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李开复:世界因你不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人生在世时间非常短,如果你总是不敢做想做的事情,那么一生过去了,你留下来的只有悔恨,只有懊恼。”正如李开复自己所言,他人生里几次重大的转折都是做了自己想做的事,都是对自己人生的超越。从与微软对簿公堂,到Google中国,再到创建创新工场,很难想象每一次的选择需要多大的勇气,但每一段人生都是他人梦寐以求的。
博士、助理教授、苹果副总裁、微软副总裁、Google中国总裁、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这个名字前可以加的修饰词太多太多,而每个修饰词都是一个传奇故事。世界因你不同,这是李开复自传的书名,也是他对自己传奇经历的最佳总结。
26岁的助理教授
1988年李开复在取得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博士学位之后,一直担任该校计算机系助理教授,而他和计算机的结缘也是颇具戏剧性。
大学之前,李开复的梦想是做一个哈佛人,一是因为笼罩的哈佛大学周围的光环,另一个原因是他一直把学习法律当作自己的目标,并把数学当作后备,而哈佛的这两个专业是全美国首屈一指的。最终,虽未得偿所愿进入哈佛,但李开复还是通过申请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入学资格,这所大学法律和数学同样很有名。然而,在真正接触法律后,枯燥的科目差点让李开复的助学金被取消。同时他被学校安排加入只有7个人的“数学天才班”,但他却遗憾地发现自己既不是一个数学天才,也不像其他成员一样为“数学之美”而痴。就在处处碰壁、自信心倍受打击的时候,计算机这个他从高中就感兴趣的科目,让他得到了进入大学后的第一个A+。除了赢得老师、同学的赞赏,他在兴奋之余也在思考:未来这种技术能够用于思考吗?能够让人类更有效率吗?计算机可能有一天会取代人脑吗7带着这样的问题,大二时他便决定从政治科学专业调到计算机科学专业,从此开始了他与计算机的不解之缘。
1983年他以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专业第一名的成绩毕业,顺利进入匹兹堡的卡内基梅隆大学就读计算机专业。李开复关于统计学方法做出的语音识别博士论文至今仍是语音识别产品的理论基础。而李开复也在博士生涯中,学会了解决问题,拥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博士毕业后他成为计算机系的助理教授,当年他只有26岁。
33岁的苹果副总裁
在苹果公司,李开复经历了从科学家到产品副总裁的过程。在那段时间,他有许多例如QuickTime的成功案例。当时他觉得自己除了得到世界领先的大公司的工作经验外,更为宝贵的就是学到了他们的管理经验。“苹果的产品总被视为艺术品,而它们的创造者――苹果的员工们也颇有艺术家的特质,每个工程师都是天才,都个性十足。因此,我深信‘放权’才是最好的管理方法。”李开复说。
李开复在苹果的最大收获就是弄清自己在公司管理层和员工之间所扮演的角色。1992年,他成为语音识别小组经理的时候才只有31岁,没有任何管理方面的经验。他不仅要管理和他年龄相仿的工程师,还要管理资历比他深得多的“老苹果人”。他遇到过老工程师的故意刁难,面临过新员工和同门师兄二选一的为难抉择,更经历过苹果业绩下滑的艰难岁月。他在“管理导师”的指导下,逐渐认识到自己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也越来越有条不紊、雷厉风行。
他把自己看成公司员工和管理层之间的桥梁,先从高层那里理解大的战略思想,然后传达给员工。压抑住自己的好奇,克制住每件事都要自己过问的冲动,充分信任员工,给员工一定范围的自由并深信,这才是真正有艺术的管理。而且作为管理者,当员工的价值观与公司不符时,他会大胆作出取舍。
39岁的微软全球副总裁
