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小学语文的情感朗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小学语文的情感朗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1-0213-01

摘要: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词句、段落及情调、韵味,想象作者写作时的心境和情绪,理解也会更加深刻。所以,平时需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学生朗读能力培养,努力激发学生的情感朗读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朗读 情感 朗读方法 作用

引言

朗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重视朗读训练,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发展语言,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1、兴趣是学生朗读的动力

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获得知识的开端,入门的向导。然而,在实际的朗读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兴趣的培养,只是让学生一遍一遍自由读,该怎样换气、停顿学生不明白,他们会觉得难读易忘,甚至感到枯燥无味,读起来伤神费力。 儿童如果失去了兴趣,思想容易走神,他手里不由自主地就开始玩弄东西,这就严重地影响了朗读效果,这样的朗读甚至抹杀了学生的朗读天性。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朗读一篇文章时,要使学生的朗读充满热情,满怀信心,就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小学生识字量小,要把课文读正确都很难,这就要求教师一一解决文章中的“拦路虎”。有些句子太长,一口气不能读完,这就要求教师让学生学会断句,哪儿换气、停顿。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对弱一些,这就要求教师对文章作以说明阐述, 然后在课堂上给足够多的时间让学生读,在读的过程中对个别学生勤加指导,这样,学生就会满怀信心地去读, 读的过程中便会情不自禁地带上自己的喜恶感情。读熟后,他们就喜欢朗读了,也会选择优美的词、句进行记忆。 这种选择性态度就是兴趣。

2、精心准备,作好指导

课前,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紧紧抓住课文的情感脉络,吃透课文字里行间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安排好朗读教学的手段、形式,确定好朗读教学的重点、难点及时间安排等要素。细细推敲课文的感情基调,对重点句段的不同语气、速度、轻重音、语调等指标要心中有数,并亲自“下水”练习感情朗读,要把所有的朗读要求能融于自己的声情并茂的、绘声绘色的朗读之中。有了这些准备,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就得心应手了,或在课堂的情绪高潮中即兴范读;或在学生朗读不到位时,引导学生读出恰当的语气、语速、语调,指导学生进入情境,读出真情实感;或对学生的朗读作出中肯而又正确的评价,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3、情感是学生朗读的基础

和谐 、平等 、愉悦的学习环境能让儿童拥有美好的心情, 而美好的心情是学生朗读的基础,它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大脑处于积极状态,记忆速度快,也能使学生自主朗读。 作为教师,登上讲台,面对那些求知欲极强,充满好奇心的眼睛,内心怎能不充满激情?阳光的笑容像细雨滋润;温和的话语,犹如春风拂面,这样的课堂,学生始终处在愉悦的情境中,教学效果能差吗?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努力展示自己,让学生崇拜自己,好的“园丁”在教育过程中,能将心比心,站在他们的立场,设身处地的为他们想,让他们明白为什么错,错在哪里?应如何改正,这样他们便会心服口服,乐于接受,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能产生亲和力,学生便会喜欢你,模仿你。每个小学生都希望教师喜欢自己,希望在教师心中占有重要位置,他们会在教师面前极力表现自己,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一点,当他们举起可爱的小手时,教师一定要叫他们的名字,当他们完成“任务”,教师要毫不吝啬地给予赞扬,这时你会看到学生的脸上洋溢着欢笑,自豪地坐在座位上,心里美滋滋的。他们的学习兴趣便会油然而生,自然会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相应注意力会更集中。 在朗读教学中,虽然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但这只是角色上的分工,在人格上师生是平等的。教师要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和蔼的态度,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 使学生感到教师平易近人, 和蔼可亲,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主动的参与学习。

4、情感朗读的几种形式

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有齐读、领读、范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等,老师需要采用各种形式来激发学生情感朗读的兴趣。其中,老师及录音范读指导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强,所以教师适时的范读是朗读教学中最不可或缺的部分。教师的范读应以情感打动人,使学生身临其境,引发共鸣,从而激发学生朗读的激情。范读《再见了,亲人》时,教师用那饱含激情的语言,很快便把学生带入了这篇文章的情境之中,一幅幅、一幕幕鲜活的画面浮现在学生的面前。当然,不能让学生简单而机械地模仿教师的语调,而是要让学生学会,从自己的真实感受和体会出发,使学生在真正感受到文章内涵的基础上,再进行有感情朗读活动,那样读出的感情才自然真切。表演读是低段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朗读方式,在理解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加深了学生的美好记忆。教师可以不必担心学生领悟不了多少,而应当竭力使孩子们尽量领悟一些,多感受一些。正如清人唐彪所言:“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朗诵是一种表演艺术,朗读是一种艺术再现,朗诵是一种再创造。朗诵是依托文本,结合自己的审美体验所进行的二次创作。朗读强调的是忠实于文本,忠实于创作者,容许朗诵者在忠实文本,忠实作者的基础上所进行艺术加工,运用丰富多彩的语言手段和其它声音形式来感染学生。当教师以朗诵的要求来让学生有感情朗读文本时,就大部分学生的语言水平、智能水平,表达能力却只能对那根“跨栏”望“洋”兴叹,甚至也有不知“跨栏”于何处,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相差甚远。试问,学生又如何“能有感情地再来朗读”?因此,教师应该将一部分天赋和能力相对出众的学生作为榜样,先将这部分学生的朗读潜质激发出来,当他们成功“跨栏”后,其他同学就会从心理上跨越所谓的“栏”,一定会对感情朗读消除了之前的畏惧和距离感,而激发起的朗读热情兴许还会让教师有意外的惊喜收获。

总之,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它在小语教学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只有通过教师们精心的指导,学生们的刻苦练习,才能真正在小语教学中展现它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蔡毅红.浅谈小学语文朗读训练[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9

[2]陈宗花.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2,09

[3]肖洪艳.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的优化[J].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