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短暂性全面遗忘症13例临床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短暂性全面遗忘症13例临床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短暂性全面遗忘症是一种临床上比较少见的,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群的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关键词】短暂性全面遗忘症;临床分析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共收治13例短暂性全面遗忘症,男8例,女5例,年龄43~78岁,平均62.5岁。合并高血压病者8例,合并冠心病5例,合并糖尿病3例。

1.2 临床表现13例均急性起病,持续1~24 h,一般不超过24 h,表现为可逆性记忆力丧失,对发作期间的所作所为完全不能回忆,短暂不能获得新知识。患者出现重复语言,常反复提问,不知道做什么及打算做什么,有些出现定向障碍。发作期间,患者保留语言及行动能力,自知力及人格,可料理生活,日常活动正常[1]。发作后患者全面恢复记忆能力,对发病前后的事记得准确,唯独发作时的经历完全想不起,形成一个“记忆空洞”,这是患者遗忘发作留下的唯一症状。所有患者均无阳性神经系统体征。

1.3 辅助检查 13例患者全部做头部CT检查,5例示腔隙性脑梗死,3例示脑萎缩,5例无异常。10例做头部MR检查,4例示腔隙性脑梗死,5例示脑萎缩。13例全部做经颅多普勒(TCD)检查,有9例示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8例做脑电图(ECG)检查,均正常。

2 结果

13例患者均予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3年,有4例在1年中复发1次,2例在3个月至一年中复发1次。

3 讨论

有关短暂性全面遗忘症的发病原因及其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主要有3种学说:缺血、偏头痛和癫痫。目前倾向于一过性缺血学说。本组13例合并高血压病者8例,合并冠心病者5例,合并糖尿病者3例,全部做经颅多普勒(TCD)检查,其中9例示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并且应用扩血管药物改善脑供血治疗后症状很快好转,所以支持缺血学说。目前认为TGA是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一种特殊形式[2]。

由于TGA为一过性发作,部分病例可复发,所以有人提出癫痫源性机制,但目前的研究资料大多不支持此观点。本组13例有8例做脑电图(ECG)检查,均正常,全部病例亦未给抗癫痫治疗,故可以除外癫痫,不支持癫痫源性学说。颞叶癫痫发作患者的遗忘特点是发作时间短,而且伴有自动症、人格解体等,TGA患者无这些特点。而持偏头痛发病学说者,是因为TGA患者中偏头痛的发病率较高,本组13例TGA患者中未发现有偏头痛患者,可能与我们的病例数少有关,但目前已经证明两者之间并无联系。

TGA的临床表现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发病年龄主要是中老年人,本组年龄43~78岁,平均62.5岁。②典型症状是突然发病,一过性记忆障碍,一般是由他人发现患者突然出现记忆障碍,忘记过去的事情,不知道现在做什么以及打算做什么。③出现逆行性及顺行性遗忘:数天、数周、数年的记忆丧失。④自知力完整,患者发病时不知所措,不断向他人询问基本上同一类型、同一顺序的问题,努力回忆遗忘的事情。⑤病程短,复发少,病程以2~3 h多见,一般不超过24 h。⑥能保留较复杂的高级神经活动,如说话、书写、计算、骑自行车等能力,并保持注意力,人格、自主行为及皮层功能的完整,除记忆障碍外,无其他神经系统阳性体征。⑦多合并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病史,经颅多普勒彩超(TCD)检查多有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的表现,头部CT、MR可有非特异性异常,脑电图检查多正常。

TGA的诊断标准:目前尚无明确的诊断标准,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特征,如仅有遗忘而无其他神经体征,诊断当无困难。目前广泛接受以下诊断标准:①发病时应有目击者。②突然发病,发病时的神经功能障碍仅限于询问和遗忘,不伴有其他神经系症状和体征。③记忆丧失为一过性,通常持续数小时,不超过24 h。④发病后患者记忆力可完全恢复。唯独发作期间的经历不能想起,形成一个“记忆空洞”,是患者遗忘发作所留下的唯一症状[3]。TGA应与癫痫、癔病、一氧化碳中毒等鉴别。癫痫性遗忘的特点是频繁发作,持续时间短,并且伴有自动症以及人格解体,脑电图可发现痫性放电。而癔病性遗忘常有精神创伤史,为持续性记忆衰退和自我认识缺陷。

由于TGA属于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一种特殊类型,所以其防治也应遵循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原则。尤其是年龄偏大,合并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患者,更应该积极严格地做好防治工作。

参 考 文 献

[1] 谭明贤,张书琼.短暂性全面遗忘症1例.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1,21(3):189.

[2] 胡维铭,王维治.神经内科主治医生700问.第2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437.

[3] 沈岳飞,唐运立,许永成,等.短暂性全面遗忘综合征53例国内文献回顾.临床荟萃,2001,16(22):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