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且听心曲话阅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阅读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对课文段落和句子的理解,感受作品中形象生动的语言,领悟内容,总结课文的中心思想。通过阅读教学使小学生掌握独立阅读的能力,在阅读中形成良好的语感,并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小学阅读;教学;思考
小学阅读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课文理解能力为主,注重对课文结构的全方位把握,培养学生语文的综合能力,增强对情感的领悟,领会文章的整体思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实现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
一、熟读文章,理解课文大意
学习新文章之前,一定要熟读文章,在诵读过程中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如一些生字、生词的意思,熟悉课文内容,对课文的结构有一个整体把握;了解文章的段落,对一些不理解的语句进行标注,掌握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介绍。学生对课文熟悉之后,才能在课堂上与教师形成互动,跟上教师的讲解步伐,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师要鼓励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做到文章朗朗上口,不丢字、不添字,情感把握到位,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熟读课文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背诵课文中的优美词段,小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段,让小学生在读书中积累精美语句,体会语言的魅力,感悟写作技巧,在朗诵中实现语文知识的突破。教师还可以在学生熟读课文的过程中为学生设立意境。
二、精读文章,分析文章结构
小学阅读教学的目标,就是要使学生在精读课文中,明确文章结构。培养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概括文章大意的能力,是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在熟读课文之后,要进一步精读课文,揣摩课文段与段之间,段与章之间的关系,培养语文的分析思维能力。教师要改变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独立分段,分析各段所表达的意思。学生难免会有分歧,这时教师也不要急于揭晓答案,让学生进行充分地讨论,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最后达成共识,在这一过程中提高语文分析能力。小学高年级课文的体裁更加多样性,内容、段落更加复杂,如果只注重段落意思,而不进行联系的话,就不能很好地理解整个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弄清楚各个段落与整篇文章的关系。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思想上进行划分,理解文章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从文章的开头、发展、结束等部分弄清文章的内部逻辑结构。学生只有明白了文章的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才能很好地把握段与章的关系,才能总结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提出问题,理解文章内容
在阅读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围绕课本知识,向学生提出有意义的问题,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作者的感情变化。如《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中,教师首先向学生提问,“你们所知道的古人信息传递的方式有哪些,现代社会又有哪些传递形式”,通过这样的提问引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从而调动学生对文章的阅读兴趣。教师的问题还要有启发性,具有开放性,如,在《假如没有灰尘》一课中,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想象,在课文阅读之前让学生进行思考,“假如没有灰尘世界将是怎样的”,并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假如……”自己补充内容,进行表达,不仅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在探讨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点。
四、科学评价,提高阅读能力
教师要客观地对学生进行评价,通过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阅读能力有一个客观了解,发现自己的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实现阅读能力不断提高。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进行讨论,安排学生就文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也可安排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中心思想的总结,分析文章段落大意等,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形成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发现别人的优点,进行学习,同时,对于别人的不足,也要有所警戒。通过这种评价制度,提高学生自我反省和自我反馈的能力,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仅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更重要的还是语文阅读能力提高的过程。教师要不断改进阅读课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阅读素养和能力的提高,为今后学生语文能力和其他学科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赛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0.
[2]邹佳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11.
(作者单位 浙江省温岭市松门镇川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