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前,中国企业正处于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阶段,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转型是市场的必然要求。本文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转型期的中国市场角度入手。客观的分析“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现状,以及本身存在的客观问题。希望本文所讨论的观点和看法,能对处于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转型这个特殊时期的中国企业提供一些可参考建议。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外贸出口量急剧增加,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现在“中国制造”的商品,分布世界各地。其中“中国创造”的商品却是凤毛麟角,所占的市场比重很低。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其含义相差千里。国际上的说法是,一流的企业卖标准,二流的企业卖专利,三流的企业卖技术,四流的企业卖产品,五流的企业卖苦力。中国企业应该走“制造”向“创造”的发展之路。但是,由于中国大多数企业,特别是传统企业与发达国家企业、跨国公司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必然是一条漫长而艰辛之路。

二、“中国制造”的含义

“中国制造”专指采用国外技术和图纸甚至原材料,利用中国劳动力加工制造的产品。“中国制造”意味着中国有健全庞大的工业体系,有相关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但并不能说,中国有领先世界的创造研发水平和世界驰名的品牌。“中国制造”把中国发展成为全世界的加工制造工厂,确实养活了数亿的劳动者,尤其是体力劳动者,并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中国就业压力和社会稳定,但很难让中国的企业得到长期发展。同时,中国广大劳动者所创造的绝大部分利润被发达国家的知名企业获取。另外,“中国制造”不等于“中国创造”。直到“中国制造”的产品不再使用国外技术与品牌而是以自主技术及品牌生产的时候,中国企业才会无限的接近“中国创造”。

三、“中国制造”的困境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制造”曾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但是,当今世界的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单纯的人员密集型的制造业不再适合中国国情和经济长期发展。同时,在世界市场上,“中国制造”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以美国为首的多个国家纷纷召回中国生产的产品。对“中国制造”的恶意丑化,中国政府给予了有力的反驳与回击。对市场上现存的问题,中国正在积极地寻求解决办法。不只中国制造的产品会出现质量、安全问题,包括世界发达国家的产品也同样会出现各种质量问题,比如日本的化妆品、美国的可口可乐、韩国的泡菜等,为什么国际社会唯独盯住“中国制造”不放呢,除了政治因素以外,原因还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中国是贸易顺差大国

持续的贸易顺差带来各种贸易摩擦。各国都在不遗余力地利用本国的贸易法规和WTO规则与“中国制造”的产品进行各种形式的贸易争端。美国“浸泡式”诋毁“中国制造”,就不能排除中国是美国的贸易顺差大国的原因。

(二)中国出口的产品本身存在质量问题

据统计,2004年至2007年上半年,中国出口美国、欧洲、日本等国的产品合格率高达99%,这个数字要高于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出口到我们国家的产品的合格率。恰恰就是由于这不足1%的问题产品,造成“中国制造”声誉不佳。

(三)国外的媒体

国外媒体报道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对具体个案的报道;第二类是相对较客观的言论;第三类则是恶意诋毁“中国制造”的言论。对于前两类报道,我们是欢迎的,因为它可以及时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关整改措施。而第三类报道则是以偏概全,恶意炒作,丑化“中国制造”,其用意令人深思。

(四)各国标准不一致

越是经济发达的国家,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越高。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有些产品按照中国制造标准衡量是合格的,而拿到国际市场上,就很有可能成为问题产品。如果各国进口商不能严格按照本国标准进行把关,中国的出口产品在进口国往往会出现“质量”问题。比如中国生产的香肠,淀粉含量比欧洲的高,这是根据我们的饮食习惯生产的,瑞典就不进口这种产品。

四、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是时代的要求

中国企业应该清醒看到自身存在的上述种种问题以及遇到的各种挑战,我们既要立足于当前的具体情况,解决好面临的问题,又要着力考虑今后的可持续发展,走好“中国创造”之路。就目前而言,以技术创新作为主要生存方式的中国企业,毕竟只有少数。绝大多数企业首要的任务则是如何把“中国制造”做好,在生存中求发展。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完善产业链,强化市场营销,健全市场渠道和网络,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捍卫在低端市场的领导地位。

五、总结

当前是自主创新的时代,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走向创新,“中国制造”必须向“中国创造”买进。在企业转型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可预测的问题。我们必须看到自身的不足,及时发现出现问题的原因。结合当前的社会环境及时做出相应的对策。中国政府、企业和经销商们正在探寻“中国创造”的各种不同有利方式。“中国制造”的崛起是世界经济崛起的一部分,不仅让中国经济腾飞,也会推动世界经济的增长。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符合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方针政策,也是时展的必然选择。由于中国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多样性、层次性及阶段性,使得“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成为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国企业包括广大中小企业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为“中国创造”做出最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雷达;“中国制造”已经不可或缺(外国人眼里的“中国制造”);人民日报;2007.8.6.

[2]王建刚;美浸泡式摸黑“中国制造”;国际先驱导报.2007(303).10.08.

[3]林毅夫;发展战略、自生能力和经济收敛[C];北京:北京大学学术论文选;2002