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张万桑 信仰是医院设计不可或缺的要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张万桑 信仰是医院设计不可或缺的要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采访张万桑,让我想起了米兰·昆德拉的著名小说《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作者通过复杂的人物关系探讨生命的意义,意在向世人说明生命中有太多事,看似轻如鸿毛,却让人难以承受。而身为建筑设计师,张万桑有着同样的理念,他认为建筑生命的体现不在于设计师赋予它多少,而在于建筑本身所融入的信仰,即建筑传达给人们什么。在医院设计中尤其如此,无论多么缜密的设计,如若缺失一种信仰,均是难以承受的遗憾之作。

“独特”的南京鼓楼医院,就是张万桑追求信仰的一个典型案例,他说这就是“医院”和“治疗花园”的区别,治疗花园是有信仰的,只有追寻信仰的设计才富有意义,患者才能将信任交给医生,并视医院为医疗的花园,而非绝望的目的地。

“坚持建筑内在的信仰”

记者:南京鼓楼医院“奢华”的设计曾引起轰动,使你名噪一时。作为该医院的设计师,你是如何看待的?

张万桑:首先,对于“奢华”,我持保留意见,早期在我的博客中对此有过详细的解释。在南京鼓楼医院的建设初期,就因流传高造价引起很大的争议,但其实这和我个人,和设计师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无论人们对它的外观造价每平5000多元的质疑,还是如此时尚不像医院的好奇,不是我个人可以左右的。对于我而言,从这所医院建筑里收获了什么,是我最看重的。这个项目,是我所坚持的“医疗花园”设计理念很好的实践,是我梦想的实现。

记者:从南京鼓楼医院以及接下来的几所大型医疗建筑群的设计来看,这些年,你似乎都在一步步实现“治疗花园”的设计理念,这会成为以后设计的一种定性思路吗?

张万桑:治疗花园,我称为Healing Garden,包括南京南部新城医疗城、南京浦口新城医疗城……会是我坚持下去的设计理念。

记者:那么你给自己做怎么样的定位?

张万桑:可能我有别于其他设计师就在于这点,我坚持建筑内在的信仰,做有信仰的设计师,我认为这是我做医院设计必不可少的。如果缺少信仰,缺少坚持,那么对于医院设计来说永远都是难以承受的缺憾。

记者:南京鼓楼医院的建设,整体来说有缺憾吗?

张万桑:虽然建设完成后有一些缺憾,但是合作团队没有任何遗憾。在建设过程中我们设计方尊重使用者的意愿,注重和院方的沟通,遇到问题大家一起来想办法解决,双方一起讨论方案,互相学习,更像一个设计大团队。大家都奔着共同的目的,好的方向前进,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不能说某个设计师做好就行。工作中,除了经常不断地站在使用方的角度去思考,身为设计师而言,也必须要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一个历史的角度,不能让一些短视的东西影响到大局面,这是我的责任,所以说是大家辛苦的结果。

“在妥协中不断坚持”

记者:谈到合作,一般院方和设计方之间的沟通不畅很可能导致在后面出现各种问题,所设计的鼓楼医院独特的外表皮打破了传统严肃的就诊氛围,最终的呈现也相对完整,想必与院方的磨合中也费了不少功夫。

张万桑:对于南京鼓楼医院独特的外表皮,的确是很少见的。我很理解目前国内设计师的一些做法,很多时候因为一些客观原因,设计师的设计理念无法完全实现,只能以功能需求为首位,所以形成了一种类型设计。而在设计南京鼓楼医院时,我很感谢院方,能够接受在当时看来是多么特立独行的设计,但它真正靠的不是“奇特”的外表皮,而是在所谓的“夺人眼球”之外所蕴藏的更深刻的历史内涵,比如它是教堂医院的前身,拥有圣洁的信仰等等元素。

记者:好像也正因如此,有人评价你的设计作品是非常纯净的。

张万桑:以医院设计来说,“纯净”是其内涵信仰所不可缺失的。因为医院功能空间的复杂性,所以好的医院设计非常不易。很多设计师设计医院时,一般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设计出夺人眼球的造型以求突破,另一种是过于注重功能而缺失了外观,如果有一个建筑已具备基本的功能设计,又有一个很实际、有文化深度的形式,再加上技术设计,同时拥有功能、艺术、技术三个角度的支撑,我觉得才是真正的好设计。

记者:那么如何把功能、艺术、技术在建筑项目中真正的组合好?

