用轻简栽培,土壤耕作层物理性状变差

20世纪60―70年代东至县耕作方式除种植绿肥田块外,空白田一般都是冬前深翻晒田,通过晒垡冻融,加速了土壤底层有毒有害物质的分解、挥发,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促进了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耕作层加厚,且有效改善了水、肥、气、热状况,大大提高了土壤通透性和保水性以及土壤肥力,土壤不断熟化。进入90年代以来,东至县传统的牛耕犁耙逐步被拖拉机耕翻所替代,加之近几年来东至县着力推广的直播稻、软盘抛秧、再生稻、化学除草等为主的水稻轻简栽培技术,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一犁、二耙、三中耕“的精细农作方式,也加剧了耕作层变浅、土壤板结、土壤物理性状变差。

1.5 农田水利设施毁损,土壤旱、渍、滞、潜严重

水利设施的不完善或水利设施年久失修使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大为减弱,东至县农田水利工程特别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主要是20世纪60―70年代依靠农民投工投劳,因陋就简兴建起来的,存在标准低、配套不全、质量差、设备技术落后等问题,再经过几十年的运行,现在已经难以为继,农田抗旱排涝功能严重不足,导致土壤旱、渍、滞、潜,土壤肥力下降,旱涝难以保收。

2 培肥途径

2.1 广辟肥源,增施有机肥

增加有机肥施用量必须广辟肥源,千方百计地使耕地有机肥的施用量达到30 t/hm2。主要途径:一是政府部门要建立发展绿肥生产补助政策,激励和扶持农民积极扩种绿肥,扩大绿肥种植面积,促进绿肥种植面积恢复性增长[1-2]。20世纪70―80年代时东至县水田每年紫云英种植面积高达1.2万hm2左右,现在几乎绝种。二是确保秸秆还田,农作物秸秆是重要的有机肥源,在机械收割的时候农机必须加带粉碎装置下田,做到边收割边粉碎,既可有效杜绝秸秆焚烧,减少空气污染,又可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一举两得,效果显著。

2.2 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

测土配方施肥是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能力和肥料效率提出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配比方案和相应的施肥技术,应有效协调和平衡土壤氮、磷、钾以及微量元素之间的关系,达到合理利用化肥,克服重施、滥施化肥现象,改善土壤营养状况和理化性状[3-4]。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时,要加大有机肥在配方中的比重,减少化肥的施用量,提倡化肥一次性深施,并着力推广有机无机复合肥。

2.3 合理轮作

合理轮作是用养结合的一种生物学措施,有利于平衡利用土壤养分和防治病虫害,能有效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调节土壤肥力。应建立合理的轮作方式,避免同种作物长期连种,提倡油菜、瓜类,豆类、蔬菜、烟叶、绿肥等与水稻或棉花轮作。尤其在推广轻简栽培或免耕的土壤肥力衰退后,可从不同作物的不定期水旱轮作中,使地力得到更新并且培肥土壤[5]。在合理轮作的同时,应合理安排耕地轮休。

2.4 完善农田水利设施

政府加大对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对山区中小型水库、塘进行除险加固、清淤,提高蓄水和防洪能力;对水沟、水渠、涵道等进行配套、完善、维修,确保水路畅通,以方便排灌,确保农业生产旱涝保收[6-9]。

3 参考文献

[1] 张桂香,王呈祥,高儒萍,等.土壤不同养分条件下高粱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J].华北农学报,2000(2):36-39.

[2] 李锋.培肥地力四措施[J].农村天地,2000(3):33.

[3] 夏建国,李廷轩,邓良基,等.主成分分析法在耕地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西南农业学报,2000(2):51-55.

[4] 高祥照,马文奇,崔勇,等.我国耕地土壤养分变化与肥料投入状况[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0(4):363-369.

[5] 胡瑞轩,辛洪生.实施耕地培肥计划建立耕地良性生态环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0(2):18-19.

[6] 张建玲,任瑞丽,赵宏儒,等.包头市部分地区耕地土壤养分现状及变化规律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6):48,50.

[7] 夏学智,迟海峰,王奇,等.宁夏农垦耕地土壤养分现状及其变化规律研究[J].农业科学研究,2008(4):109-110,113.

[8] 纪萱,陈立新,薛洪祥.不同林龄红松人工林土壤养分及微量元素的变化规律[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7(7):29-31.

[9] 姜宏考.安庆市耕地土壤肥力现状及培肥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1(6):287-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