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王光乐 慢慢儿地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王光乐 慢慢儿地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走在去采访的路上,满脑子充溢着王光乐那自虐式水磨石画面,不想穿着粉色的T恤的他突然与我们飘然而遇。

王光乐

1976年生于福建。200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现居北京。王光乐是面对水磨石图大彻大悟的人。他画出来的地面、墙面包括新画的色块,让人有“一头撞死”的冲动。不被他感动,简直就是木头。西方这种死磕型儿的画家较我国数量为多。王光乐填补了一项空白,因为从13世纪的南宋以后,小禅意的画家太多,大禅意的画家极少。王光乐还有挖禅的潜力。他当然让我想起法国人加缪氏写的《西西弗的神话》。

现年35岁的王光乐出生于福建省松溪县河东村,与城里孩子相比,上小学之前他有着更为自在的童年,山上、田里、水里就是他天然的游乐场。期间父亲开办家庭工艺厂,请来一个浙江东阳的画师马文良会画工笔和雕佛像,幼小的王光乐开始对画画产生了兴趣的萌芽。

初中一年级时,得知县文化馆有老师在教授油画,王光乐一放暑假就参加了县文化馆刘老师的美术班,第一次接受素描、水粉等比较专业的西洋绘画基础训练。“当年背着那种绿色的小画夹子,在整个县城是特别与众不同感觉”。基于自己对绘画的热爱和对文化课的逃避,才念完初一的王光乐竟然说服父亲同意他休学纯粹学画画,前后大概有半年的时间,后因刘老师的病逝而中断。重新回到了校园王光乐通过自学和业余小组等方式继续自己的学画之路。初中毕业后,王光乐自然如愿地同时考上了央美附中和浙美附中,最终为避免频繁地被家长“探望”,选择了离家2000多公里的北京央美附中。附中毕业后,他继续优异地、顺利地进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一切都很自然。包括他的绘画,感觉也都是自然而然生长出来的。

王光乐远明昭著的“水磨石”系列,起源于“描绘水磨石地面的一束光开始”。1998年,王光乐丛宿舍楼搬出,来到城乡结合部的东辛店租赁农民房独立创作。他获得毕业大奖的作品《下午三点到五点》,用美院规范的照物直写的方式客观地刻画了一束光的痕迹,那束两小时的光线,艺术家处理的速度还是比较快的,但是周围的陪衬――水磨石,却与艺术家一起死磕了两个月,从两小时到两个月,这俩小时也就是两个月的俩小时。

大概从2002年开始,王光乐抽离了作品中的光线,开始用一种纯书写的方式描绘光线背后的水磨石,水磨石肌理天然地铺写在画布上,没有视觉的中心,也没有三维的深度空间,如高僧手抄的经书一般向我们娓娓道来。

王光乐深知绘画基本功的意义,对于学院式的技术基础训练他是极其尊重的,“技术是永远没有穷尽的时候”。在他看来,“水磨石说白了有点像明度练习,甚至是去掉了色彩的素描明暗渐变,寿漆就是笔触肌理的练习”。正因为在美院学习所拥有的十八般武艺所以在日后的创作中可以信手拈来,仍是艺术家最宝贵的财富。

在另外一篇访谈中,王光乐曾说过,“和尚一天到晚敲一个木鱼,重复念经等,内容并不重要,这里面有一个与我的工作方式相似的形式。每天都这样做,形成了一种仪式,它把你从一个时间段带入到另外一个时间段。”从大学期间的《下午三点到五点》的“光线”系列,到“水磨石”系列、“寿漆”系列、“无题系列”等,作品在经意不经意之间总有一种吸引人去阅读的魔力,艺术家在“信手拈来”的轮回中,达到自己的涅。

画画之外,王光乐比较喜欢运动,足球、羽毛球都是他的爱好,也借此保持了还不错的身材。 他虽然不会主动组织一些活动,但经常被动式的参与一些活动,但只要他参与了,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巨蟹座的王光乐,比较宅,几乎是距离工作室和798最近的居民小区,画画、聚会和运动之外,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在家里安静地宅着,偶尔他会被发现骑着自行车买菜什么的,买菜、烧饭是可以在家里宅的前提啊!

作为70后艺术家,王光乐并不太在意的年龄界限。他认为70后身上有着上一辈所具有的深刻的残余,加之后来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对他们的影响,在他看来,70后的适应性相对比较强,记忆中还有集体意识的残余,但又不像60后那样完全在集体意识中长大,70后个体性已经非常明晰,有自己更为独立的部分,极具艺术生命力70后已经完全勃发,世界必定会是年轻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