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世博会的科学传奇》拍摄探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世博会的科学传奇》拍摄探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0年5月,有着160年历史的世界博览会终于来到了中国,来到了上海,举国欢庆,人潮海涛般地涌向上海,流连于各个国家的场馆,啧啧称赞世界之大!对于电视记者,世博会的意义则远不止于此。

早在2008年武汉电视成《科技与奥运》的制作后没多久,原来的老台长赵致真就开始寻思制作一部世博会的纪录片,而经过多方沟通协商,直至2009年初,各项条件终于具备,20集的大型纪录片《世博会的科学传奇》正式启动了。而我,继参与零八年的《科技与奥运》后,也在第一时间加入了这个新的团队,后面还被派驻北京了八个多月,全心投入、全程参与了这部巨制的诞生。

从科普的眼光看,人类近百年的每项重大科学发明和进步,几乎都在世博会留下了脚印,世博会为近代科技史提供了一个难得的现成框架。回顾160年间世博会的历史,就是在重温近代科技的编年史。《世博会的科学传奇》就是以160年间历届世博会的存续变迁为“经”,以各领域科技发展线索为“纬”,将这段辉煌娓娓道来。创作遵循严谨的治学态度,大量披览和研读了第一手原始文献,讲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有趣故事,力求做到史实确凿可靠,通过多渠道有效的国际合作,取得了大量翔实珍贵的影像资料,首次在中国电视上出现。用生动形象的动画特技,准确诠释了相应的科学原理。

这部巨制能成功完成,离不开赵老的鼎力促成,离不开他的竭力撰稿和妙笔生花,也离不开团队成员的通力合作、吃苦耐劳、精益求精。这种历史题材的系列片创作和制作上难度都很大,本文里,笔者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略微梳理,希望能够抛砖引玉,观众可以看到更多优秀的纪录片。

一、历史题材纪录片史料是关键,海量的资料如何整理和查找?

赵老在《世博会的科学传奇》同步发行的书《造物记》后记里写道:“从写稿到成片,统共只有一年时间。我恍然回到了青年时代‘舍生忘死’的高考阶段,但这次要考20多门功课。多亏了互联网,使我能轻易进入国外各类档案馆和图书馆查阅第一手资料,下载的文件足足超过了一个T。仅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的大部头著作PDF版就有100多本。”这些资料不仅赵老要读,所有的编导也要读,且许多都是英文的。需要把他们翻译过来、梳理清楚做好场记,这是一个极其浩大的工程。这里我用的办法是给每个文件编号,然后在电脑里列表格:一个系列对应一个表格文件,一个文件对应一个表单,这样相对清晰明了,编导们用电脑搜索起来也方便:Ctrl+F,输入关键词即可。

编辑工作开始后,每个编导负责的那一集里仍然有很多找不到的图片和资料。为了方便武汉、北京两地工作,我同样列了一个表格,每集一个表单,把编导需要查找的内容和我帮助找到的信息一一对应列出,写明将发给他们的文件夹(文件名),让各位编导知道自己要我找的内容我是否已找到、给他们放到哪里了、如果没找到,我联系了哪些机构或公司,联系到哪一步了……一目了然,方便配合。

二、珍贵的历史资料如何得到?

赵老撰稿极其严谨。“遇到‘经史互歧’的地方则需要认真比较和择善而从。譬如1851年伦敦世博会究竟有多少展品,这应该是个极重要又很简单的问题,但查阅的文献中,有说一万多件,有说十万多件,有说百万多件。发电子邮件去询问则各有各的权威出处。最终和水晶宫基金会研究人员交流,结论是当年许多展品因晚到而未入册,有的则重复登记,但总数至少在十万件以上。”类似的问题也是我辅助赵老做的最多的事情,一个简单的结果,其间需要顺藤摸瓜通过层层联络核实才能有一个确切的数据交给观众。

1.一条途径是寻求一些基金会、世博研究社团组织的帮助。比如1851年世博会场馆水晶宫非常著名,这在“凝固的乐章”一集里必不可少。但它到底由多少块玻璃,怎么建造的呢?我先和Heritage Lottery Fund联系,他们告诉我应该联系Crystal PalaceFoundation,最终找到这个基金会的主席Melvyn Harrison,他给了我们权威而详实的答案,不仅告诉了我们每块玻璃的尺寸、一共多少块玻璃、覆盖了多少平方面积,甚至连当年工人多少钱的工资都告诉我们了,为本片资料的详实掌握提供了巨大支持。这位热情的老人在后来的日子里耐心解答了我们很多疑惑,给予了我们巨大帮助。

2.一条途径是找曾经参展的大公司,这些大公司的媒体负责人会帮助我们,甚至会联系到他们全球总部的档案馆,这让我们的系列片有许多独家的珍贵资料镜头。比如片中提到“1933年至1934年芝加哥世博会适逢美国经济大萧条,多亏新兴的汽车工业挺身而出,成为世博会的重头戏和顶梁柱。通用公司的雪弗莱流水线上,200名身穿白色制服的工人演示着汽车装配的全过程,200英尺的阳台可容纳1000多人观摩。现场买车者能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零件并担任“总监制”,跟踪生产的每个环节直到最后开走。8岁女孩桃乐茜的参观券幸运中签,奖品便是生产线上的第一辆汽车。我们遍寻四方都没有结果,还是经过通用公司的帮助,我们才得到这张桃乐茜获奖的珍贵照片的独家版权。其他还有日本的松下公司、美国的IBM、福特汽车、西屋电气、飞利浦公司等等都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大的支持和帮助。

