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低年级童话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童话是一种比较适合低年级儿童阅读的文学题材,它符合低年级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通过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来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用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和浅显易懂的语言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学习期间学生们就会很自然地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课文中直白的语言、直观的图片更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课文内容。
以本为本,注重识字训练
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以及童话的文体特征,除了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语言的积累之外,在童话的教学中,笔者努力体现以下三点:以本为本,注重识字训练;依托文本,引导学生说话;拓展文本,架起课内外的联系。通过文字的阅读、图文的结合、情境的创设,指导学生朗读品悟语言,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演读文本。
新课标中明确要求:“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识字教学在低年级的语文课堂中显得尤其重要。在教学中,除了注重集中识字之外,在课文的教学过程中,随文识字,对新授字的内容加以巩固。以《蚂蚁和蝈蝈》为例,课堂中着重强调了三个生字“粮、汗、由”。粮的偏旁“米”是新偏旁,作为新授内容提醒学生注意第六笔“捺”变成“点”;从“汗”的字形到字义再到语句的朗读理解;“由”提醒学生字的笔顺,由“自由自在”所在句子的呈现到词义的理解到“由”的出现逐步推进,巩固了生字,理解了词语,朗读了句子。教学中,教师要利用不同的教学方式,积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多个感官投入学习,达到巩固识字的目的。
依托文本,引导学生说话
结合生活说话 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为其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当课堂教学时,首先要创设生活情境,再引导孩子们走进故事的活动情境中,并分步体现活动要求,让学生根据要求步步深入、不断思考,最终明白课文所阐述的深刻道理。《蚂蚁和蝈蝈》一文中,在理解蚂蚁是怎样搬粮食时,首先请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语句,配合图片,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蚂蚁们除了的背、拉之外的许多的动作(推、抱、扛、抬、顶、举、咬、拖)并通过自己的动作来演一演。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通过自主体验,体会到蚂蚁搬粮食的辛苦。细细品读,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的对比,又有蝈蝈自身前后变化的对比,寓褒贬、讽刺于对比描写中。通过两种昆虫不同结局的比较,说明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激发想象说话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还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性想象对于低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优势,他们思维的直观具体、生动形象,而语文教材的情境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想象空间。以《大松树和小松树》为例,课中小松树在大山爷爷的托举下,显得比山脚的大松树高很多,此时的小松树觉得自己十分了得,于是嘲笑大松树。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此时的小松树,会有怎样的语言?怎样的动作?怎样的神态?放手让学生自由思考、想象发挥,自主评论,教师点拨详细而贴切地表现出小松树的骄傲自满。课文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素材,抓住契机,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启发想象。学生可根据课文已有的线索,将隐含的、断片的画面放在一个场景中,形成新的视野。学生的想象,既有小松树的直接语言,又有小松树的表情、动作甚至是内在心理。
提供句式训练 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是小学阅读教学的重点。通过创设情境、图文结合,去理解人物形象并评价其优劣。《蚂蚁和蝈蝈》在前文的教学中对于“有的……有的”的句式,学生已经有所了解,在教师的引导、帮扶下,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冬天蚂蚁和蝈蝈的表情、动作,结合“有的……有的……个个……”的句式训练,让学生说说与课文有关但课文没有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使教学内容更加周密、清楚、完整,体悟文本所表现的情感,再通过自己的情感朗读表现。
拓展文本,架起课内外的联系
陶行知先生说:“语文教本只是些例子,从青年们现在或将来需要读得同类的书中举出来的例子;其意是说你如果能够了解语文教本里的这些篇章,也就大概能够阅读同类的书,不至于摸不着头脑。所以语文教本不是终点;从语文教材入手,目的却在阅读种种的书。”所以,课外要求学生阅读教师提供与课文相关的故事,笔者认为是对课文的进一步延伸。《蚂蚁和蝈蝈》与《寒号鸟》的故事,《小松树和大松树》与《龟兔赛跑》的故事。除此之外,以课文童话引导孩子们去读更多的童话故事《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课堂教学只是为了激起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的精读,见不到处,给他们点明;容易忽略处,给他们指出;需要参证比较处,给他们提示。当然,遇到实在不明白处,还是给他们讲解。”此正是小学语文教师努力的方向。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丁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