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网络问政呼唤公共治理方式变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年底,我国网民总数达5.38亿,微博用户达2.74亿,手机网民数量快速增长,达到4.2亿。互联网的实际发展速度大大超过人们的预料,可以说,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民网络时代。
网络是个好东西,全民网络时代催生着人们不断高涨的网络参政热情,这也恰恰是网民对我国政治发展与社会政治生活现实热情关注的体现。以对反腐倡廉建设的网络参与为例,党的十以来,“房叔”、“表叔”、“房妹”事件频频被网络举报曝光,多名官员密集被纪检监察机关公开停职调查,网络反腐的威力逐步显现,大大拓展和强化了社会主义民主监督的空间和效果,也在客观上提出了畅通网络监督体制机制、提升网络参与法制化和制度化水平的现实课题。
从更宽阔的视角来看,网络新媒体以其虚拟性、互动性、平等性、直接性、及时性、开放性、便捷性、廉价性等特点,正在成为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的新途径,在增进公民参与、强化民主监督、培育公民社会、构建新型民主政治等方面具有重大而独特的作用。因此,必须把网络问政看作是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步骤,看作是推动政府治理模式转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方式。通过积极发挥网络问政高效便捷和开放互动的独特作用,逐步营造开放、透明的政治环境、制度环境、监督氛围。
实际上,随着网民网络问政热情的高涨,政府也在不断完善以尊重民意、提高执政能力为中心的应对机制,网络发言人、网络新闻会、政务微博等治理创新层出不穷。不少从政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级行政官员也注重通过网络与网民实现互动,并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全国不少地方针对网络论坛出台规定,形成工作机制,也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可以说,网络问政为政府与公众良性互动搭建了廉价便捷的平台,在我国正逐渐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常态,初现“网有所呼、政有所应”的良性互动态势,这也有助于形成把政府自上而下指令与公众自下而上参与结合的新型治理模式。这既符合当今世界治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趋势,也展现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新气象、新特点。
党的十报告强调,“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网络声音正从民意表达成为决策参考依据,被官方权威渠道所重视,成为民主监督和政治参与的新平台。同时,网络沟通的扁平效应,也对各级党委政府提出了更高要求,公权力机关必须更加注重与网民沟通的即时性、交互性、平等性。如果不能与网络形成良性互动,就会造成网民对公权力的不信任。容易为敌对势力和别有用心的人提供“靶子”和口实。换言之,公权力机关必须有与鼠标键盘相适应的网速,不能总是慢半拍、拖几步;必须有与论坛微博沟通的话语,注重与网民沟通的即时性、交互性、平等性。真正与广大网民同网共振、与群众愿望同频共鸣、与社会呼声同声相应、与公民社会良性互动,不断提升公权力的公信力、凝聚力、亲和力。
更为根本的是,要健全制度,加强互联网行为立法管理,加快推进网络问政与制度化、法制化轨道对接融合。唯有如此,才能防止网络监督带来的种种“暗箭”和“误伤”,避免网络问政陷入“引起关注一领导批示一迅疾处理”的人治怪圈,不断凝聚起民主监督和善治发展的正能量,通过公共治理方式的变革,推动社会善治、良治、优治格局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