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形势下人才“回炉”高职院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初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形势下人才“回炉”高职院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新形势下人才回炉”对高职院校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为适应人才“回炉”而亟需改进的地方,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人才“回炉”;高职院校;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0-01

当前,我国社会需要的是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实践技能的人才。这使许多大学生从高校毕业之后,走进高职院校的大门;也有著名企业将新招聘本科和硕士生送到高职院校进行培训;甚者,已经工作多年的老员工为了转型发展选择“回炉”到高职院校学习新的技能,以适应社会的需求。这就是人才“回炉”现象[1]。

一、高等职业教育――适应人才“回炉”的温床吗?

人才“回炉”高职院校的现象受到广泛重视,虽然很多专家建议和鼓励本科毕业生“回炉”高职,如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姜大源所说,“使高职成为我们促进高质量就业和创业的摇篮”。然而也有一部分学者对人才“回炉”提出了质疑。河南财经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王利军[2]指出本科毕业生“回炉”高职不值得提倡,他认为这是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姚龙琴[3]指出大学生“回炉”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回炉”需要慎重考虑,切不可盲从。张渭浦[4]指出大学生“回炉”既浪费了社会的教育资源,又加重了家庭负担,是一种“人才高消费”。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与10年前人才回炉热正兴起之时已全然不同,那个时候高等教育可以认为是教育体系中的阳春白雪。经过多年的改革,高等教育正涉足本属于高等职业教育的领地,有些高校甚至设置了应用型本科专业,即在高等教育体系中融入了高等职业教育。如何让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保有一席之地,如何调整高等职业教育模式以适应新环境新需求,对于高职教育改革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二、人才“回炉”高职院校面临问题

1.专业发展缺乏整体规划

目前,高职院校普遍以“职业导向”作为办学目标,专业数量虽然增多了,但是专业面变窄了,专业设置缺乏认真调研,导致一些专业的设置带有随意性,实际情况是,有些专业只开设了几年的时间,就不明缘由地取消了。当大学生或转型人才需要“回炉”时,没有合理的专业供他们选择,最终放弃“回炉”再造。

2.高职院校与区域企业合作不够

高职院校没有很好地与区域企业合作,没有做到主动服务区域社会经济,更没有切实有效地体现区域社会的需求,这样就会造成当企业需要对新员工进行培训将其送入高职院校“回炉”时,却发现没有合适的院校可以去。这个合适的院校指的是了解企业发展和需求,熟知企业工作特点,并且对企业文化理念有认识的高职院校。

3.实习实训条件不够完善

当前,不少高职院校由于受资金、场地等外在因素制约仍然存在着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思想,许多高职院校即使具备了一些实训条件,但是实习实训设备陈旧,不能达到相应要求,或是无法与企业所用设备衔接,比如现在企业多数用数字式示波器测试电路波形,可是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仍然采用模拟示波器供学生学习和操作。这样会使得经过“回炉”后的新员工走上工作岗位时,却对企业所使用的仪器无从下手。

4.缺乏技能型的高层次师资

通过近十年的发展,高职院校的规模也逐渐扩大,引进的师资不乏众多硕士、博士,甚至是海归高层次人才,他们普遍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可是在企业工作的经历几乎为零,他们对企业的了解不够深入,对企业相应工作岗位的职位需求认识不够全面,因此不能很好地指导“回炉”型人才的教学。这使得有些已经“回炉”高职的人才在学习还未结束时就选择了离开。

三、人才“回炉”高职院校面临问题的对策分析

1.针对性地调整优化专业设置

针对大学生“回炉”减少,设置新兴特色高职专业,建成一大批办学质量高、影响力大、社会评价好的专业,将特色专业与高等院校的高职专业区分开来;为满足企业新员工的“回炉”要求,设置与区域企业紧密联系的对口专业;针对企业老员工设置职业资格考试相关专业。

2.加强区域企业合作

对人才“回炉”而言,其根本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实践技能,从而找到更满意的工作。这就需要认清企业对人才技能的要求。加强区域企业合作可以使高职院校及时跟踪企业的需要变换,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可以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与区域企业建立长久有效的合作机制。同时可建立对接式的就业渠道,也会增加大学生“回炉”的机会。

3.吸引资金投入建设实习实训场地

通过各种途径吸引资金提高实习实训条件的建设。可以在校企合作基础上,利用企业的资金投入建立与企业相关的实习实训场地,与人才“回炉”接口;也可以通过各方贷款项目加强实习实训条件的建设,比如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充分利用德国促进贷款项目加强了该校实训条件的建设。

4.从企业引进技能型人才作为师资

新形势下,为了适应人才“回炉”,应该引进同时具备高学历又有在企业工作多年以上经历的师资,他们才符合“回炉”型人才的对师资的要求。

四、结语

在高等教育涉足本属于高等职业教育领地的今天,如何使高职院校更适应人才的“回炉”,需要找到人才“回炉”高职院校所面临的问题并对症下药。

参考文献

[1]吴娟,柳兴国.从人才“回炉”现状浅析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新要求[J].才智,2014(04):78.

[2]王利军.本科毕业生“回炉”高职不值得提倡[J].河南教育,2009(05):34.

[3]姚龙琴.大学生“回炉热”的冷思考[J].科协论坛,2008(12):130-131.

[4]张渭浦.当前就业形势给大学生的机遇与挑战――浅谈由大学生“回炉”现象得到的启示[J].中国水运,2007(04):227-228.

[5]王喜磊.新形势下民办高校的发展方向[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08):66-68.

作者简介:

柳兴国(1981-),男,甘肃金昌人,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通信工程学院,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理论与通信技术。

吴 娟(1981-),女,重庆人,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应用电子学院,讲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理论与智能信息处理。

课题项目:本文系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职业教育研究专项课题“新形势下适应人才回炉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模式改革与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2013-ZJ-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