1998年夏天李开复回到中国,在中国开创微软中国研究院,他把在SGI碰到挫折时总结的教训带入这个中国团队。他明白仅仅有科学家的“新”、“酷”的创新是不够的,创新必须是针对用户的,必须是有用的。做产品的管理,必须把用户放在第一位。2000年,李开复被调回微软总部成为自然交互式软件及服务部门副总裁,负责研发各种先进的技术和服务使得人机界面更加简便和自然。该部门负责开发的技术和产品包括语音、自然语言、全新的搜索和在线服务等。自然交互式软件及服务部门的使命就是要让所有这些技术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微软的客户。
通过几年的工作,他深深地体会到了完美工作的标准,那就是只有自己有浓厚的兴趣,才能有成长的空间。他怀念着在中国研究院和美国的学习,但是他期望着更大的影响力。当他发现GoogIe将在中国创建时,他主动找到了Google CEO施密特,并表示愿意加入Google。施密特十分高兴,在一个月之后就给了李开复邀请。
他没有想到,一次普通的调换工作的经历却引发了一场“大地震”。
44岁的GoogIe中国总裁
从知春路的微软中国研发中心至五道口的Google中国公司车程不过二十分钟,李开复却用了半年多的时间才走完这段路。结束官司后的李开复于2005年12月正式履行GoogIe中国大中华区总裁的职务。
对于加入Google,李开复表示:“创造能够被每个用户接受并利用的先进技术,同时成为当今中国有活力的增长和创新的一部分,永远都是我的目标。加入Google将让我实现我的两个愿望:继续我的热情,以及回到中国开始这一令人兴奋的努力。”当时他对Google中国提出了两大使命:一是雇佣最好的人才;二是使最多的中国用户对GoogIe的产品满意。
李开复就任大中华区总裁的同时,GoogIe中国同时宣布将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并由李开复全权负责研发中心的运营。在所有人看来,Google的这一步颇具战略意义。“设立中国研发中心,将巩固GoogIe在向我们的全球用户和合作伙伴提供最佳搜索体验方面的成就,”Google工程副总裁艾伦・尤斯塔斯(AlanEustace)说,“凭借李博士已被证实的创新成就以及他的技术和研究热情,在他的领导下,Google中国研发中心将使我们能够为中国和全世界数百万用户开发出更多的创新产品和技术。”
与当初设想有些不同的是,和其他许多跨国公司一样,Google进入中国内地也遇到了“水土不服”问题,业务的开展并没有那么顺畅。最主要的是,中国有个本土的百度,致使Google这个后来者难以居上。而李开复则为Google中国总部开出了“本地化”的解决方案,首先,众多前去Google中国应聘的人员发现主考官并非人力资源总监而是李开复本人,其次他宣布在中国招收50名关门弟子的消息在当时引起媒体对Google中国的关注,这些举动为刚刚进入中国市场的Google节省了绝大部分的广告支出并极大地增加了媒体的曝光度。
粗略计算,进入中国内地市场以来,Google中国先后过GoogIe拼音输入法、生活搜索、网站导航以及公交搜索等迎合中国用户需求的“本地化”产品,还结合地图搜索和热榜等产品推出了免费发送手机短信的服务……Google中国一直走得不急不躁,颇有些“闲庭信步”的味道。作为企业高管的李开复则整日奔波于各大高校做演讲,深得大学生推崇。他把大量时间花在演讲上,看似不务正业,实则是用这种错位经营的形式为Google培养新兴用户。在以后的日子里,人们确实越来越多地把Google中国和李开复联系到一起。
2009年9月4日李开复宣布离开Google,放弃了这家改变世界的企业、放弃了丰厚的股票与酬金、放弃了一个“风光诱人兼具辛苦”的职位、放弃了一个被“天才们包围的工作环境”,而毅然决定听从“内心真正的召唤”,去创办一家帮助中国青年创业的创新工场,决定和中国青年一起打造新的技术奇迹。
他说,每一次放弃,都有争议、有挣扎、有留恋。但是,他深刻地知道,每一次的放弃与选择,都是“舍”与“得”的对应。终于,时机成熟,他得以轻装前进,他将和中国的年轻人站在一起,把毕生工作所得亲手教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