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长大“闯了祸”根在少小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长大“闯了祸”根在少小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青少年常见的“人格缺陷”

亲手砸死侄子事件尖锐地反映了青少年中存在很多心理问题的事实。在我们日常的心理咨询门诊中,青少年咨询者占2/3以上,他们中轻的是一般心理问题,最多的是各种心理障碍,少数也患有心理疾病。如果加上未参与心理咨询而感受内心痛苦的青少年,则是一个数量可观的青少年群体。

这些人有以下一些共同的心理特点:①完美主义。期望值高,什么都想要好的,都要是最好的,喜欢事事顺心,喜欢被夸奖。②懒惰。想要好的但又常懒于去做,不愿参与,不愿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去做,或者想当然,或者看到有好结果后才肯去努力。③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认为自己很重要,连父母也应该为自己作出牺牲。④自尊心极强。惟我独尊,过分在意别人的评价,过分注意自己的形象,容不得自己有一丝缺点。⑤心理素质差。只能顺利不能失败,小小的挫折也会引起巨大的失落感,不善于调整自我状态,遇困难怨天尤人,不能坚持,不能适应。⑥缺乏自我控制力。情绪波动大,行为会失控,低潮时或逃避,或自暴自弃,甚至毁掉一切。

一项小调查的启示

为什么具有上述人格缺陷的人越来越多呢?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作了一项小小的调查,发现在这一类青少年的父母中,做老师的占50%,做会计或其他财务工作的占30%,做医生、人事、纪检、军人、律师等要求严谨的职业者占15%,工人、农民和一般职业者只占5%以下。参与教育(包括抚养)的祖父母职业亦有类似情况。这些父母或祖父母的共同特点是认真、严格和高期望。他们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教育方式的共同点是:过分溺爱、关注、保护、要求、严厉。

父母在和孩子密切的朝夕相处中,对孩子的态度,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甚至也包括自己的行为和与其他亲人(也包括与孩子)的相互关系等等,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孩子会按照父母的模式改变自己,会学习以父母的方式来要求自己,从而从根本上建立自己的人格基础。

溺爱和过分保护培养懒惰、懦弱,限制孩子适应社会能力的发展,助长孩子对家庭、对父母的依恋和对陌生环境的抵触或恐怖心理,妨碍孩子劳动习惯的养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阻碍其人格的健全发展。

对孩子的过分宠爱和关注会助长孩子自我中心的加重。他们觉得关注和珍重自己就是爱父母、爱家人,逐渐地他们会把自己看得比父母甚至比祖父母更重要,其他人尤其是父母应该永远服务于自己,并为自己不断付出。

另一种情况是,父母的高期望常会内化为孩子对自己的高期望,父母认为孩子最完美才最珍贵,孩子就会要求自己达到最完美。由于追求完美,父母常对子女有明显的惩罚行为,包括体罚、责骂,缺少宽容,过分严厉,或以令人难堪的方式对待子女。子女拘泥于父母的严格管教,容易把父母过于频繁和严厉的惩罚、责骂以及苛刻的要求内化,导致对自己行为、态度、欲望的评价也过分苛刻和严厉,使孩子只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只会自卑和自责,看不到自己的优势和成绩,永远不会有满足感,反而时常陷于痛苦之中。

有些父母还对子女表现出过多的否认、拒绝和贬低,以致使孩子在成人面前总感到永远无法超越的一种本能的自卑,因而丧失对生活的基本信心。可以这样说,父母对孩子的训斥责备无异于孩子自己对自己的责备、责难,父母对孩子的辱骂和鞭笞无异于孩子自己对自己的全盘否定――导致自卑自责,甚至自戕。

为孩子心理健康打好基础

一名男孩受父亲的体罚后不断出现破坏行为,从物到自己的身体,曾用刀伤过自己;一名女中学生受父亲责打多年,不但怨恨父亲,而且会去报复同学,进而畏惧所有的男性。医生的女儿多患洁癖;妈妈唠叨、多责备,儿子常常自卑;受过分保护的孩子肯定胆小,交往困难;刻板而严管的家庭,孩子患强迫症的特多,等等。几乎每一位心理障碍者,每一种心理问题都可以追溯到父母,追溯到早年的原因。吴某不良心态的形成也很可能有着同样的根源。

父母怎么做呢?孩子怎么教呢?孩子不能不受到保护、关心,关键是要适度。该教的要教,该养成的习惯要培养,该讲的规矩要讲,该关注时要关注,该安慰时要安慰。以适合自己孩子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要有上进心,要有理想和目标,要有谦虚精神,又要信心百倍,要学会应对挫折,使孩子具备良好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