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中学物理教学效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巧用信息技术提高中学物理教学效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往往是单调枯燥,易于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随着信息技术教学得到了迅猛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新编初中物理教材的全面变革,完全有必要对教学过程重新认识:信息技术与物理课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从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出发,分别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信息技术在物理课中的使用,旨在说明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来提高中学物理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 物理教学 效果

作为一名在第一线的中学物理教师来说,我深刻地感受到,由传统教育到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科技含金量的大幅提高,信息技术被有效地运用到教学中来,它优化了课堂教学,推进了物理素质教育的进行。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传输信息的工具和手段。它不仅可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还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兴趣。计算机辅助教学能使情趣不受时空的限制,通过动态演示与表态画图相结合,再现于学生眼前,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在教师提出问题后,更是议论纷纷,都想讲讲道理,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受到知识的限制,他们还不能清楚地作出表达。这时教师适时地引入新课。比如讲解浮力时,向学生提问“一个不会游泳的人,在淡水中还是在海里不会被淹死?”接着用多媒体播放录像。像这样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运用有趣的故事画面创设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把学生带人新奇的境界中,使学生由“奇”生“趣”、生“惑”,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二、反映事实,呈现过程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有许多物理图景难以为学生所想象,又无法用实验去演示,或者即使能演示,也难以看清迅疾的物理变化过程,如声音的来源、两球碰撞等。计算机仿真模拟,能有效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表象。教学中可借助多媒体课件,精心设置思维空白处,再多方向、多角度展示物理模型、物理过程和物理图景,使学生的思维形象化、具体化,从而发展学生的想象,提高学习效率。如对于“重力”的教学,用课件演示平抛运动的小球与水平方向匀速运动和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对应的形象化的物理图景,有助于学生研究和掌握重力的基本规律。给予学生逼真的感受,摆脱认识的障碍,为讲清物理想象和过程,提供了条件。经过训练,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并将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物理思想寓于情景的建立和分析过程中,促进学生开展分析问题的思维活动,自然地“悟”出其中的道理和规律,从而潜移默化,使学生掌握分析物理过程、建立正确物理图景和模型的方法。

三、动态展示,加深理解

多媒体课件具有图片、动画、声音同步进行的优点。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点。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通过向学生展示情景,呈现思维过程,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构成一个跃动的“思维场”,为学生实现由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飞跃架设桥梁。例如教学“速度问题”应用题,让学生感知到单位时间内物体是如何运动的。在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屏幕演示同时同向而行,等两人走完一分钟后的距离变短了,而且变短的距离正好是两人的速度差。屏幕继续演示两人的运动过程。学生通过计算机创设的动态情景,很容易就理解了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因果关系,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发挥,思维和空间想象力得到发展。

四、深化训练,发展思维

练习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发展智力的活动。利用计算机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可以一题多变、一题多练、一题多解,既巩固了新知,发展了思维,又反馈了信息,还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通过多媒体讲授《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一节时,教师带上几十根铁丝,发给每位学生,然后向学生提出要解决的问题:“我们用哪些方法可以使铁丝的温度升高?”学生经过开动脑筋,提出许多办法:放在火上烧,用太阳晒,放在开水里烧,用石头磨,用砂纸擦,用铁锤敲打,用钳子反复扭折……在发散思维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出铁丝升温的方法不外乎两大类:做功和热传递。如在重力之后,为了加深学生对“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让学生自制一个“水平器”用来测地板、桌面、窗台等是否水平。材料是:两块小平木板,一枚大头针,一根棉线,一个旧螺钉。学生制作了好几种不同规格、相当精致的“水平器”,亲自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

综上所述,物理课是一门现实性、社会性极强的传授社会科学知识的学科,在教学中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是物理课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物理课旺盛的生命力源于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把时代的活水引入课堂,及时结合教学内容补充大量富有时代气息的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教学的实效性,使物理课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赵田峰.中国教育调查[M].九州出版社.2007(8).

[2]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惠州市惠城区仍图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