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文化立校的求索之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文化立校的求索之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2年12月19日至20日,抚州市首届城区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交流会在南城县实验小学召开,全市60多所城区小学校长和县(区)教研室主任共130余人聚首该校,围绕该校着力推进的“和美教育”办学特色这一主题,观摩、探讨。该校校长付红根在会上作了题为《用真知真爱奠基学生的和美人生》的典型发言,赢得了与会人员的高度评价,专程来会指导的专家、教授对此也给予了充分肯定。南城县实验小学师生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出丰硕之果。

树一痤发展的新航标

踏进南城县实验小学的大门,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一块大山石上刻着的“和美”两个大字,它就像一面猎猎飘舞的旗帜,向人们亮出了自己的办学追求。该校是一所百年名校,承载着百姓的幸福期盼。2003年,付红根从县教研室副主任调任县实验小学校长,他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他想得最多的是如何让这所百年老校迈上新台阶。经过潜心思考与探索,他把提升学校办学的突破口定位在文化上。“名校的背后是文化,学校文化能激发教师们强大的情感内驱力,是学校的核心发展力。”付红根说。

经过“十月怀胎”,该校以新课程思想为指针,于2009年正式推行“和美教育”的办学模式。“在社会急剧变革的背景下,社会上普遍存在这样一些办学问题:优秀生群体容易表现出强烈的优越感,期望值过高:后进生群体自认为是失败者,自卑感强,自我评价低。两个群体都情绪压抑、紧张、焦虑。”付红根校长向记者介绍“和美教育”出台的背景。

可是,和美教育的理念一提出,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接受,有人赞成,有人认为是“花架子”。刘秀华老师回忆当时的情景说:“本来我们教师教学任务就很重,工作压力大,备课、改作业及班主任工作,哪一样都马虎不得,时间拧得紧紧的,心想哪有工夫去搞‘和美教育’呢?”像刘秀华老师一样,周桂英老师同样有抵触情绪:“2011年4月,我们学校启动了‘和美教育’课题的实验研究,说句心里话,当时我有很强的抵触情绪。由于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繁重,老师们已不堪重负,哪有精力搞什么课题研究,更何况在我的潜意识中,认为搞科研是教育专家的事儿。”

针对这种情况,学校领导班子决定,用“和美教育”的理念把全校教师的思想搅动起来。于是,学校开展“和美教育”大讨论,开设论坛,请来上海教科所的杨四耕、江西教育学院叶存洪等教育专家来学校讲学,传播新的教育思想。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付红根校长的专著《和美教育——学校文化变革之道》,全校教师人手一册,并以教研组为单位定期学习,让“和美教育”的内涵、实施方法与步骤等都为教师所认识。通过形式多样的大讨论,全校教师思想统一了:“和美教育”是一种努力让每一个孩子走进和美人生的教育,是充满尊重、充满理解、充满赏识、充满激励的教育,是提倡教师顺天性、尊差异、求和美、常宽容的教育,是新课程理念的校本化。”

2011年,该校成立了和美教育发展工作室,主要开展和美教育的课题研究。周桂英是工作室的骨干成员,她说:“当时我被动地浏览着付红根校长与黄建平副校长亲自执笔撰写的课题方案,发现方案中所提出的许多待研究的问题都是一些长期困扰我的难题。我对这项实验心动了,也产生了试试看的兴趣。”

认识提高了,行动就有力度。全校教师全力投入到“和美教育”实践探索之中。校领导亲自挂帅、身先士卒,教师们纷纷写申请加入课题实验。一年多未有近30名教师申报了“和美理念”研究课题。他们利用业余时间收集资料,反思、总结,反复研究、论证,经常是深夜12点还坐在电脑旁敲着键盘。教室门口、走廊里、操场上、校门口,甚至大街上都能经常看到手捧课本,争得面红耳赤的实验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让教师们尝到了促进专业成长的甜头,更可喜的是带来了教育教学革命性的变化。

有一名年龄较大的女教师,女儿患有癫痫病。她的这个患癫痫病的女儿,不但不会照看自己的女儿,而且自己也照顾不了自己。在繁重的工作之余,这位女教师需要照顾两代人。虽然学校的考勤是非常严格的,但对这名女教师还是网开一面,只要她把课表上的课上好了就行,其他时间可以在家办公。学校的人文关怀令这名女教师心存感激,她在教学上更加努力了,晚上常常工作到深夜,教学成绩也特别突出。这是该校刚柔并济的“和洽管理”的一个个案。“管中有放”的管理方式让校园更加和谐了。

付红根校长走马上任时可谓是“受命于危难之际”。当时,学生家长和教师向上级告状不断,校园很不和谐,无疑教学质量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在全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付红根在学校管理上大作“和”字文章,以和聚力,凝聚人心。

