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明明白白朗读“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明明白白朗读“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新课标》给语文教师一个强烈的感受,朗读训练不管何时何阶段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位置都是相当重要的。朗读训练在新教学理念的重塑下必须有新的表现,必须有新的内涵,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更加落实,只有这样才能让语文课堂真正做到有声有色、有花有果。

关键词:新课标 朗读 方法 内涵

《新课程标准》说:“各个学段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曾指出:“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无论是《新课标》还是《大纲》都给语文教师一个强烈的感受,朗读训练不管何时何阶段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位置是相当重要的。“朗读是综合,是融贯显现,是活的,如同付给作品以生命,更能使人感受”,学者如是说,可见一斑;我说:朗读训练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是一朵永不凋谢的“玫瑰”,要使这朵“玫瑰”永不凋谢,语文老师在新课标的冲击下就必须明白朗读的“心”。

一、解读新课标下的“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正确读。也就是把字音读正确,即不漏字、不添字、不改字、不读错音。

2.流利读。也就是把句子读通顺,即不回读、不破读、不顿读、不唱读,要一词一顿地按词连读,把词句读清楚,适当停顿,能让人听明白,能把课文读熟,有一定的速度,读懂课文。

3.有感情地读。这是朗读的高级阶段,也就是在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文章感情后再读,能运用好“重音、速度、轻重和停顿的技巧”,能把握“语气、语调的变化”;能通过朗读品赏学习成果,能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用词、用句的绝妙之处;能通过朗读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

4.有选择地读。修订教材中,许多的课文后有“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读一读”。这是朗读的个性阶段,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阅读教学中有形有声的具体表现,学生从中能通过朗读表现自己的情感倾向,学生能通过朗读表现自己的人生思想的态度,学生能通过朗读表现自己的价值取向,是个性的,学生的个性及独特的体验在此将得以尊重和肯定。

二、新课标下朗读训练的基本方式

毋庸置疑,朗读训练对理解课文、陶冶情操、领悟内容、增强语感起着其他任何教学活动不能替代的作用。为了达到朗读训练的目的,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朗读的兴趣至关重要。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着他们对朗读的注意与兴趣的持久性与稳定性不强。因此,在教学中,朗读训练的形式要多种多样。

(一)分角色表演朗读。

对故事性强、有人物、有情节又富有个性的对话的课文,可用此法进行训练。如《争画》、《两小儿辩日》等课文。

(二)配乐朗读。

对文笔优美、意境深幽、情趣盎然的课文,可用此法进行训练。如古诗、《鸟的天堂》、《草原》等课文。

(三)引读与轮读。

师生引读、轮读。男女生轮读,小组轮读等等。师生共同参与,学生积极性高。

(四)轻读与自由读。

教学以写景为主的散文,重在领略文章的情味,可用此法。

(五)指名读与齐读。

两种方式交叉,点面有机结合。指名读,可以有的放矢,以促齐读,这既看重个性又兼顾共性。

讲究朗读训练方式的多样性要因文而异,灵活安排。

三、新课标下朗读训练的意义:

(一)朗读能帮助学生理解词句,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新课标的阅读教学始终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认读、理解、鉴赏、感受。”朗读的过程是学生对课文整体感知的过程,是对语言理解的过程,教材选用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学生对这些文章不断朗读,就会潜移默化地吸收其中包含的思想和艺术的养分。

(二)朗读能帮助再现情境,突破重难点。

文章是表述作者感知过的客观环境。要让学生理解课文,重要的一环是使学生大脑中再现这种情境。情境的再现,教师无法替代,必须由学生自己进行视听活动后,借助朗读(必须有一定的朗读技巧),真心实意有感情地读原文,通过读调动自己的表象积累,按自己的思维方式,设计出作者所表述的情境(或画面)。通过反复读,不断调整“画面”,使之更清晰,更准确。

新课标的阅读教学注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灵光一现”是教学过程的光芒,是最独特的体验,是情境的再现或创造,此光芒的触发点就是朗读。

(三)朗读能帮助学生领悟文章的内涵,不断提高阅读水平。

在文章中,作者对事物、情境的表述是有一定的思想观点和情感倾向的。这种思想有的是作者直接揭示,有的却暗蕴文中,这样的文形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在朗读再现情境的基础上再让学生逐步细读、深读、品读原文,在朗读中投入感情从字里行间体察作者的情感,从而领悟文章的深刻内容。如我在教学《荔枝》文时的最后一段“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这一段和前面的内容在衔接上跳跃很大,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这一段文字虽少,意义却深刻,表面上写荔枝“年年红”,内涵却在作者的心底里。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荔枝”和“母亲”不断在学生的表象中翻滚,自然而然,学生从朗读中体会到了在文中“荔枝”和“母亲”紧密联系在一起。再读“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学生就明白这段话和“母亲”有关,最终学生领悟到文中蕴含着的丰富感情在言已尽时而意却无穷。见荔枝如见母亲,是作者对母亲的深深的怀念之情。

在这一训练过程中,特别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朗读的缓、急、虚、实的朗读能力的培养。以情换情,以美激情。

四、朗读能帮助学生加强语感

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受,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理解力。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在学生的头脑中加强语言文字同生活经验的关系,丰富学生的思想,使学生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充分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有的课文文情并茂,描写细腻 ,对此类课文,就要通过朗读、想象来细细品味、欣赏,让学生感受语言美、自然美、人格美。

如《第一场雪》是一篇文质兼美、蕴意深刻的文章。我在教学中就是通过对比朗读让学生体验文章的语言美、自然美。在教学“嗬,好大的雪啊!山川、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汝玉砌的世界”时,我把文中的“罩、粉妆玉砌”分别成“盖、白茫茫”,让学生对比读,通过反复对比朗读,从“罩、粉妆玉砌”两个词感受到了第一场雪的“大、美”的特点,更能体味到“罩、粉妆玉砌”的妙用,感受到峻青笔下的语言美和自然美。这样的朗读训练,学生的语感得到训练,受益无穷。

五、朗读训练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高年级后,言谈举止或多或少受到心理的束缚,如何让学生能从心理“阴影”中走出来?从朗读入手,在朗读中训练学生“大胆、自信地读书”,特别是平时朗读存在“问题”的学生更是。有一教师教学《月光曲》时有这样一个片段:

朗读训练在新课标中已不是纯朗读技能技巧水平的训练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朗读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自信、大胆……

新课标下的朗读训练在新教学理念的重塑下必须新的表现,必须有新的内涵,只有这样才能更体现《新课标》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更加落实,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做到有声有色,有花有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