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直击胃病元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直击胃病元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胃病为常见的消化道疾病,日常生活中约有十分之一的人患有各种各样的胃病;我们通常所说的胃病主要是指发生在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的一些疾病,所涉及的种类很多,其病因即胃病元凶也是多种多样的,除了以胃酸、胃蛋白酶、幽门螺杆菌等为代表的内源性损伤因素外,还有众多的外源性损伤因素,其中,精神因素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精神因素与胃病

现代的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健康状况,健身场所爆满,食疗、针灸、足部按摩、SPA甚至各种偏方乐此不疲,粉墨登场;然而,胃病患者的数量却并未见减少,胃病患者的症状也并未见明显减轻。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容易使植物神经功能性紊乱,从而导致胃肠蠕动减慢,消化液分泌减少,出现上腹部饱胀不适、反酸、嗳气、食欲下降等消化道症状,为诱发各类胃疾病提供了条件。医学专家提醒大家:现代社会由于快节奏的生活以及强大的工作压力,大部分人的胃都处于亚健康状态。白领压力大,最易患胃病,是高发人群。有人曾经对北京某高档写字楼办公室里30位公司职员进行过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其中有18人会“偶尔感到胃部不适”,有9人会“经常感到不适”,只有3人“从未感到过胃部不适”;在所有27位经常或偶尔感到胃部不适的员工中,只有7人去医院做过正式的检查;但是,有15人偶尔或经常服用胃药;在所有员工中,有21人认为,胃病与工作压力有很大关系,这其中,又有16人会经常感到“焦虑,不安,没有食欲”。

现代社会中,精神因素对胃病的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明显,有人形象地描述为“情绪化”的胃肠道,并进行了相关研究。动物试验发现:当猫面对着咆哮的狗时,胃肠道运动就停止了,胃酸分泌也会发生变化。说明情绪变化对胃肠功能的影响非常大。长期如此,胃肠道就会发生很多疾病。统计发现,某些突发事件、家庭和工作单位人际关系的紧张、工作压力增加等导致的疲劳、焦虑和心情抑郁,可使溃疡病发生率明显升高;某些非科学性误导和医务人员的不当解释也常常可加重或诱导胃肠疾病。资料显示,在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时,溃疡病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就是很好的例子。

回到日常生活中,当我们精神愉快时是不是胃口大开,而心情忧郁时是不是觉得吃什么都没有滋味?这是因为,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会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心理的变化,消化系统也会随着我们的心理波动出现“情绪化”的反应:人体胃肠道功能是受神经、内分泌系统协同支配、调节的,由于它所拥有的神经细胞数量仅次于中枢神经,对外界刺激十分敏感,因此众多能够影响植物神经功能的异常刺激(比如心理压力过大、过度劳累、情绪紧张、情绪出现较大波动)都可能导致胃肠蠕动减慢,消化液分泌减少,出现食欲下降、上腹不适、饱胀、暖气、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常见的相关疾病有功能性消化不良、情绪性胃病、情绪性腹痛、癔球症、神经性厌食、心理性呕吐(亦称神经性呕吐)等。

吸烟、酒+茶、饮食与胃病

吸烟引起和加重胃病的罪魁祸首是尼古丁,它能作用于迷走神经系统,破坏正常的胃肠活动,使幽门括约肌松弛,胆囊收缩,使碱性的胆汁易于返流入胃,以致破坏胃粘膜。并且它还可促使胃酸分泌增多,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从而使胃粘膜粘液分泌减少。这些均可损害胃粘膜,导致胃病。有关的调查和研究发现,吸烟会增加胃病的发病率、降低胃病的治愈率、提高胃病的复发率。

过量饮酒对胃的损害我们都已经很清楚了,但与此相关的一些事情有些人还没注意到,如一般以为酒后喝点茶是解酒的好办法,却不知茶的咖啡因含量比较高,两者相互作用会刺激胃黏膜,不仅不能达到解酒的目的,反而会引发各种胃病,酒加茶导致胃溃疡等胃病的教训实在是不少。

