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初中历史课堂应牵手道德教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初中历史课堂应牵手道德教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百年前,清代著名改革家梁启超认为国家发展的关键是青少年,断言“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养与国家的未来休戚相关。然而,现在的青少年思想道德素养令人担忧。由于缺少应有的道德素养,学生对历史里的重大事件,竟然无动于衷,甚至出现让人感到悲哀的举动。

塑造有道德素养的年青一代,初中是非常关键的阶段,初中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开始形成。今后想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的问题在他们的脑子里开始变得清晰;何为善恶美丑,他们心里开始有了评判的尺子;今后追求什么,权利、责任与义务也是他们在这一时期经常考虑的问题。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上的正确引导,对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很有帮助。历史课有着比其他科目更多的道德教育素材。那些鲜活的历史人物,发人深省的历史故事,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杜威曾说:“历史是永恒的建设性的道德遗产,历史教学将发挥最自然的伦理价值”。历史教育是极富德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历史课的德育功能,有利于推动学生的道德品质向前发展。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以史为鉴,对学生加强德育教育。

一、确实落实教学三维目标

新课标把教学目标分成三块,其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在前两个目标实现基础上的升华。“育人为本的本质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要旨,这是教育的灵魂和终级目的。”新课标进一步指出,要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综合素质高且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备课教学设计中一定要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的落实。现实教学过程中,我们许多教师往往由于考试的需要,关心学生对某个结论是否记得住,记得是否准确,对某项技能是否掌握、运用得得心应手,而忽视了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和形成的正确价值观。殊不知三维目标本身就是一个联系的整体,学生对所学的历史产生情感、态度,反过来又能增强对这一历史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运用的能力。因此,我们在备课时,可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贴近学生,贴近社会实际,让学生去谈感受。这样,学生不仅仅得到知识,更能驾驭知识。

二、充分运用课本中的人物教育学生

对历史来讲,今天是昨天的沉淀,明天是今天的延伸。古往今来,人民群众和无数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军事家、文学家、艺术家所表现出来的那些人文品质和情操丰富了中华五千年美德的内容,这正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大厦的基石。我们教师在讲述这一类题材时,一定要注意准确把握,把此类人物身上的光辉形象生动鲜明地展现给学生。对于那些历史上早有定论的人物,我们教师自身应态度鲜明,用自身的情感态度来感染学生,让学生明辨是非。比如在教学《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时,我们可以利用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展示戚继光的英雄形象:为国为民,呕心沥血,一生经历大小百余战,功绩显赫。尤其在打击倭寇方面更是能力非凡,但他的志向却是“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教学时教师要把他虚怀若谷的坦荡情怀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这样,一个品德高尚的人物形象就在学生的面前更加鲜明,学生对于戚继光的印象就会更深刻,这时再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由于受到教师情绪的感染,学生有了正确的价值导向,会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而对于那些弃民族大义于不顾的人,教师也应痛指直陈,让学生明辨是非。

三、注重利用活动实践课启迪学生

现在课本上每一单元之后几乎都有活动课,开展活动课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应注重在活动课上对学生的思想认识进行指导。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喜欢“指尖上的智慧”,学生自己创作,享受活动的欢乐,更会有情感的经历过程。教师应适时抓住时机,对学生予以思想上的点拨。让学生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升华思想道德情感。比如在教学《古代世界文化之旅》时,让学生自己动手收集各种文明图片以及自己的旅游照片,编写导游解说词。学生由于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进行创作,会有收获的成就感。这时,学生会对古代劳动人民产生尊敬之情,也会对那些破坏人类文明的行为表示鄙视,在观看近代中国的圆明园废墟的图片展示时,学生在心灵上受到震撼。同时,也可以结合乡土历史文化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

学校培育的是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国家的命运掌握在他们手里,具有良好品德素养的青少年是中国发展的希望。在价值评判标准多元化的今天,我们教师应积极引导,强化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他们在初中阶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唯其如此,明天我少年中国方能与天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