首先,他主持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规范学校的管理。但在管理过程中,又有情操作,突出一个“和”字,做到“管中有放”。譬如,在职称评聘等方面,向年龄大的教师倾斜,让教师感到组织的温暖,激发起教师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管中有放,是‘管’目标,‘放’形式;‘管’环境,‘放’内容;‘管’进度,‘放’过程,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付红根这样诠释“管中有放”的内涵。

刘秀华老师记忆中有这样一件难忘的事:“有段时间,我家里的事情和工作上的事情都很多,忙不过来,班上的卫生比较差。有一次,付校长找到我,没有告诉我什么事,只是把我带到隔壁班的教室里问我这个班的卫生怎么样。我扫了一眼教室,说很干净。接着,付校长又问我,这个班学生的抽屉怎么样,我扫视了一下说,也很干净。之后,付校长把我拉到我自己班的教室,对我说:你看看你们班学生的抽屉怎么样?我一看,傻了眼:很多学生的抽屉里有垃圾纸屑。我的脸一下子就红了,有地缝我都肯钻进去,我知道自己下一步该怎么做了。第二天,我故意安排了一场小测验,并延长了半个小时。之后,像付校长一样,把全班学生带到隔壁的班上,让学生自己看看别人的抽屉怎么样,再对照自己的抽屉。学生们也像我当时一样,感到无地自容。从此以后,我们班的卫生状况都在全校最好的一类里,多次在全校的卫生大检查中获奖。”这是和谐管理的力量。

彭慧雯老师在班级管理中也努力践行“和洽管理”的理念。她组织班上的学生拟订班级公约时,周文亮同学说:“老师,我认为上课上累了,应该允许喝喝水,吃个糖什么的。”全班同学听后哄堂大笑,其中也有的表示赞许。彭慧雯老师当时并没有板起脸来训斥周文亮,但她立即表明了不赞同周文亮这个建议的态度,分析其危害性,并让全班同学都充分发表意见。“真理越辩越明”,在大家充分发表意见的前提下,制定了能够集中反映全班同学意愿的班级公约。

“‘管中有放’的和洽管理,是指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人的自然、社会属性,注重人的发展需求,和谐圆融、和睦融洽的学校管理方法。它着眼于从文化上引领,从制度上规范,从评价上激励,从人格上凝聚。”付红根说。

邵丽霞老师的专业成长历程为付红根校长这番话作了一个很好的注脚。邵丽霞老师调来该县之前在资溪县的团县委工作。刚来校时,由于缺少教学经验,一听说上公开课就紧张。在实施和美教育中,学校推出“和馨教师”工程,提出“不让一个教师掉队”的口号,定期举办教师沙龙,开展师徒结对帮扶活动。黄建平副校长成为她的“师傅”,对她进行悉心指导。“我的师傅黄校长隔三岔五地会拿出他家中珍藏的各类专业书籍给我补充‘营养’。看到这个温暖大家庭中的每位成员对我这样一个外县人如此关心和帮助,我很感动。于是我要求自己:每晚必须看1~2小时的书籍,争上公开课,不论是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还是校级的,评课时都诚恳地听取同仁的宝贵意见。在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我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撰写教学论文。终于我制作的课件和在省、市、县优质课、录像课、说课比赛中分别获得一、二等奖,其中两节数学课有幸被上传到江西基础教育资源网站上,并在2008年荣获县骨干教师的荣誉称号。”邵丽霞老师谈起自己的成长经历,一脸的自豪。

“和洽管理”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去年全县十佳教师评选活动中,该校有5名教师当选。“全县‘十佳’实小有‘五佳”’,一时间在县内外传为美谈。该校有特级教师3人,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3人,省级骨干教师9人,县级骨干教师26人。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立,彰显该校和洽管理的成效。“管中有放”的管理,凸显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渗透“和”的精神,“家”的理念,以“情感+制度+人格”为基本管理模式,让师生得到和谐发展。

“和美少年”的评选是南城县实验小学德育教育的一大特色,每个班教室里都挂有“和美之星”评比板,以班级为单位,每月评选一次“和美之星”。在此基础上,全校每学期评选一次“和美少年”。

“以美育人”是和美文化的重要内容。有着丰富班主任工作经验的彭慧雯说:“管人不如管环境”,环境是种无形的力量,引导人的行为。营造一个清新优雅、和顺和睦的班级环境,能使学生的举止更加文明,更加高尚。育人无痕是一种境界。学校还坚持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创校园和雅氛围,展示学生的品格。学校推荐了《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治家格言》《道德经》等书目,要求学生“晨诵、午读、暮吟”,同时通过着装、举止、社交等基本文明礼仪,培养学生和雅气质。

“和美少年”才艺展示活动,每学期都举办,学生像盼望节日一般盼望这一天到来,以便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学校以此为契机,培养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开设书法、绘画、围棋、舞蹈、钢琴、航模、电脑制作等十多门选修课。学校自编了一套和美健美操,组织学生每天做两次:开展“走进麻姑山”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审美化的课堂魅力

