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美贸易顺差解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美贸易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1979年双边贸易额为24.5亿美元,2004年突破2314.20亿美元,与此同时,美国已连续5年为中国的五大贸易伙伴国之一,2004年中国已成为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仅次于加拿大)。随着中美经贸往来的加强,我们不难发现的就是中美贸易顺差的逐年扩大。中美贸易发展的不平衡已引起广泛关注,美国参议院已将其列为美国对外贸易中的最大经济问题与美国国内的最大政治问题,中国官方也高度重视中美贸易的不平衡问题。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中美贸易中的这种不平衡若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中美间将会爆发一场“贸易战争”,其结果是两败俱伤。
一、中美贸易顺差状况
中美在贸易总额扩大的基础上,顺差明显(表1)。从1985年开始中国对美国贸易出现盈余,从1999年开始盈余幅度快速增长。据美方统计,2004年中国已成为美方的第一大贸易赤字国,超过欧盟、日本、加拿大、墨西哥,贸易赤字占美国贸易赤字的25%。而中方数据显示,美国对中国贸易赤字占美国赤字总额的11.3%,是美国第二大赤字国。虽然中美统计数字相差甚远,但中美贸易不平衡已是一个不可争辩的事实。据美国国会美中经济和安全审查委员会报告预计,2006年美国与中国贸易逆差将达到2000亿美元。中国大量的廉价商品进入美国市场,其原因主要是中美要素禀赋不同,进出口商品结构有很大差别,美国在华投资额的增多,美国对华高科技产品的出口管制。
二、中美贸易顺差的原因
1、中美进出口商品结构特点是贸易顺差的主要原因。根据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两国进行国际贸易的原因在于其在生产某种产品具有相对优势,一国出口的应该是自己具有有利生产条件的产品,进口的应是自己具有不利条件的产品。中国劳动力资源充裕,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相对强的价格竞争优势,这就决定了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的构成基本上以资源性产品、劳动密集型的工业制成品和半成品为主,大都是美国的日用消费品。根据美中商务统计,中国的鞋类、服装、玩具、家电、五金产品、灯具与家具等8类商品在美国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而美国的科技在世界市场上具有优势,美国出口到中国的大多是资本、技术密集型的商品。1997~2004年美国对华出口的产品中,出口额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航行器、飞机、电信设备、显像管、自动资料处理器等产品,这些都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商品,且非日用消费品。
劳动密集型的日用消费品与资本技术密集型的非日用品在中美市场上的需求弹性是不同的。在美国市场上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需求富有弹性,因为美国人均收入是中国人均收入的30倍,随着美国国民收入的增加,在美国市场上,中国商品的价格显得更便宜,从而使这些商品大量的销售到美国市场。另一方面,美国出口到中国的资本技术密集型商品在中国市场上出口需求弹性较小,因为中国人均国民收入较低,中国普通老百姓对来自于美国的商品直接消费数量不高,在短期内又不会大幅度提高。这就导致中国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竞争力强于美国产品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力,所以中美进出口商品结构特征是中美贸易顺差的原因之一。
2、美国在华直接投资额远远大于中国在美直接投资是中美贸易顺差的重要原因。美国多年以来一直是中国外资的重要来源地之一,在中国的美国跨国公司与日俱增,虽然中国在美的直接投资也有所增加,但目前的规模还较小。据统计,至2004年底中国已累计批准45265家美国企业在华投资,实际投资额累计超过480亿美元,这些企业的投资涉及各个经济领域,如在CDMA、飞机、汽车、计算机芯片、工程机械等领域。与美国在华投资庞大的数字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在美国的直接投资额少之又少。统计显示,截至2004年底,经批准的中国在美投资企业只有869家,投资总额13.6亿美元。所以,无论从投资的企业还是从投资额看,美国在华直接投资都远远大于中国在美直接投资,这一状况使得中美贸易在表面上出现顺差。
美国跨国公司在中国就地设厂,以合资、合作、独资企业的形式存在,充分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与丰富的资源,生产大量的产品在中国市场上销售。这些产品在质量、性能、款式上与从美国进口的商品没有本质的区别,但价格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所以在中国市场上美国跨国公司生产的产品大量的取代了从美国直接进口的产品,而跨国公司销售的产品又不统计在中国的进口总额当中。同时,跨国公司生产的产品因具有竞争优势又大量出口到美国市场,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商品中56%来自美国在中国的跨国公司。也就是说,美国早已进入资本输出阶段,而中国仍停留在商品输出阶段,无论是中国海关,还是美国海关,统计贸易差额时只考虑实际货物的进出口,对国际直接投资而减少的贸易额并没有加进去。所以,在国际收支中就体现出中美贸易大量顺差。但实际上美国跨国公司在美国进口贸易中所扮演的“自己人”角色,即部分贸易赤字实际上是“商品回流”。
