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循证医学 健康福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以往,医生在抢救心肌梗死患者的时候,当心电图监测发现病人有频发、复杂的室性早搏时(表示病情危重),甚至在没有发现这种情况而为了加以预防,便给病人使用一种叫做利多卡因的药。用药以后,多数患者的心律失常可以得到有效控制。所以,人们认为使用这种药物是救治心肌梗死患者的好方法。然而,近年来医学家进行的进一步研究表明,给心肌梗死患者使用利多卡因,虽可控制心律失常,但却明显增加了患者猝死和死亡的风险。这种恶化患者预后的危险始于用药早期,并一直持续于用药的全过程。而过去不主张使用的β受体阻滞剂如倍它乐克(另一类抗心律失常药),用于抢救心肌梗死患者,虽然控制室性早搏的作用不如利多卡因,但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猝死率、再梗死率和总死亡率。
再者,以往医学家怀疑,使用降低血脂的药物,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冠心病的作用,但有可能增加非冠心病或非心脏病的死亡风险,二者的作用可能相互抵消。直到最近结束的一系列使用“他汀类”(如普伐他汀等)降脂药物进行冠心病预防的著名研究结果表明,这种降脂药物不但可以有效预防冠心病,而且可以降低冠心病的总死亡率,才确定了降脂药物在冠心病预防中的重要地位和安全性。
在80年代以前,医学家搞科研或用药物治疗某些疾病,大多以经验和推论为基础,即根据某一药物对某些临床症状如血压、血液生化指标(血糖、血脂等)、一些心律失常的作用来推论其对疾病的治疗效果。80年代以来,一些国际大规模、以全新方式设计的前瞻性临床试验的结果表明,前述评价药物疗效的方法并不能准确反映使用药物后对患者预后(如死亡率、心脑血管疾病及恶性肿瘤的发生率等)的影响,而且对上述临床指标有显著治疗作用的某些药物,甚至会增加患者的死亡率,使预后恶化。因而,对任何可能对患者预后产生影响的药物或非药物治疗手段的安全有效性的评价,必须设计和进行包括主要预后指标为终点的前瞻性、多中心、大规模的随机临床试验。大多数这类临床试验的主要终点为总死亡率。
一项采用普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试验,取得了极大成功。该试验将9000多名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普伐他汀和安慰剂治疗,试验进行了6年。结果与安慰剂组相比,普伐他汀治疗组的冠心病死亡率降低24%,总死亡率减少22%,心肌梗死危险减少29%,需要作冠状动脉成形术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减少20%。尤其令人关注的是脑卒中减少19%,在长期服用普伐他汀的患者中未见到自杀、肿瘤等危险的增加。
由于采用了这种与以往不同的、不仅能够评价药物疗效而且可以估计到预后的研究方法,医学家提出了一个新概念――循证医学。这意味着,人们对药物及其他治疗手段的认识与研究,已经从仅靠观察临床指标的经验模式,发展为在观察临床指标的同时,也关注和评价总死亡率、心脑血管重要事件(如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猝死等)、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如何才能更为经济有效地治疗疾病,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近年来,在循证医学概念指导下的新药研制,取得了重要成果,使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疾病的治疗,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成千上万的患者从中受益。
显然,循证医学的新模式充分体现了科学治病的概念,而科学治疗不但有效,而且省钱。这对人类健康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但是,直到今天,循证医学的概念仍然没有被人们充分认识到,这是现在某些医务人员盲目用药和滥用药物的原因之一,也是一些患者相信不科学的医疗广告和包治百病的“药品”、保健品的原因。而一些非法医疗单位和惟利是图的厂商,也正是利用了人们的这一点,以售其奸。由此可见,普及循证医学的观念,对医务人员和一切关注健康保健的人们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