赵小敏老师是数学教研组长。在上完五年级《数学》课本上册第5单元“点阵中的规律”一课后,彻底改变了自己原有的教学方法。按照以往的教学习惯,导入新课后,他开始讲授知识点,接着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一节课下来,他发现课堂非常沉闷,学生听得没有味。他认真反思这堂课为什么失败的原因。当时,学校正在全力推进“和美课堂”的教学,要求学科教学审美化。他从中受到启发:应该把数学的美充分展现出来。于是,他重上了这堂课。导入课文后,他不急于讲知识点,而是播放多媒体课件,在雄壮的音乐中展示一幅幅包含点阵知识的图片,以及国庆阅兵式视频,然后介绍有关点阵的历史故事,学生兴趣盎然。下课铃响了,学生还沉浸在“数学美”之中。“突破自己固有的教学行为,就像打开一扇上锁的门,‘和美教育’理念就是钥匙,它帮我进入更精彩的世界,改变了我的教学观。譬如,数学公式的推论过程妙不可言,推论的过程也是学生欣赏美的过程。”赵小敏深有感触地说。

学科教学审美化,是“和美教育”核心理念之一。“在教学中,要求教师用审美的眼光解读教材,让课堂教学充满美感。课前对自己的学科课程进行充分挖掘,课堂教学中必须采用多种手段,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美感,变枯燥的学科教学为学生愉快地感受、追求知识美、真理美,享受智慧活动美和教师教学艺术创造美的过程。”黄建平副校长说。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把功夫下在挖掘美上。思品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道德认识,在生活体验中规范行为,让低年级的学生做模拟练习:譬如,到叔叔家做客要问好,接过茶杯道声谢谢,告别时有礼貌地说“再见”,培养学生的语言美;又如,扶爷爷奶奶过马路,给病中的亲人送水送药,打扫和整理自己的房间,帮妈妈做家务,培养学生的行为美。

课堂教学审美化,尤其要注重教学过程的美,把赏识、激励、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贯穿到教学的始终。周桂英是语文教师。她常常是这样进行教学的:先范读课文,学生听后指出她读得不好的地方,如音节读得不准,感情表达不够到位,句子停顿不够恰当。周桂英老师听取学生意见后,改正缺点重新读。然后再请敢于向老师挑战的学生站起来读,全体学生评议,指出优点,改正缺点。每星期从学生中评选出两位“金喇叭”作为下个星期的带读班长。在课堂上,周桂英真正成为了“平等中的首席”,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师者”。

上学期从某村小转来一名男生,入校时该生语文38分、数学42分。按这样的成绩无论如何也得留级,可他那单亲爸爸和爷爷找到周桂英,再三恳求她收下跟班试读二年级,因为他在村小已经读了三个一年级。望着他那白发苍苍、颤颤巍巍的老爷爷,周桂英收下了他。

可第一次的作业,这名男生就给周桂英老师一个“下马威”,听写10个词语,他只写对了一个字。按周桂英原来的习惯肯定会批评他,可学习了和美教育理念后,她压制住怒火,态度温和地对他说:“XXX同学,10个词语中,你虽然只写对了一个字,但是老师看出来你在努力,相信明天的你会写对两个,甚至三个。加油哟!”说着摸了摸他的头。

第二次听写果真有进步,他写对了两个词语,周桂英趁机在班上表扬他,还亲切地握住他的手,让他树立自信。渐渐地他对周桂英老师亲近了,生病时还故意把药带到学校来,要周老师倒水鼓励他吃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学习慢慢地由被动变主动了,成绩也不断上升,单元测试分数不断刷新:39、46、57、68、77、84、90,看着他的一次次进步,家长热泪盈眶,激动不已,不停地道谢。但周桂英老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不是我的功劳,是和美教育理念的核心——尊重、理解、赏识、激励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科教学审美化,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经过几年的探索,该校“和美教育”结出了丰硕的果实。2012年10月,校长付红根赴成都市参加全国首届和美教育论坛活动,与全国60多所学校负责人及专家,就学校文化建设与和美教育这一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学习和交流。该校“和美教育”的教学理念和办学模式也将在抚州市城区小学逐步推广。近年来该校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学科竞赛和文化活动比赛,有500人次获奖。学校先后荣获中国特色教育项目学校、江西省德育示范校等多项荣誉,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和美教育是教育的理想境界,是最高追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倡导用生命培育生命,用爱心滋养爱心,用温暖传递温暖,用尊重播撒尊重,用智慧启迪智慧,让每名学生都成长为‘能审美、会做人,懂科学、会健体,有内涵、会学习’的和美少年,使我校成为乐教乐学的和美学校。”付红根校长这样表达全校师生的教育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