张万桑:举例来说,记得有一次,我设计完成了某个项目后觉得特别棒,自己都觉得是真的好,但随之而来的是一种恐惧感,对于有些事物来说,如果能发现问题,我还有进步空间,但是如果找不到问题,就会很纠结。结果,思考再思考,思路涌泉,一下子想出来好多个版本,却定不下一个最佳的。后来才明白,功能、艺术、技术都OK的情况下,最需要的是将三者组合好,这其中需要好的沟通和交流才能做到。

记者:组合好,也就是在三者间达成某种共识?

张万桑:是通过各方的思想交流达成共识。比如你是这样理解的,而院方是那样理解的,那患者呢?可能又是另一种理解。当综合所有的这些理解之后,还不可局限于此,还要上升为一个历史高度,如今的认识是怎样的,未来又是怎样的。因为每一个时代,每一瞬间,都是回过头在历史中看细节,我们如何能够跨越时代间的障碍看到未来,在妥协中不断坚持,再妥协再坚持。

记者:对此你能否举例说明呢?

张万桑:新建的南京浦口新城医疗中心可以说比较完美地集合了功能、艺术、技术于一体。它的设计理念,我们称之为“纸庭院”,其设计灵感来自中国民间的剪纸艺术。整个方案仿佛由纸张柔和地堆叠起来,不但体现了艺术的美感,而且满足了项目对空间使用的要求。

记者:做到这三点就算是你眼中完美的医院设计吗?

张万桑:其实不然,之后要做很多反思工作。比如从使用者的角度理解功能的合理性,还要根据各种技术集成的知识经验做判断,对功能性进行比较,再和所有人去沟通产生最终方案,而且这一切是以有限的时间和投资为前提。

“求真是一种文化,是中国梦的一部分”

记者:是否做到这一层次,对医疗建筑的探索就算是完成了?

张万桑:每一次对医院设计的探索都是一次求“真”的过程,“真”在哪里?信仰,理念,还是无憾?我认为“真”是一种文化。

无论哪所医院,它的设计集合了太多的元素,拿南京鼓楼医院来说,使用了大量的现代化语言和材料,如玻璃、钢、铝板。从它设计理念和搭建开始,已经需要用到很多解构的思想,到最后把这些元素都抛开,就会发现只剩下一点,也是最具价值的一点——文化价值。而这种文化价值,也正是我们中国梦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记者:文化价值通过建筑体现,那么建筑又如何表现它的中国梦呢?

张万桑:身为建筑师,我所理解中国梦的前提是蕴涵着一种文化,没有这样的认同我们如何去制造我们自己的中国梦?“拿来主义”不是中国梦,如果一所医院像美国或德国的建筑,那都不是我们自己的,只有在其他地方找不到,只有在南京才能找到独一无二的鼓楼医院,这就是文化身份,这就是一个建筑师的中国梦。文化间的对话可以帮助我们成长,只有不断地思考、实践,才能实现中国梦。

补白

“治疗花园”是“用于放松”的场所,我们通常不是通过“放松”这个功能来实现,而是通过观察构成该场所的物理构件(诸如墙、柱、绿化、景观等等)来识别这个场所。张万桑在博客中如是说。

在医院建筑中,带着心灵与身体病痛的患者进入医院最先通过与建筑的呼应来获取安慰,信仰由此开始构建,医院中的一景一物无不体现着关怀关爱,患者才慢慢把伤痛交给医院。这也许就是张万桑所认为的医院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信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