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ICU深静脉导管堵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ICU深静脉导管堵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TH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0)11-0071-01

【摘要】总结icu患者深静脉导管堵管的原因及护理对策。常见的堵管原因有封管环节不规范、危重患者血液高黏滞性、微量持续用药和多种药物在同一静脉通路输入。实施脉冲式冲管和正压封管,使用较高浓度封管液封管,维持适当的微量持续用药速度,可以减少堵管发生率。发生堵管后可使用尿激酶溶栓。

【关键词】ICU深静脉导管;堵管;原因分析对策

静脉通道的建立及静脉输液在危重患者的救治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中心静脉置管可以快速补液、监测中心静脉压以及输注对静脉刺激强烈的药物,所以作为危重患者静脉输液的主要通路。但是,临床工作中发现危重患者深静脉导管堵塞的频率较高,导致输液中断及患者经济成本增高。2008年10月1日至2009年10月1日,我科深静脉置管267例,发生导管堵塞38例,现将其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38例,男23例,女15例;年龄63~93岁,平均年龄(80.5±6.4)岁;呼吸衰竭21例,脑血管病9例,消化道大出血3例,脑外伤2例,其他疾病3例;深静脉导管留置部位:颈内静脉26例,股静脉9例,锁骨下静脉3例;堵塞导管的留置时间3~46d;单腔导管2例,双腔导管36例,其中侧腔堵管26例,主腔堵管12例;部分堵管30例,完全堵管8例。导管为美国ARROW 的中心静脉导管,敷料为3M粘敷贴。

1.2 导管堵塞判断方法:每天上午9时由管床护士检查深静脉回血,判断管腔有无堵塞。部分堵管:回抽无回血,推入时有阻力,静脉滴注速度减慢;完全堵管:回抽无回血,推入时阻力大,液体完全不能进入[1]。

1.3 溶栓方法:使用尿激酶溶液溶栓,使用浓度为5000U/ml。首先在堵塞导管上连接三通,将20ml空针筒及含溶栓剂的针筒分别连接到三通的两侧接口,打开空针筒侧的三通,回抽8~9 ml,使导管腔内呈负压状态,然后立即打开含溶栓剂针筒一侧的三通、同时关闭空针筒一侧三通,利用负压使溶栓剂自动吸入导管,使导管充满溶栓剂,关闭三通与导管的通道,30 min 后回抽空针筒,如见回血,回抽3~5 ml弃去。若反复回抽多次无回血,重复以上步骤。

1.4 结果:38例均使用尿激酶溶栓,5例因堵管时间过长未能再通而拔管,其余33例管腔均再通。

2 堵管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2.1 封管环节不规范及护理对策:通过对我科护士掌握封管知识的程度进行定期考核发现,部分护士没有采用脉冲式冲管和正压封管、不清楚封管的肝素液浓度以及暂时不用静脉通路的封管间隔时间。护理对策:对护士进行封管相关知识的培训,要求掌握深静脉导管维护相关知识,特别是脉冲式冲管和正压封管技能。脉冲式冲管:用10~20 ml无菌生理盐水冲管,边冲边停顿,使液体在管腔内形成漩涡,防止药物微粒沉积在管腔。正压封管:缓慢推注封管液2 ml,在推注最后0. 5ml时,边推封管液边用卡瓣夹住导管,使封管的针头拔出后导管顶端仍能保持正压,管腔内始终保持肝素稀释液,避免血管内的血液回流到管腔内而导致堵管。统一配置封管液,暂时不用的静脉通路12 h封管1次。

2.2 患者因素及护理对策:重症患者的血液高黏滞性是导致深静脉导管堵管的重要原因[2]。ICU患者为导管堵塞的高危人群,需要加强护理以预防堵管。护理对策:积极治疗原发病;对处于高凝状态的患者使用较高浓度的肝素稀释液(100 U/ml) 封管[3],有出血倾向患者则使用低浓度的肝素稀释液(10U/ml)封管;少数患者不当,经过调整,导管可以恢复通畅。

2.3 药物因素及护理对策:临床观察发现部分堵管发生在持续微泵微量输液过程中,多为输注速度

2.4 导管因素及护理对策:在堵塞管腔中,侧腔堵管26例,占68.4%,其原因是侧腔管径较小,为18G,而主腔为16 G,另外,主腔的头端有两个出口,因此侧腔较主腔易堵管。护理对策:微泵少量维持用药及高黏滞性液体尽量通过导管主腔输入。

3 小结

深静脉导管在重症患者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重症患者血液的高黏滞性以及用药的特殊性,导致了深静脉导管堵塞的高发。实施脉冲式冲管和正压封管、使用较高浓度封管液封管、维持适当的微量持续用药速度,可以减少导管堵塞的发生率。一旦发生堵管,通过尿激酶溶栓,可使堵塞导管得到再通,减少导管拔管率。

参考文献

[1] 李建媛.中心静脉置管后导管堵塞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原医刊,2006,33(16):87

[2] 罗力斌,刘蕾.血液高黏滞综合征的指标意义、影响因素及临床对策[J]. 农垦医学,2005,27(2):103-105

[3] 张慧兰,陈荣秀. 肿瘤护理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496

[4] 赵李克,江萍,宋小敏.颈内静脉置管阻塞的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3):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