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奈曼方言中的虚词“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奈曼方言中的虚词“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奈曼方言中的“来”既可以做动词,也可以做动态/时态助词和语气词。本文将对作为动态/时态助词和语气词的“来”及其在奈曼方言中大量使用的原因加以阐述。

关键词:来 动态/时态助词 语气词

奈曼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西南部,科尔沁草原南端,南与辽宁省接壤,东与吉林省相邻,扼东北地区与华北地区的交通要道。奈曼方言属于北京官话中的朝峰小片。“来”在普通话中是趋向动词,而在奈曼方言中除了做动词外,还可以做虚词中的动态/时态助词和语气词。

一、动态/时态助词

王启龙先生根据汉语的语义功能把助词分为动态/时态助词、结构/关系助词、比况助词、数量/范围助词、替代/总括助词和语气助词六类。奈曼方言中的“来”可以作动态/时态助词。王启龙先生对动态/时态助词的说明与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中对动态助词的说明基本一致。

(一)动态助词

太田辰夫认为:助词“来”是由动词“来”产生的。原来是做了某事来到现在场所的意思,后来“来”成了附加的,就把重点放在了过去曾做某事上了。“来”做动态助词时相当于“了”、“过”。

“‘了’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或形状的实现,即已经成为事实。”[1]奈曼方言不说“了”,“来”就相当于动态助词“了”。如:

1.我在那儿干来两天就走了。

2.我在那儿呆来七天。

3.比原来胖来一圈儿。

例1和例2中的“来”字前面是动词,例3“来”字前面是形容词,“来”后面多是数量短语作补语。

“‘过’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曾经发生这样的动作或者曾经具有这样的性状。”[2]奈曼方言中“来”也可以当动态助词“过”用。如:

4.这儿前些天冷来一阵儿。

5.他说来回家,可没说跟你一起回呀?

例4中“来”字前面是形容词,后面是数量短语,例5中“来”字前面是动词。“来” 后面不能带助词“的”,例如,“现在我才想起老师说过的话”,不能说成“现在我才想起老师说来的话”,只能说“现在我才想起老师说的话”。普通话中助词“了”和“过”有时可以互换,只是它们所强调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了”和“过”可以互换的地方都可以用“来”替换。

(二)时态助词

6.他来来你再交给他。

“来来”中第一个“来”是动词这里不讨论,第二个“来”是时态助词,这个时态助词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时态助词“时”或“后”。奈曼方言在表示“来时”或“来后”的意思时除了说成“来来”,还可以说成“来前儿”。奈曼方言把表“时候”的意思都说成“前儿”。这里的“前儿”和没被儿化的“前”表义完全不同。“前儿”表示的时点,而时态助词“来”表示的是时段,即事情发生之后的一段时间。其实“来”、“时”、“前儿”和“后”不仅可以表示时态义,还兼表假设义。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时间关系句往往含有条件关系,而且有些时间关系句兼有假设之意。”所以以上四个时态助词也可以叫假设助词。

二、语气词

语气词“来”产生于初唐,唐代已有大量使用。现在普通话中已不用这个语气词,只有个别地方方言中还有其存在。语气词“来”在奈曼方言中的使用具体情况如下:

(一)指明某种事实,说明某事或动作已经成为过去的存在

7.那事儿已经过去来,别提来。(表示请求、厌烦的语气)

8.我昨天去来。(对过去行为存在的确定)

9.我去过他家来。(在别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或完成某行为,这种行为有时会让别人感到惊讶)

10.他家东西可贵来,别去他家买。(带有主观上的强调、夸张)

11.昨天谁来来?(表疑问语气)

12.他姓啥来?(这里的“来”表疑问语气。有人认为它相当于“来着”,其实仔细体会就会发现其中的细微差别:“来”表示由于对方插话从而使自己忘记了什么,希望得到对方的提醒,而“来着”并不表示希望得到对方的提醒,只是说话本人自问而已)

(二)表示要做某事

这里的“要做某事”表示“过去要做某事”和“将来要做某事”两种。

13.我想去找你来呢,你就来来。

这句话中划横线的两个“来”字都是语气词。第二个划线的“来”属于上面(一)中情况,这里只讨论第一个“来”字。熙先生在《语法讲义》中把“呢”分为三种语义加以解释。他认为“呢1”表示时态,“呢2”表示疑问,“呢3”表示说话人的态度和情感。这里用的是“呢3”。语气词“来”、“呢3”连用表示过去要做某事,但它们没有语气的重点与非重点之分,去掉其中任意一个都不会影响句子的表达效果。这也就是说“来”除了表示要做某事之外,还可以和“呢3”一样表示说话人的态度和情感。这句话中表示出说话人带有一种夸张的语气,因为说话人心里到底想还是没想做某事只有其本人知道。“呢3”在奈曼方言中都读成[ni],“来”、“呢”放在一起正好押[i]韵,二者连用也是追求韵律感的需要。

14.你咋才来呀?我刚想去找你来呢?

后面这句话也是“来”、“呢3”两个语气词连用表示过去要做某事,但它们有语气的重点与非重点之分。“呢3”是说话人所要表达的重点语气。如果这句话只用一个语气词“来”,那么它只简简单单表示过去要做某事,加上“呢”之后就能表示说话人对对方有一种不满情绪。

15.明天我就能回家来!

“来”表示将要做某事。

由例11、例12、例13我们可以看出,这里的“过去”、“将来”距“现在”的时间是短暂的,由“刚”、“就”可以看出来。

(三)假设发生的情况

这里的“假设”包括“假设过去发生的情况”和“假设将来发生的情况”两种。

16.假如当初我跟他走来,你回咋办啊?(假设过去发生的情况)

17.假如将来我跟他结婚来,你会参加我们的婚礼吗?(假设将来发生的情况)

(四)提醒、催促别人

18.走来走来,他们都等着你呢!

19.起床来,一会儿迟到啦!

(五)表感叹语气

20.这天儿真是太好来!

21.你也太笨来!

22.那孩子也忒笨来!

“来”用来表感叹语气时,只能用在带有“忒”和“太”的感叹句中。因为“忒”、“太”的韵尾是[i],“来”的韵尾也是[i],这也是追求韵律感的需要。奈曼方言用“忒”的感叹句中,“忒”和“太”可以互换使用。

(六)“来”用于否定句中

23.我今天不去来,明天再去。

24.把这些东西拿着吧!――不来不来。

例23“来”字用在动词后面,例24直接用在否定副词后面,“不来”其实是在“不”和“来”之间省略了动词“拿”,这是语言经济原则驱动下的省略。

(七)表示新情况的出现

25.下雨来,明天再走吧!

三、奈曼方言中大量使用虚词“来”的原因

奈曼方言中大量使用虚词“来”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古代用法的沿用,在古汉语中“来”就可以用作助词和语气词,所以在现在的一些地方方言中还有所保留。二是追求韵律感。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中认为舌位低的元音发音比较响亮,而在所有的单元音中a舌位最低,a和i组成前响复元音,在句中或句尾用“来”都会有一种韵律感。

注释:

[1][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42页,第43页。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罗骥.北宋语气词及其源流[M].成都:巴蜀书社,2003.

[3]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4]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5]江蓝生.近代汉语研究新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6]王启龙.现代汉语助词及其再分类[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7]刘义青,劳丽蕊.句末助词“来(来着)”研究综述[J].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2004,(1).

[8]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赵玉红 大连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116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