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怎样看待当前的中药风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近期以来,关于中药的风波不断。《健康报》报道: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报告称,四成抽检中药材含有禁用农药。此前曾曝北京同仁堂中成药含有朱砂(硫化汞)、云南白药在香港被发现含有乌头类生物碱、多家制药企业药材农药残留超标……
一时间,中药材毒性问题成为老百姓关注的焦点,也引起了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药协会的重视。笔者就此采访了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都晓伟教授。
据都教授介绍,有关中医中药问题已经不是新鲜话题了,自“五四”以来,就一直争论不休。这次说的虽然是中药,其本质也还是中医和西医、中药和西药的争论问题。
有专家认为,中、西医理论体系不同,发生冲撞、遭遇尴尬,在所难免。如果一味地用西医理论体系去约束中医,就好像拿国外的基督教义去管理佛门弟子,实在是难以说得通、说得明白。但问题存在是客观的,如果一味地回避问题,也妨碍中医药的发展。
辨证用药,讲究配伍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辨证用药,历来有“以毒攻毒”的治疗原则,就是以药物中的毒的偏性来纠正人体中的邪毒。大家都知道砒霜有剧毒,误食会中毒死亡。中医也把它视为“虎狼之药”,用之慎之又慎。即使外用,剂量也很小,唯恐中毒。但是,如果运用得当,砒霜会具有神奇的疗效,特别是对于那些顽固性的疑难病症。
医学界熟知的用砒霜治疗白血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项最早起于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大胆研究,是用砒霜的精制提取物三氧化二砷制成注射液,用于治疗白血病和肝癌,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许多白血病患者因而重获新生。因用中药治疗白血病而取得的开创性研究成果,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亭栋教授荣获葛兰素史克(GSK)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卫生部长陈竺等,多年来也是坚持将传统中药的砷剂与西药结合起来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使过去高致命的疾病变成了高度可治愈的疾病,大幅度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得到世界的公认。全美癌症研究基金会据此认为,这一卓越成就,代表了该领域的世界最高研究水平。全美癌症研究基金会宣布,将第七届圣捷尔吉癌症研究创新成就奖授予王振义和陈竺。这一奖励,不仅仅是奖励的个人,也是对中医中药的一种肯定。
可见,有的时候不能只拘泥于某一味药是否有毒性,辨证施治、辨证用药,可以以毒攻毒,可以将毒性用于治疗,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中医讲究趋利避害、讲究配伍,用几味甚至十几味药配伍,其中有些是发挥治疗病症作用的,有些就是制衡这些起作用的成分本身毒性的,就是降低药品自身的毒素对人体的危害。比如中医敢用水银,因为水银利尿,在治疗肝腹水的时候可以帮助患者迅速排水。但水银有毒,所以开的中药里并不是只有水银,还有其他药材,在保证它发挥排水作用的同时限制它对身体的伤害。再比如巴豆,有毒性,但中医也入药,有时就会用罐子煮,破坏掉它这个毒性再用。有人只看到朱砂含有硫化汞,怎么没看到方子里也有克制它毒性的配伍的药物呢?