3.这次参加上海世博会的国家代表团也是我们得到资料的途径之一。比如“凝固的乐章”一集里提到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上“芬兰馆‘风巢’的建筑木材经过热处理后具有更高强度和尺寸稳定性。馆内种植了90棵从芬兰运来的白桦树,世博会结束后将和展馆一起在汉诺威的土地上安家。”大家一直苦于找不到具体的视频资料。直到我联系2010上海世博会芬兰组委会。他们的组委会经理专门从芬兰帮忙带来了我们所需要的磁带,并从上海快递给我们!《世博会的科学传奇》因此增色不少1

4.也有必须花钱才买的到的极其珍贵镜头。比如1970年的时间仓放置过程,只有日本的NHK公司那里才有最完整的记录,可人家的东西可不是随便能拿到的,查个资料收费、在线预览收费……。为了把不多的预算分分厘厘都用在刀刃上,我们同意先付比较少的费用在线预览;直到节目完成,我们确定需要的是其中一分多钟时长的素材,再购买版权。虽然为这么一小段素材花费数千,但能保证画面的权威性和历史性,我们认为值得。NHK公司体系化、专业化的工作流程也让我们开了眼界。

5.除外,《世博会的科学传奇》在09年夏天也派出了两路摄制组,分赴欧洲和美国进行了拍摄。出发前,我需要做大量的网上查阅,看哪个博物馆里有我们需要拍摄的东西,再与他们取得联系,商榷09年夏天拍摄的可能性及时间、路线上的配合,有些博物馆对进馆拍摄要收取费用,这也需要

之前、期间和他们商谈解决的。虽然我是学英语出身,但在浩如烟海的世界众多博物馆中寻找我们要去拍摄的,谈何容易,不仅要对《世博会的科学传奇》会涉及到的内容了然于胸,还要在网络上了解博物馆的馆藏,不顺路的去不了、太零星的去了不合算、很权威很珍贵的馆藏不能错过和漏掉……要和每个博物馆落实拍摄时间和拍摄内容,还有订机票、定住宿都得一一落实。我还是很欣慰的,不仅学有所用,还能因此学到更多的知识,苦点累点又何妨呢?!

7月15日,我和另外两位同事组成的欧洲摄制组三人小分队终于出发了,先后在法国、比利时和英国进行了拍摄。在法国工艺博物馆,我们拍摄了早期的瓦特蒸汽机、早于莱特兄弟之前制造的“飞行Ⅲ号”,鲁米艾尔摄像机、苏伊士运河掘土机等珍贵实物或模型。并拍摄了法国四通八达的地铁设施。在比利时,我们来到了1933年和1958年布鲁塞尔世博会旧址拍摄了当时世博会遗留下来的一些建筑物和原子塔等。在自然历史博物馆,得到了该馆馆藏的一些早期参展照片和难得的第一届世博会的两恐龙雕塑照片等珍贵资料。在英国科学博物馆,我们拍摄了史蒂芬逊机车,“大东方”号、“大西方”号和“天狼星”号船的模型。在收集英国世博展品最多的阿尔伯特博物馆里,我们拍到了1851年世博会中参展的展品、家俱、瓷器、纪念品及当时门票、地图等别处无法获取的资料。在大英博物馆,我们拍到了世博会期间电器颁奖方面资料及库克船长航海日志及一些实物等,并顺带拍摄了伦敦地铁、格林威治早期天文台仪器等。除了完成拍摄任务,我们还收集了有关艾菲尔铁塔建造过程、有关布鲁塞尔世博会和有关巴黎发明历史的影像素材。

6.由于《世博会的科学传奇》是与中央台合作的,所以中央台的资料库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2009年8月17日开始,武汉台派出我和其他共7人驻扎北京,开始不分昼夜的全身心投入该片。不仅要和动画设计单位沟通制作动画解释科技原理、重现无法找到的世博场景,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在中央电视台海量的资料库里搜寻到我们需要的素材。我们需要的素材很小众,题材又分散,即便在已经很智能的央视资料库里也需要绞尽脑汁用很多关键词查找才能找到一些需要的片段。和武汉的家人分隔千里,北京的战友们多少个日夜的讨论设计动画、多少个北京寒冬里往来于中央台资料馆和我们的住所……辛苦,但是值得!

制作一部20集、跨越160年历史、涵盖科技各个方面的纪录片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但一部优秀的纪录片,于观众却是大有裨益的。能够全程参与《世博会的科学传奇》给我很多学习锻炼的机会,是我莫大的荣幸。世博会的大幕早已落下,还有更多有趣的题材等待各位电视人去发现,更多优秀的电视片等待我们去制作完成。希望我的寥寥总结能给大家一些启迪。

(武汉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