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经过20多年的经济快速增长之后,中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七位。中国走的是一条赶超型工业化道路和经历压缩型过程,资源环境问题迅速累积,资源与环境的双重压力,人与自然的矛盾也日趋尖锐、紧迫。据世界银行估算,中国1995年空气和水污染造成的损失占当年GDP的8%,据中国2001年西部生态状况的调查报告,西部九省区生态破坏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当年的GDP的13%。

“高消耗、低效益、高排放”的粗放经济增长方式是造成中国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的根本原因。我国单位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4倍,是德国的4.97倍,日本的4.43倍,美国的2.1倍,印度的1.65倍;我国单位产值消耗的铜、铝、铅、锌、锡、镍等有色金属是日本的7.1倍,美国的5.7倍,印度的2.8倍;我国水资源浪费严重,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为0.35,不足国外先进水平的1/2;资源、能源的高消耗,不仅造成效益低下,还带来了污染物高排放。单位GDP排放氮氧化物是日本的28倍,德国的16倍,美国的6倍;单位GDP排放二氧化硫是日本的60倍,德国的26倍,美国的6倍。2003年,中国消耗了世界钢铁总量的30%、水泥总产量的40%、煤炭总产量的31%,但GDP仅占世界的4%。单位GDP的环境成本居于世界前列,生产效率的提高并没有抵消资源投入和污染产出总量的增加。据世界银行和国内有关机构测算,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的经济增长有2/3是靠透支生态环境实现的。

我国以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6%的可更新水资源,3%~4%的森林资源,养活22%的世界人口,到2020年我国人口预计达到14.5~14.9亿,经济总量将达到35~36万亿,压力比现在还要大。如果延续传统发展模式,环境负荷将是2000年的3.6倍,仅二氧化硫排放量将超过环境承载能力1.6倍。我们的国土是难以承受的。中国的发展不会停止,也不能停止。如何使用有限的资源,使脆弱的生态环境承受住快速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呢?从中国的资源环境看,发展循环经济有其必然性;从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看,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国内外的实践表明,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对生态环境的免费使用必然达到极限。人类要继续发展。客观上要求我们转换经济增长方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并对被过度使用的生态环境进行补偿,循环经济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循环经济是对传统的粗放型经济的变革和挑战。传统经济是以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为特征,以人类征服自然为进步的标志,以支持当前发展和当代人经济和利益的最大化为特征,以高经济增长、高消费、最大限度的创造社会财富为目标,忽视生态环境的要求和限度,是一种不可持续的线性发展模式;而循环经济以人类与自然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为目标,在生态环境允许的范围内,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统一,是一种与生态系统类似的多层次的网状闭环结构,即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生态型的生产和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是在生态环境成为经济增长制约要素,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一种公共财富阶段的新技术经济模式,是建立在人类生存条件和福利平等基础上的以全体社会成员生活福利的最大化为目标的新的经济形态。

循环经济的技术经济特征之一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生产过程的资源、能源消耗。

循环经济的技术经济特征之二是延长和拓宽生产技术链,将污染尽可能地在生产企业内进行处理,减少生产过程的污染排放。

循环经济的技术经济特征之三是对生产和生活用过的废旧产品进行全面回收,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循环经济的技术经济特征之四是对生产企业无法处理的废弃物的集中回放、处理、处置,扩大环保产业的资源再生产业的规模。

从实践来看,循环经济通常可在3个层面展开:

企业层面:企业推行清洁生产,选择清洁生产工艺,建立生产全过程的环境管理系统,减少产品和服务中物料和能源的消耗量,实现最终排放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促进产品生态设计。

区域层面:区域内企业或行业间建立生态产业群落,上游企业的副产品或废弃物作下游企业的原料,形成企业间的工业代谢和共生关系,在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化的服务业内实现废弃物资源化。

社会层面:以生产链为纽带,统筹规划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消费、城市与农村的发展,大力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实行可持续生产和消费,逐步建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运用循环经济理念调整、优化、指导城市的经济结构、产品结构将是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