此外,全蝎、蛇毒、雄黄等含有毒性的中药均被证实对多种癌症治疗有效。当然,需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严格配伍,规范用药。
最后再说说当前“惹祸最多”的朱砂吧。两千多年前,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载有朱砂这味中药,此后历代本草文献及建国以来各版《中国药典》均收载。
据都教授介绍,《神农本草经》将朱砂列为上品,药用炮制可以镇惊、安神、解毒;内治癫病、惊风、心悸易惊、失眠、多梦、目昏;外治疮疡肿毒、口舌生疮。朱砂不但从秦汉时期就开始入药治病,由于其鲜艳赤红的色泽,也被用于女性装扮,将朱砂点痣于眉宇间、涂于唇上,会产生一种奇妙的美感。如果在使用中其毒副作用特别大,就不会从两千多年前一直沿用至今了。
据专家介绍,朱砂只要运用得当,往往能收到治疗奇效。古代传下来的中医儿科有四大药证“痧、痘、惊、疳”,就是以前儿童最容易得4种病:即麻疹、天花、惊风、疳症。在治疗惊风时,朱砂就是一味很有效的中药。
朱砂有毒之说也不新鲜,对于朱砂的毒性,中医药界一直也是认知的。因此,在药典中朱砂作为含有毒性的中药收载。但,含有毒性的中药并不等同于毒药。
客观地看待中医中药
中医也有许多西医不能及的独到之处。中医的针灸术,西医就无法解释其原理,但不得不承认针灸的神奇疗效。
曾有这样一个治疗案例,有个女孩每月都头痛,并伴有流鼻血。西医经检查认为是先天性脑血管畸形,并且患者脑血管畸形、复杂,不适合手术,因而束手无策。患者无奈求助中医,一位老中医根据女孩发病规律、症状、年龄等分析,诊断为“倒经”。按调理月经的方剂治好了患者的症状,并随访二十多年,未见复发。真正的中医大家在平凡中显示了神奇。
白内障是常见老年病,西医一般使用手术开刀;但中医有门绝学叫“金针剥内障”,就是用针刺的方式把白内障剥离,去翳复明。这个技术在唐朝时代就发明了,中医大师唐有智就曾经给主席成功施治。
但中医药并非完美。虽然经历了几千年的应用,很多中医药物至今没有现代医学的临床数据积累证明,这不能不说是中药自身的一个缺陷。因此,用现代医学标准即西医标准对中药进行规范,中药就很可能被认为出现了问题。
就药品的不良反应来说,任何药物都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只不过是严重程度和出现频率不同而已。过去中医不太重视中药的不良反应。西药的药品说明书中不良反应罗列很多,列的很详细;相比之下,中药的说明书里不良反应一栏却往往只写“尚未发现”或“尚不明确”。这种含混的说法令人质疑。
有些中药经过炮制以后可以降低毒性,有毒的药物通过和其他药物的配伍,也可以降低或者消除它的毒性。除此之外,中药的毒性还和中药的偏性有关。中药有的偏温、有的偏凉,如果偏性比较强的话,也会对人体产生较大影响。比如说有的上火了再给他吃热药,肯定就是火上浇油了。
2012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显示,按照药品的类别统计,化学药占不良反应的81.6%,中药占17.1%。从报告数字来看,中药、西药都有不良反应,而且西药的不良反应所占的百分比要比中药多得多。因为中药的毒副作用相对较低,所以以前民间曾有“中药无毒副作用”的说法。
其实,有的中药的毒性甚于西药。对于中药的毒性,应该分析一下存在的风险和疗效。有毒的药物有一定的风险,但是它能治病。对于具体的药,要看它是以风险为主,还是以疗效为主。如果风险很大,就只能用于治疗个别的难治病症,并要注意合理使用,掌握分寸,尽量规避风险。
中医药需要与世界接轨
近年来,我国中医药产品在国外及香港等地屡次因重金属含量超标遭受质疑,中医药事业的国际化发展也因此受阻。这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外医药的标准不同。
在我们的国家里,药典是最高标准。医药产品只要符合药典就是合格的。传统中医使用的某些药物在国外往往并没有入药,就像砒霜作为治疗白血病的药物就一度饱受争议。因此,如何解决因标准不同而产生的异议,让更多人去认识与接受中医药文化,已然成了中医界一个亟待思考的问题。
有专家认为,中医药如果要走向世界,就要和世界医学接轨,就必须遵照现代医学的标准,不能一直停留在药物禁忌、不良反应等均不明确的阶段。此言不无道理。
2004年,欧盟颁布《传统草药药品注册指令》,规定所有在欧盟销售的中成药,都必须在2011年4月30日前完成新法规的注册,否则不予销售。于是, 2011年我国中成药对欧盟的出口同比下降了13. 5%。
中国中药协会专家近期表示,中药安全性问题频发,不仅暴露了中药基础研究的薄弱,功能主治宽泛,药学、非临床与临床研究数据缺乏;同时也警示着中药上市后再评价、再研究的紧迫性与必要性。这些问题亟待解决。但是,也不能为了迎合西方国家的标准而背离中医药的传统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否则就是以西药的方式研究中药,研究出的药物也就不是中药,而是天然药物。
有专家认为,中药的包容性很强,在未来发展中,可以广泛吸收现代科学发展的成果,既保持传统的经验方式,也可按照现代技术进行提纯以适应时展。比如,青蒿可能因为产地的不同存在质量差异,而青蒿素则是世界范围都认可的。像柴胡、丹参等也都已经有了相应的中药提取液,而中药发展同样可以考虑沿着这条道路不断走下去,通过与科技的结合更好地实现自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