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等胃病常见的发作诱因有不少,饮食不当为其中之一,这些患者不宜食用粗糙、过冷过热的食物,并避免刺激胃酸分泌的食物,包括酒、咖啡、浓茶、辛辣调味品和太甜、太酸、高油脂的食物, 可吃一些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五谷杂粮、豆浆、豆腐、蛋、鱼、嫩瘦肉、动物肝脏等,以减少胃酸对胃肠粘膜的刺激。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诱因首推精神因素,但也与饮食有关,这些患者不宜食用油腻食物(油炸物、汉堡、薯条)、产生气体的食物(豆类、番薯、芋头)、会改变肠蠕动的食物(巧克力、蛋糕、饼干等甜点)、粗纤维多的蔬菜(竹笋、芹菜),含皮、籽、纤维多的水果(香蕉、龙眼、柠檬、凤梨),平时应以清淡食物为主,可适量喝鲜果汁、麦片和小米粥等。

胃食道反流性疾病的主要原因是下食道无法适当地发挥功能,胃液反流到食道。这些患者不宜食用的食物有巧克力、咖啡、辛辣、薄荷、柑橘、蕃茄、全脂牛奶及洋葱等,可食用的食物有高蛋白(禽蛋)、含纤维食物(蔬菜、谷类)、易于消化的米粥等。

患急性胃炎时胃粘膜发生充血、水肿,甚至糜烂、出血。所以,饮食应以流质食物为主,少食多餐。若伴有肠炎或腹泻,膳食中应少用或不用蔗糖,以免产生或加重肠胀气,同时还应禁食一些生的蔬菜、水果以及粗纤维含量较多的食物。如有贫血、食欲不振等现象应多吃些补血的食品,如动物内脏、有色的新鲜蔬菜等。

用药与胃病

俗话说:“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生病就要和药物打交道,但是,我们千万不要忘记:治疗疾病的药物也可以反过来导致疾病如胃病。

常见的容易导致胃病或对胃黏膜损害较大的药物有二大类。1、以消炎痛、布洛芬、阿司匹林为代表的非甾体类消炎药。这类药物对胃粘膜均有明显的刺激和诱发溃疡作用 ,使用不当可致胃出血或穿孔。有些慢性胃病的病人,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其胃粘膜本身有病变,防御功能不足,更易因服此类药物而加重病情。现在,很多治疗感冒的西药,也都含有非甾体类抗炎药,服后也能引起胃粘膜损伤。发病机理是药物作用到胃粘膜后 ,损害胃粘膜 ,使组织前列腺素对维持细胞理化特性保护作用减弱 ,胃粘液和碳酸氢盐分泌减少 , P H值降低 ,粘液屏障被破坏 ,胃粘膜细胞的脂蛋白层被溶解 ,导致粘膜下毛细血管损伤坏死和出血。一些动物实验的结果表明 ,口服阿司匹林 600m g后 10- 30分钟 ,进行随意活检 ,可见胃粘膜广泛表浅性损伤 ,约占胃粘膜表面细胞的 25%。瑞典医生对一组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者进行 16- 63个月的随诊期中发现 ,每天服用 75 m g者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为 1. 6%。据说,由于在 19 9 6年做完心脏搭桥术后不得不长期服用阿司匹林,1997年前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因胃溃疡严重出血再次住院。2、以强的松、地塞米松为代表的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激素类药物能够影响蛋白质代谢 ,增加胃液、胰液及消化酶的分泌 ,削弱胃的自身保护作用 ,减低胃粘膜保护和修复能力 ,延缓胃表皮细胞的更新 ,较长时间使用可诱发或加剧溃疡病 ,引起胃肠道出血和穿孔。

另外,洋地黄、碘剂、四环素、氯化胺、奎宁、利血平、组织胺等药物,也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胃粘膜的作用。

一般来说,上述药物在胃病的急性期、活动期禁用,在胃病的稳定期、缓解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严格掌握适应症 ,严格掌握用药剂量 ,并尽可能减少剂量、缩短疗程,最好饭后服用以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必要时可加用保护胃粘膜的药物(如硫糖铝、麦滋林等),定期复查胃镜。一旦有胃出血发生 ,要立即停用正在服用的上述药物 ,并要到医院检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