3、美国政府对高科技的出口管制是中美贸易不平衡的直接原因。美国政府一方面抱怨对华贸易的逆差,另一方面又设立层层障碍限制美国高科技术产品进入中国市场。中国最需要从美国进口的是高精尖端技术,而美国政府以知识产权保护,国家安全为借口,在无线、芯片、软件、安全、雷达等高科技领域均对华采取限制出口政策,同时为了实施有效限制,美国政府将壁垒设置到了在华延伸的各个高科技领域。比如,针对微软、英特尔、高通等公司对华的技术出口,美国政府均进行了严密监视和控制。在巨型计算机领域,美国政府规定,对华出口的产品运算速度不能高于同期中国自有产品的速度;某些美国芯片公司在出口产品之前,都按要求把一个特别的口令留给美国国防部备案;美国政府在限制产品出口的程序设置上,更是不厌其烦。限制高科技产品对华出口时,必须先取得“出口许可证”,该证件由美国国务院、国防部和商务部三部门跨部审批后方能颁发。而除此之外,美国政府还在具体商业合同上作出了具体规定,即要求对华出口高科技产品厂商与中国客户在合同上附加一个条款,“所出口产品必须指定最终用途或最终用户,并且美国方面可以对该技术或产品的最终用途和最终用户进行现场核查”。美国的对华出口限制就使得大量在中国有广阔市场的美国产品不能进入中国市场,导致中美贸易顺差。
三、中美贸易顺差的影响
1、导致中美贸易摩擦增多,进而影响中国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形象。根据国际收支理论,贸易摩擦的原因在于一国贸易赤字,因为赤字的增加通过对外贸易乘数的作用会导致国民收入的下降,失业的增多。近年来,由于美国的经济衰退,美国制造业就业人数在过去三年内下降了270万。对于就业人数下降的原因,美国不从自身生产率的提高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方面寻找原因,而是将其全部归因于中国对美国的巨额出口,认为美国就业机会的流失是“中国制造”介入的结果,贸易逆差是这一结果不可辩驳的证据。于是,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就成为其攻击中国的靶子。所以,美国政府就以中国产品“扰乱市场”为由专门制定了一系列的限制进口措施,如保障措施、反倾销措施、进口配额限制措施等,这使中美贸易摩擦越来越多,为中美贸易关系的正常发展蒙上了阴影。更为严重的影响是其他一些国家,如欧盟、墨西哥、加拿大等也相继效仿美国,针对中国产品实施限制进口措施,这对中国贸易的持续稳定发展无疑是一个沉痛的打击。
2、导致中国对美国市场的严重依赖。近几年美国一直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顺差国,中国贸易顺差额的近一半来自对美的顺差。中国的出口总额中20%以上来自对美的出口,部分产业与产品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较大。如服装、鞋类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一旦这些产品对美国出口额度减少,中国对美出口总额度就会锐减,中国的贸易总额就会减少。中国对美国的经济的依赖性较强的另一个表现就是,美国GDP每下降1%,其总进口额就被拉低2%~3%,分摊到从中国的进口份额就会达到5%~10%。这种依赖性,使得美国对中国有着较大的经济约束力,美国市场的动荡及美国对中国产品的任何措施将会波及中国出口与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这对于一个大国的持续发展是不利的。
3、导致美元外汇储备成本增加,资源不能得到合理利用。中美贸易给中国带来难以计算的收益,主要表现在就业机会的创造,高科技的引进,但长期的贸易不平衡同样给中国带来难以计算的成本。由于中美贸易的持续顺差,中央银行被迫购买大量外汇,大量美元外汇储备的拥有带来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将带来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主要是增加中国通货紧缩的压力,减少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影响中国的外贸出口,降低中国企业的利润率而增大就业压力。更为重要的是,大量美元外汇的持有将意味着较大的外汇风险与巨额的机会成本。因为美国巨大的贸易赤字、财政赤字使美元贬值的可能性加大,美元的下跌,就会使中国大量的美元外汇储备蒙受较大的损失。中国为了降低风险,又不得不购买美国政府的长期债券,形成巨额的投资机会成本。据美国经济学家包罗-克鲁格曼估计,2005年中国可能购买3000亿美元资产,中国的这种做法实际上是资本稀缺的穷国以低息成本向富国美国巨额放贷。这使中国现有的大量资本资源花在购买美国的政府债券上,资源没有充分利用。
四、政策建议
中美贸易在国际收支中表现出的不平衡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中国的贸易盈余并不意味着中美贸易中中国是赢家,美国持续的贸易赤字并不意味着美国的失败。对美贸易的顺差不仅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且将成为中美经贸与中国外贸持续发展的“绊脚石”。所以,中国必须在出口战略与出口结构方面作调整,在贸易政策方面做出相应的变动。
从长远来看,中国应适度调整出口导向型的战略,中国的产品不仅是美国人的“眼中钉”而且很多国家都针对中国产品指手画脚,这充分显示中国产品竞争力的同时也暴露出中国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巨大阻力。所以,中国经济的发展思路要从“外需为本”的外向型经济向以“内需为本”的内向型经济转变。在对美贸易问题上,要“解放固有思想的束缚”,不能盲目追求顺差。更多获得外部的资源,更多的进口。据商务部统计,2002年我国外贸依存度为51%,2003年是60.2%,而2004年达到了70%。美国也已经成为中国(大陆)对外贸易中最主要的依存国家。贸易额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然而,由于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分工属于相对低端的水平,依存度的增高只是表现数量型的增长,对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国民福利的贡献相对有限。中国的出口退税政策鼓励了廉价产品出口的做法,不但恶化了我国的贸易环境,也牺牲了国民福利。鼓励和奖励的措施越多,我国国民福利牺牲的代价越大。所以,我们应改变出口导向型的战略思维,将经济增长模式向扩大内需上倾斜。
转变出口战略模式的同时,中国应加大“走出去”步伐,鼓励我国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和企业“走出去”,如家电、轻纺和成衣、食品加工和轻工业产品、一些质量价格比有明显优势的机电产品,可以通过对外投资,在当地设立企业和机构,减少直接产品的输出。降低对美的贸易逆差,稳定中美经贸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